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庆、中秋长假将至,凉山水果市场彻底按下“旺季快进键”:从田间的新鲜采摘、仓库的精细分拣,到市场的快速流通、终端的火热销售,全产业链高效运转,不仅为消费者奉上了新鲜优质的“甜蜜馈赠”,更以“甜蜜经济”的蓬勃活力,书写着凉山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的生动实践。
国庆、中秋长假将至,凉山水果市场彻底按下“旺季快进键”:从田间的新鲜采摘、仓库的精细分拣,到市场的快速流通、终端的火热销售,全产业链高效运转,不仅为消费者奉上了新鲜优质的“甜蜜馈赠”,更以“甜蜜经济”的蓬勃活力,书写着凉山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的生动实践。
源头丰产:特色水果挂满枝
九月下旬的凉山,已然一片瓜果飘香的丰收图景,各地水果主产区陆续进入采收高峰。
盐源县的苹果园里,丰收的序曲率先奏响。“红将军”“嘎啦”等多个品种相继成熟,果农们背着竹筐,穿梭林间,娴熟地采摘、分拣、装箱,田间地头不时回荡着欢声笑语。“今年,全镇苹果种植面积达6.7万亩,主要以‘华硕’‘红富士’‘红将军’等品种为主,预计产量能达10.4万吨、产值超4亿元。”润盐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从镇域的亮眼成绩到全县的产业版图,盐源县苹果产业正稳步壮大。今年,该县苹果种植总面积达43.2万亩,预计年产量达75万吨、综合产值约40亿元。“我们将继续在品种优化、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及产业融合上发力,推动苹果产业链‘延链强链’,让盐源苹果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动力。”盐源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
与此同时,在会理市的石榴种植基地里,同样洋溢着丰收的喜悦。9月25日,凉山州“中国农民丰收节”暨2025年“土特产”推介活动·会理石榴专场——“会理石榴万里行”发车仪式顺利举行。现场,100辆大货车整齐列队,满载2500吨鲜红饱满的会理石榴,从会理启程奔赴全国各地,将这份丰收的甜蜜递到消费者手中。
今年,会理石榴再迎丰收,预计总产量将突破80万吨,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70亿元,石榴产业已成为该市带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核心支柱。
除了苹果与石榴,西昌市的阳光玫瑰葡萄、甘洛的人参果、金阳县的百香果等特色水果也正值上市期,让凉山的水果供给品类愈发丰富。
中间高效:流通渠道无阻碍
为保障双节期间水果供应充足、流通高效,凉山依托多年构建的“产地直采+分级分拣+多元流通”体系,推动水果从田间快速送达市场,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力,尽显“旺季效率”。
在产地端,标准化分拣中心成为连接田间与市场的关键枢纽。在盐源县卫城镇钟鼓楼村浙川东西部协作川源农业苹果产业园内,大型苹果分拣机高速运转,工人们将机械分拣好的苹果包装、称重、封箱后搬运上车。
凌晨时分,位于西昌市城区的水果批发市场灯火通明,来自全州各地的水果运输车陆续抵达,批发商们围绕果品品质、价格展开洽谈,货车装卸、货物转运的忙碌身影穿梭其间。
车灯把黑夜照得透亮,满载水果的货车刚停稳,批发商们就揣着手电筒围了上来。“先开一箱看看,苹果。”有人喊着掀开帆布,苹果的甜香瞬间涌出来,手指敲一敲果皮,“咚咚”的闷响声透着瓷实。“盐源苹果要80箱,果径得够数。”“会理软籽石榴多拿点,去年卖断货了,今年得备足。”讨价还价声、搬箱子的吆喝声、货车的鸣笛声混在一起,场面比早市还热闹。商户吴老板光着膀子指挥工人装车,嗓子喊得有些嘶哑:“从九月中旬就忙起来了,现在一天能卖两千多斤,比平时翻了几倍。昨天有位外地顾客怕断货,提前交了订金,说中秋家宴少了凉山苹果、石榴可不行。”
末端红火:终端市场供需足
随着双节消费需求的集中释放,凉山水果在各级终端市场呈现“供销两旺”的态势,成为节日消费的“热门之选”。
走进西昌市区内一家连锁超市,专门开辟的“水果双节专区”像个小型果园:红苹果垒成半人高的“甜果山”,石榴装在印着“产地直采”的礼盒里,旁边还摆着切开的样品,晶莹的果肉引得顾客频频驻足。“这几天本地水果销量很不错,很多人都是买回去送亲朋好友,过节送水果更实在。”导购员擦了擦额头的汗,手里的活就没停过。
线上渠道更是让凉山水果的甜香飘向了全国。会理市电子商务产业园里,年轻的主播们举着石榴对着镜头,“家人们看过来,这软籽石榴皮薄得一撕就开,籽儿软乎乎的能直接咽,咬一口全是汁水。”说着便掰开一个,鲜红的果肉瞬间占满屏幕,弹幕里“下单”“要两箱”的评论刷个不停。负责人小王指着身后的打包区,工人们正麻利地把石榴装进泡沫盒,“为了双节,我们提前两个月就跟果园签了合作,一天能发2万多单,一般48小时就能到,保证顾客收到的都是最新鲜的石榴。”
随着双节的临近,枝头的水果承载着丰收的喜悦,市场的热闹彰显着经济的活力,这背后是生态禀赋的支撑、产业体系的保障,更是凉山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随着“甜蜜经济”的持续发力,凉山水果不仅甜透消费者的舌尖,更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李琼)
来源:凉山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