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别人家的孩子”又偷偷升级了——2024年5月,清华园传出消息:16岁封神《中国诗词大会》的武亦姝,悄悄把博士帽往头上扣,还顺手把唐诗塞进AR眼镜、塞进贵州山里的27个移动图书角,甚至让唐诗“跳”进了博洛尼亚童书展。
“别人家的孩子”又偷偷升级了——2024年5月,清华园传出消息:16岁封神《中国诗词大会》的武亦姝,悄悄把博士帽往头上扣,还顺手把唐诗塞进AR眼镜、塞进贵州山里的27个移动图书角,甚至让唐诗“跳”进了博洛尼亚童书展。
一句话,她把“背诗”整成“开飞船”,却仍旧拒绝镜头,继续隐身。
这波操作,酸倒一片“鸡娃”家长。
当年她凭308首诗词夺冠,被嘲“只会背”,如今人家把背诗玩成跨文化传播学博士课题,论文发在《清华大学学报》,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等于给“诗词鸡娃”写了篇SCI。
更狠的是,她没靠综艺刷存在感,直接带娃进山,AR扫一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瀑布3D砸眼前,山区娃一句“哇”就把文化自信拉满。
有人喊“又在造神”,可神不神市场说了算。
她的AI绘本《会跳舞的唐诗》出了5国语言,歪果仁娃边蹦迪边背《静夜思》,版权费哗哗回流,再投进“童诗光明行”。27个图书角,每角配一套自研AR眼镜,成本她靠版税cover,没花纳税人一分钱。
低调到微博停更三年,热搜却次次自己长出来,这才是真·顶流。
说到底,大家焦虑的不是娃背不会诗,是背了没用、没舞台、没未来。
武亦姝把“舞台”扩成元宇宙,把“未来”翻译成英文、西班牙文,还顺手给山区娃开了一扇窗。
她证明:传统文化不是古董,是芯片,只要接口够新,就能连到世界。
网友热评:
“别人读博掉头发,她读博长出一片唐诗森林。
”
“我娃还在抄写《春晓》,人家已经让诗跳舞了,差距比5G和2G还大。
”
“求她开个网课吧,钱包准备好了,她倒好,直接消失,真·世外高人。
”
“原来‘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下一句是‘还能变现做公益’,服了。
”
来源:明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