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美政府关门倒计时:德银预警GDP周损0.2%,数据黑洞困美联储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30 18:34 1

摘要:2025年9月底,美国国会又因为预算的事儿卡住了,眼瞅着10月1号联邦政府就要关门,这事儿可不是闹着玩的。

2025年9月底,美国国会又因为预算的事儿卡住了,眼瞅着10月1号联邦政府就要关门,这事儿可不是闹着玩的。

德意志银行在9月26号出了份报告,里面说得挺明白,这次关门倒不会像2013年那样,让大家担心政府还不上钱。

但有几个“隐形风险”,不管是投资者还是普通人,其实都得留意。

首先最直接的麻烦,就是经济数据要停更了。

报告里说,要是政府真关了门,美国经济分析局(BEA)和劳工统计局(BLS)的员工就得强制休假。

这俩机构可不一般,咱们平时关注的就业报告、消费者价格指数(CPI),都是他们发的。

这些数据一停,市场想判断经济到底怎么样,基本就没了准头。

2013年政府关门后,9月和10月的就业、CPI数据全乱了,一直到12月才慢慢恢复正常。

更离谱的是,那年10月算CPI的时候,价格样本量只有平时的七成五,你说这数据能准吗?

这种“数据黑洞”对今年的影响可能更大,美联储10月29号就要开议息会,本来靠这些数据判断要不要调整利率,现在没了数据,跟蒙眼开车有啥区别?

德银说美联储可能会靠私营部门的数据,比如ADP就业调查或者州里的失业金申请数据。

本来想觉得这些私营数据能顶事儿,但后来发现覆盖的范围太窄了,比如ADP只算私营企业的就业,政府部门的情况根本没包含进去。

美联储要是靠这些数据做决策,怕是很容易出偏差,投资者跟着瞎猜,市场波动肯定小不了。

聊完数据的麻烦,再说说这关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德银算得很清楚,美国经济分析局会把联邦雇员休假少干的活,算成“联邦政府消费支出”减少,直接拉低GDP。

要是80万联邦雇员都休假,每多关一周门,季度年化GDP就少涨0.2个点。

2013年那次关门16天,直接让当季联邦消费支出少了80亿美元,最后从GDP增长里抹掉了0.3个点。

更糟的是,2025年上半年,联邦政府支出已经拖累GDP平均0.4个点了。

本来上半年经济就有点软,再这么一关,短期想让GDP往上走,难度真不小。

而且这影响不只是数字上的,那些靠政府项目吃饭的企业,比如做IT服务的、搞工程建设的,项目一延期,回款就慢,员工工资能不能按时发都成问题。

更别说普通人去国家公园旅游、领医疗补贴这些事儿了,全得受波及。

不过也不是全没好消息,这次关门和2013年有个本质区别,不涉及债务上限。

2013年那会儿,大家都怕美国政府还不上债,全球市场都跟着慌,当时美国国债的信用违约互换费率直接涨了三倍。

今年到9月底,这个费率才涨了5个点,说明市场对“违约”这事儿没那么怕,这也算是把最大的风险给排除了。

但金融市场还有些细节要注意,比如通胀保值债券(TIPS)和通胀互换。

要是9月CPI没按时发,财政部会用2025年8月的CPI数据,乘以年化通胀率的12次方根,算出个备用指数。

通胀互换则要看ISDA的规则,要是数据晚发超5天就用实际数据,不然也有备用算法。

简单说就是有应急预案,但这些算法算出来的数,跟实际数据肯定有差距,那些做债券、衍生品交易的人,得赶紧调整策略,不然手里的头寸估值就乱了。

2018年政府关门时,就有人因为没及时调整,亏了不少钱,这次估计没人想重蹈覆辙。

最让人头疼的还是两党的态度,美国众议院的共和党人出了个临时支出议案,想避免10月1号关门,但里面没加民主党要的医疗保健政策,两边直接僵住了。

搞不清他们为啥总在民生政策上卡壳,民主党想扩大医疗补助,给低收入人群多些保障,还想多投点钱搞医疗研发;共和党却想砍非国防支出,包括部分医疗补贴,把钱往国防上挪。

如此看来,两党吵的根本不是“要不要避免关门”,而是“钱该花在哪”,一直耗着不妥协,对已经疲软的经济来说,并非明智之举。

说到底,2025年美国政府关门,表面看没有2013年的“违约危机”吓人,但数据混乱、GDP拖累、金融工具波动这三个隐形风险,每一个都能让市场和普通人受影响。

毫无疑问,接下来一两周是关键,要是两党还谈不拢,经济软着陆的希望就更渺茫了。

对投资者来说,别瞎跟风,多关注私营数据里的靠谱信号,避开那些靠政府吃饭的行业;对两党议员来说,别光顾着争对错,赶紧把预算定下来才是正事,总不能让整个国家陪着他们耗吧?

来源:由典学法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