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巡课评课是抓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但不少校长和老师都有同感:传统巡课要跑断腿,覆盖班级有限还容易错过关键教学场景;评课全凭印象,想找改进依据却拿不出具体数据。这些痛点,正是广凌科技(广凌股份)打磨智能督导巡课系统的出发点。作为深耕教育信息化的企业,广凌将AI 技
巡课评课是抓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但不少校长和老师都有同感:传统巡课要跑断腿,覆盖班级有限还容易错过关键教学场景;评课全凭印象,想找改进依据却拿不出具体数据。这些痛点,正是广凌科技(广凌股份)打磨智能督导巡课系统的出发点。作为深耕教育信息化的企业,广凌将AI 技术与教学管理需求深度融合,推出的这套系统究竟好不好用?咱们从教育从业者的实际需求出发,好好说道说道。
一、先解决传统巡课的 “老难题”
1、 设备升级要花大价钱?“利旧改造” 省成本
很多学校不敢轻易碰智能巡课系统,怕要淘汰现有设备重新采购。广凌这套系统正好打消了这个顾虑,采用“利旧 + 定制” 的建设模式,能直接对接教室已有的多媒体设备和各品牌录播设备。
2、 巡课跑断腿还低效?多端操作覆盖全场景
校长要掌握全校教学动态,督导要兼顾不同年级课堂,传统巡课方式很难做到全面覆盖。广凌系统支持网页、客户端和微信小程序多端登录,督导在办公室就能看遍所有教室的实时画面,老师用手机就能完成评课任务。
3、 问题反馈滞后?实时预警抓准 “关键瞬间”
传统巡课发现的问题,往往要等到评课会才能沟通,错过即时改进的时机。广凌系统内置的AI 引擎能实时监测课堂状态,一旦出现教师迟到、学生大面积缺勤等异常情况,会立刻触发预警并通知相关人员。课堂上要是出现学生频繁低头走神的情况,系统也会自动记录,不用督导一直盯着屏幕。
二、AI 加持下的课堂分析有多实用?
1、 11 种行为数据,比 “老经验” 更靠谱
判断课堂质量不能只看表面,广凌系统的AI 分析能精准捕捉核心课堂行为:教师的发言、板书、课件操作等 5 种行为,学生的应答、互动、读写等 6 种状态全都能实时统计。比如数学老师讲公式推演时,系统会自动记录学生抬头率变化,要是这一时段抬头率明显上升,说明教学节奏踩准了学生的接受节奏。这些数据比 “感觉学生听懂了” 的主观判断,更能帮老师找准教学重点。
2、 多模态融合,分析得更全面
AI 分析不是只看画面,广凌系统融合了视频图像与语音分析引擎,就像有个 “智能观察员” 同时用 “眼睛看”“耳朵听”。课堂上学生举手提问的动作、老师引导互动的语言,会被跨模态对齐技术整合分析,避免单一数据的偏差。这种多维度分析下来,即使是经验丰富的督导,也能发现以前没注意到的教学细节。
3、 报告自动生成,评课不用 “挤牙膏”
每次评课后写报告都要耗费不少精力,广凌系统能自动生成课堂分析报告,出勤率、专注度、师生互动频率等关键指标一目了然。老师拿到报告能快速定位问题:是某个知识点讲解时学生走神率高,还是小组讨论环节互动不足?
三、老师都能用的 “管理帮手”
1、 多角色评课,评价更客观
评课不是某个人的“一言堂”,广凌系统支持督导、专家、同行、学生等多角色评价,还能自定义各角色的评价权重。语文教研组评课时,同行可以聚焦教学设计,学生能反馈听课感受,督导则关注教学规范,不同视角的意见汇总后,给出的改进建议更全面。这种方式避免了单一评价的片面性,老师也更愿意接受。
2、 可视化看板,管理状态一眼清
要抓全局,数据杂乱可不行。广凌系统把所有教室的巡课数据、教学评估结果整合成可视化图表,哪个课堂互动最好、哪位老师的教学方法受欢迎,一眼就能看明白。3、 灵活适配,不同学校都能用
每个高校的教学需求不一样,广凌系统能按需定制督导模型。可以侧重科研课程的师生互动分析。系统还支持创建不同类型的督导组,比如按学院、按学科分组,督导任务分配更精准,不管是几十人的小学校还是上万人的高校都能适配。
结语
判断一套督导巡课系统好不好,关键看它是不是懂教育、接地气。广凌科技(广凌股份)的智能督导巡课系统,没有堆砌复杂功能,而是从设备利旧、效率提升、数据实用等教育人最关心的点切入,用AI技术真正解决了传统巡课的痛点。#督导巡课系统#
来源:小千看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