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防治新规发布,TB-RNA为全病程管理提供有力武器!

B站影视 2024-12-07 14:00 1

摘要:12月5日,国家疾控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24—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指出我国的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发病率、死亡率均下降约30%,发现并治疗了约785万例肺结核患者,死亡率

转自:仁度生物

我国目前的结核病防治成效与挑战

12月5日,国家疾控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24—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指出我国的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发病率、死亡率均下降约30%,发现并治疗了约785万例肺结核患者,死亡率维持在较低水平。但是目前的结核病防治现状仍然严峻,我国仍有约10%的县(区)为高流行地区,防治工作不均衡,患者主动发现和规范治疗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积极的预防措施和新技术应用不足,防治工作不容懈怠。为了全面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规范》提出了一系列防治措施,其中对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应用有了新的要求:

首选分子技术进行诊断

在《规划》的第三部分“防治措施”中提到,应当鼓励推广应用新技术。在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对疑似肺结核患者首选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进行诊断。根据1997—2023年《全国疫情资料汇编》,2023年中国病原学阳性率仅67%,虽相较于2021年的58%有显著提升,但仍需进一步提高,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推广对提高诊断效率和诊断质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落实疾病全程管理

“防治措施”还提出,应当开展规范隔离治疗并落实疾病的全程管理。针对传染性肺结核的患者,需要进行规范隔离治疗,有效减少传播。根据不同医疗机构的管理服务流程,为结核病患者提供覆盖筛查、诊治和随访的全程管理服务。

TB-RNA:可满足结核病全程管理

的自动化分子检测技术

《规范》提出的这些要求,意味着分子诊断技术将得到进一步普及化和全程化的应用。

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主要为省级,市级和县级定点医院,要实现分子技术作为首选诊断,就需要各级医疗机构具备检测能力,实施的主要难点是基层医院的技术提升,而操作方便的自动化检测平台,将加速分子技术应用的普及化。

结核病患者的全程管理,需要快速准确的技术来诊断患者是否具有传染性(区分活菌/死菌),进而判断需要隔离治疗还是可以出院,但传统的检测方法往往难以做到这一点。培养法虽然为活菌检测,但周期长(6周)。由于DNA结构稳定,在结核杆菌死亡后可保持较长时间(21天以上),DNA检测也不能区分死菌活菌,不能判断患者是否有传染性。

同为分子检测技术,TB-RNA检测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在灵敏度与特异性上与培养有较好的一致性。在患者随访上,结核杆菌死亡后RNA会很快降解,及时反映病程,能够很好的对患者疗效进行评估。搭载全自动平台AutoSAT,能够实现结核分枝杆菌全封闭式自动化检测,操作简便,结果稳定,还能降低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针对急需提升检测能力的区县级定点医疗机构来说,是优化患者诊断全流程的有力武器。

什么是TB-RNA检测?

TB-RNA检测基于专利技术RNA实时荧光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 Testing,SAT),以16s核糖体RNA为检测靶标,可特异性检测标本中存活状态的MTB,区分死菌活菌,有效避免死菌或治愈成功患者体内结核菌DNA核酸片段残留对检测结果的干扰,广泛应用于疗效评估、出院标准、结核病诊断、肺外结核病诊断等。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