从代运营到百亿市值!若羽臣靠“悦己”冲A+H,风险要注意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4 22:41 1

摘要:更关键的是,它最近刚向港交所递了招股书,打算在主板挂牌,要跟着“A+H”上市的热潮分一杯羹,中信建投和广发证券还帮它做联席保荐人。很多人都在问,这家公司到底靠啥从普通电商企业,变成现在的“网红牛股”?说实话,答案大概率跟它做的“悦己”类产品有关。

若羽臣最近动静真不小,这家2020年9月在深交所上市的快消品电商公司,过去一年股价涨了7倍多,现在A股总市值都突破137亿了。

更关键的是,它最近刚向港交所递了招股书,打算在主板挂牌,要跟着“A+H”上市的热潮分一杯羹,中信建投和广发证券还帮它做联席保荐人。很多人都在问,这家公司到底靠啥从普通电商企业,变成现在的“网红牛股”?说实话,答案大概率跟它做的“悦己”类产品有关。

若羽臣2011年在广州成立,一开始跟很多同行一样,专门帮其他品牌做电商代运营,像美妆、宠物食品、大健康这些品类都做,慢慢也成了国内头部的TP公司。

本来想一直靠代运营稳扎稳打,但2020年它突然转了方向,不光在深交所上了市,还推出了自己的品牌“绽家”,专做高端香氛家居清洁产品,比如洗衣液、车载香薰这些。

老实讲,这步转型我觉得挺聪明的。那时候新消费浪已经起来了,大家买东西不再只看功能,更在意能不能满足“悦己”的需求,比如用香氛清洁剂让家里更舒服,吃口服美容品让自己状态更好。

若羽臣显然抓准了这个趋势,后来又在2024年推了口服美容品牌“斐萃”,2025年加了个膳食补充剂品牌“纽益倍”,把“悦己”“健康”这些理念都揉进了自己的品牌里。

转型的效果也确实明显。以前它主要靠代运营赚钱,2022年代运营收入还有10.56亿,到2024年就降到7.63亿了;反观自有品牌,2025年上半年直接成了第一大收入来源,同期总营收都冲到13.19亿,比去年同期多了不少。

利润更不用说,2022年才3379.1万净利润,2024年就到1.06亿,2025年上半年增速还更快。而且自有品牌赚钱能力也强,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超过70%,比代运营业务的44%高了一大截。

艾瑞咨询之前有数据说,新消费自营品牌毛利率通常比代运营高25到30个百分点,若羽臣这情况正好对上了,说明它从“为别人做嫁衣”到“自己做品牌”这条路,确实走对了。

更值得说的是它的自有品牌“绽家”,按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2到2024年零售额年均增速有72.6%,在国内家居清洁护理行业里,成规模的品牌里它是增速最快的。

本来想它可能就守着国内市场,后来发现它还把产品卖到了国外,2025年上半年海外收入占比都到32.6%了,这扩张速度确实有点东西。

不过话说回来,股价涨得猛、业绩看得过去,不代表没风险。若羽臣现在的问题,其实还挺明显的。

第一个就是太依赖单个电商平台了。

第二个问题是钱花得不太合理。

2024年它花在销售和营销上的钱有5.26亿,占了营收的近三成,可研发投入才2600万;到2025年上半年更夸张,营销开支直接冲到5.99亿,比2024年全年还多,占营收比例都到45.4%了,这里面八成多的钱都用在买流量和给KOL、KOC付佣金上。

对比一下同行,毛戈平2024年营销占比才22%,研发还有2.1%;上美股份营销占25%,研发1.8%,若羽臣这营销投入比别人高一大截,研发却少得可怜。

欧睿之前说过,新消费企业要是研发投入低于营收1%,产品创新能力会逐年下滑,若羽臣这研发力度,长期下来产品很容易跟别人撞款,到时候想留住消费者就难了。

还有个事也挺影响信心的,就是大股东减持。它的第二大股东朗姿股份,从2025年3月开始就多次减持,总共卖了超1000万股。

要知道那时候若羽臣股价还在创新高,还在准备冲港股,这时候大股东忙着卖股票,难免会让投资者多想,是不是连大股东都觉得现在股价有点虚?

之前2024年就有个新消费企业,大股东在股价高位减持后,投资者信心直接跌了,股价一个月内就掉了15%,若羽臣要是处理不好这事,很可能也会遇到类似麻烦。

另外,“悦己”这个赛道现在也越来越挤了。2024年国内光香氛家居清洁赛道就多了50多个新品牌,连阿里都推出了自己的香氛品牌“香境”;口服美容品类的融资事件也比之前多了35%,若羽臣想继续靠“悦己”产品突围,难度只会越来越大。

而且港股对新消费企业的估值也分化,2025年虽然老铺黄金、泡泡玛特这些股价涨了两倍多,但2024年有个“悦己”类品牌港股上市就破发了,若羽臣现在冲A+H,能不能得到港股投资者认可,还真不好说。

若羽臣这转型故事确实挺让人印象深刻的,从代运营公司做到市值百亿的“网红股”,还能抓住“悦己”消费的风口,这眼光和执行力都没话说。但投资者要是只看股价涨得多就跟风,怕是容易踩坑。

来源:萌萌思密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