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目前的信息来看,得力集团的道歉确实是在舆论发酵之后才做出的,而且是在事件被广泛传播、引发公众强烈情绪之后,才出面致歉。这种“事后补救”式的回应,很难不让人质疑其真诚度与动机。
9月30日,得力集团发布致歉声明。
从目前的信息来看,得力集团的道歉确实是在舆论发酵之后才做出的,而且是在事件被广泛传播、引发公众强烈情绪之后,才出面致歉。这种“事后补救”式的回应,很难不让人质疑其真诚度与动机。
一、事件回顾
一位有七年工作经验、通过三轮面试的女性,在入职报到当天,仅因走路跛脚被HR劝退,甚至被要求“主动写离职声明”。
这种行为不仅涉嫌违反《就业促进法》《残疾人保障法》,更严重伤害了求职者的人格尊严。
二、道歉是否出于舆论压力?
答案几乎可以肯定。
事件发生在5月,但直到9月底当事人发帖曝光,引发社交媒体热议后,得力才致歉。
当事人明确表示,拒绝再入职,因为“回去会面临很多审视”,这说明事件对她造成的心理创伤是真实存在的,而得力的道歉并未真正抚平她的情绪。
三、企业是否值得原谅?
从公众角度看,得力这次的处理方式缺乏基本的企业责任感:
1.时效性: 事件曝光4个月后才回应,明显滞后;
2.制度性: 没有公开制度整改或反歧视机制;
因此,这不是一次真诚的纠错,而是一次典型的“危机公关”式道歉。
企业在没有舆论压力时选择沉默,甚至试图让当事人“主动离职”来掩盖问题;等到舆论压不住了,才出来说“我们错了”。
这种行为,不仅不值得尊敬,也不值得轻易原谅。
来源:五零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