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离国庆就剩24小时,可超市白酒货架前冷清得像周一早八的地铁,这画面要是放在三年前,老板早把“缺货”标签贴得红红火火。
离国庆就剩24小时,可超市白酒货架前冷清得像周一早八的地铁,这画面要是放在三年前,老板早把“缺货”标签贴得红红火火。
茅台跌价9%只是面子,里子更疼:经销商囤的货够卖到春节后,仓库租金比利润涨得还快。
年轻人干脆把白酒当“长辈专属”,转手去冰柜拎走一排RIO,蜜桃味、青提味,颜色像手机滤镜,喝两口就能发朋友圈,点赞比酒劲来得猛。
低度酒30%的涨幅,不是数字,是“我不想再陪领导醉”的集体投票。
餐饮那边却热得烫手。
三四线小城的朋友提前两周订包间,结果还是只能排到晚上九点,服务员一句“露营位还有”才救场。
家长辈觉得折腾,小孩却高兴:帐篷底下涮火锅,头顶是烟花,拍个视频带定位,点赞瞬间破百。
城里人往村里跑,村里人把土菜做成“非遗套餐”,价格翻一倍还排队。
吃饭不再是吃菜,是吃场景,吃可以上传的十秒快乐。
婚宴更夸张,酒店一天十场婚礼,电梯里全是婚纱拖尾,新郎撞衫概率比地铁撞鞋都高。
金价破600元,阿姨们照样抢金镯子,边抢边说“再贵也得买,媳妇的脸面就是儿子的前程”。
一站式打包服务省心到伴郎只需人到场,其余全配齐,连请帖都电子动画,扫码就能收份子钱。
疫情推迟的那批“二婚”也赶来补票,婚庆公司笑称“今年国庆比春节还像情人节”。
最稳的却是菜篮子。
猪肉没涨价,鸡蛋没飞,连牛奶都买二送一。
大家把省下的钱拿去买了冲锋衣和露营灯,京东上帐篷同比涨80%,评论区全是“终于不用看人脸色抢菜,看星星就行”。
非遗直播间更上头,唐卡师傅边画边讲颜料配方,弹幕一排“原来蓝色是孔雀石”,顺手下单个小吊坠,三百块买句“我支持传统”,比抢折扣可乐爽。
四天观察下来,花钱的逻辑已经换了跑道:以前买贵是身份,现在买对才是心情。
白酒不香,是因为没人想把自己灌醉给领导看;饭点提前,是因为家庭团聚比商务局更值钱;黄金再贵,也贵不过“她愿意”;肉蛋奶不涨,让体验消费有了底气。
国庆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我愿意”比“我必须有”更打动人。
商家要是还盯着“面子工程”,下一个长假可能连冷清的货架都保不住。
来源:多才多艺露珠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