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场品牌更迭背后,藏着一个被大多数人忽略的事实:娃哈哈从来不是宗家私产。
这场品牌更迭背后,藏着一个被大多数人忽略的事实:娃哈哈从来不是宗家私产。
宗馥莉不能用娃哈哈商标了,突然引爆社交网络。
网友惊呼:父亲创下的品牌,女儿竟不能用?
真相藏在股权结构里——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的股东名单上,国有资本持股46%,宗馥莉及其关联方仅占29.4%。
这意味着,任何关于娃哈哈商标的使用决策,都需要穿越国资“一票否决权”的铜墙铁壁。
去年春天,宗馥莉曾试图推动商标所有权转让。
娃小宗这个名字刚亮相就遭遇群嘲。
微博用户调侃:听起来像随便敲键盘起的;
知乎出现热帖《论品牌名的审美重要性》;
最损的评论说这是“买椟还珠”——扔掉价值千亿的国民品牌,换个山寨味十足的新名字。
与此同时,娃哈哈上海公司悄悄注册了「沪小娃」商标。
网友脑洞大开,建议系列名称:广东叫「粤小娃」、四川叫「川娃子」、东北叫「那嘎达娃」……这些戏谑背后,是消费者对老品牌的不舍。
北京超市里,六十多岁的王阿姨拿着AD钙奶感慨:
我孙子就认这个味道,换个牌子他可不喝。
经销商会议上,气氛凝重。
华北区总代理老张算过账:
饮料行业毛利率10%,净利率才2%-3%。
卖一箱水赚的钱,不够买杯奶茶。
他今年的销量已下滑20%,现在要推零认知的新品牌,简直要命。
更残酷的数据来自市场端。
娃小宗首批产品在淘宝上线三个月,总销售额8.1万元。
这个数字不及娃哈哈爆款单品一小时的销量。
产品页面下只有十七条评论,最扎心的一条写着:包装像山寨货,味道不像小时候。
宗馥莉给团队定的年销售目标:300亿元。
这个数字接近娃哈哈巅峰时期的八成,比如今的红牛中国全年营收还高。
内部会议上,她指着PPT上的时间表:
2026年1月1日,要么重生,要么死亡。
为了这场豪赌,她在三个月内重组了宏胜饮料旗下七家子公司。
车间里,老师傅们悄悄在旧模具上刻下娃哈哈1987——这是宗庆后创建品牌的年份。
新来的95后市场总监则坚持要用元宇宙营销,两代人的理念在生产线碰撞。
仓库深处,还堆着最后一批印有娃哈哈商标的包装箱。
它们将在2025年12月31日前被彻底清空。
流水线上的工人已经学会在新模具上操作,只是偶尔还会说漏嘴,把娃小宗叫成娃哈哈。
宗庆后老办公室的墙上,至今挂着1996年的全国销售地图。
那时娃哈哈刚刚成为国民品牌,每个省份都被涂成了红色。
如今他的女儿正在绘制新地图,第一站选在了电商平台。
直播间的背景板上,娃小宗三个字格外醒目,在线人数始终在三位数徘徊。
这场商业世界的家族叙事正在改写结局。
老顾客们囤积着最后几瓶娃哈哈矿泉水,就像收藏一个时代。
而新的故事,才刚刚打开瓶盖。
来源:xjhhhhy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