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方案抓落实,闭环排查筑根基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30 17:32 1

摘要:为锚定《鸦片战争博物馆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安全生产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节前自查整改阶段”核心目标,切实将省文旅厅安全生产视频会议精神与东莞市文广旅体局专项督导要求转化为具体行动,近日,我馆以“风险前置防控、隐患闭环治理”为导向,组建安全检查组,

为锚定《鸦片战争博物馆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安全生产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节前自查整改阶段”核心目标,切实将省文旅厅安全生产视频会议精神与东莞市文广旅体局专项督导要求转化为具体行动,近日,我馆以“风险前置防控、隐患闭环治理”为导向,组建安全检查组,完成全馆“穿透式”安全生产大检查,既实现对方案要求的“逐项对标、逐条落地”,更以系统化排查筑牢双节期间文物安全、设施安全、观众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此次大检查并非孤立行动,而是严格遵循方案“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构建“决策-执行-监督-反馈”全链条工作机制:

(一)顶层设计锚定方案要求

馆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馆长张建雄亲自主持检查部署会,对照方案“重点工作任务”章节,将检查目标拆解为“文物绝对安全、消防无死角、疏散全畅通、岗位全达标”四大维度,明确“凡方案提及的风险点,必纳入检查清单;凡方案要求的管控措施,必核查落实情况”,杜绝“检查与方案脱节”。

(二)组织架构压实分级责任

按照方案“领导小组统筹、部门协同落实”的架构,成立3个专项检查组——由李永广副馆长牵头“文物与开放区域检查组”,孙广平副馆长牵头“消防与用电安全检查组”,唐立鹏副馆长牵头“设备与应急保障检查组”,每组均配备安全管理员、消防设施操作员、文物保护专员等专业人员,确保“专业人查专业事”;各部门负责人同步开展“属地自查”,形成“专班督查+部门自查”的双重覆盖。

(三)流程设计强化闭环管控

提前制定《双节前安全生产大检查操作手册》,将方案中的“隐患治理台账”要求细化为“检查记录表-隐患认定书-整改通知书-复核验收单”四套表单,明确“发现隐患即时记录、责任部门当场确认、整改时限同步锁定、完成后专人复核”,确保每一项问题都有“来源、去向、责任人、闭环结果”。

检查组紧扣方案“重点工作任务”中提及的关键领域,采取“看现场、查台账、问操作、测性能”的方式,对全馆进行无死角排查,确保方案要求的“风险分级管控”落到实处:

(一)筑牢文物安全防线

围绕方案“确保馆藏文物绝对安全”的核心目标,重点核查文物保护全链条。

库房硬防护检查。逐一测试文物库房恒温恒湿系统、气体灭火装置、红外安防报警系统的运行状态,模拟“温湿度超标”“非法闯入”等场景,确认设备响应时间均在方案要求的“30秒内”;检查文物存放架的承重稳定性,对12件重型文物的固定装置进行加固测试,防止因震动导致移位。

管理软流程核查。翻阅近3个月文物库房出入登记台账、文物养护记录,确认“双人双锁”“出入库审批”等制度执行到位;抽查文物数字化备份数据,确保方案要求的“文物信息双重备份”落实,杜绝因数据丢失导致的文物信息风险。

(二)严守消防与用电安全

对照方案“狠抓消防安全与用电安全治理”的要求,开展全要素检测。

消防设施全量核验。对馆内312具灭火器、62处消火栓、238个烟感探测器、5套自动喷淋系统进行“地毯式”检测——现场按压灭火器确认压力达标,开启消火栓测试水压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触发烟感探测器验证消防控制室报警联动功能;检查消防控制室值班记录,确认方案要求的“24小时专人值守”“每班2人持证在岗”落实,随机提问值班员“火灾应急处置流程”,确保其熟练掌握方案中的“初期火情处置步骤”。

用电安全深度排查。按照方案“严禁私拉乱接、超负荷用电”的要求,对展厅、机房、办公区的电气线路进行“拉网式”巡查——使用红外测温仪检测配电箱(柜)接线端子温度,发现1处因接触不良导致的“高温点”,当场安排电工整改;检查设备机房的UPS应急电源,模拟断电场景确认其续航时间满足方案要求的“不少于4小时”,保障文物库房、消防系统在断电时的持续运行;对员工办公区的私用电器进行清理,没收违规使用的大功率插线板1个,从源头杜绝用电隐患。

(三)保障疏散通道畅通

聚焦方案“保障疏散通道畅通”的部署,重点排查开放区域安全。

疏散设施功能测试。检查全馆48条疏散通道、23个安全出口,清理因临时展览堆放的物资3处,确保通道净宽均符合方案要求的“不小于1.2米”;测试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确认断电后应急照明续航时长超90分钟,指示标志亮度达到“50米外可见”,解决方案提及的“疏散标识不清晰”风险。

大客流应对准备核查。对照方案“重点做好客流疏导”的要求,检查临时疏散通道的标识设置、分流护栏的储备数量,确认可满足“单日客流量超4.4万人次”时的分流需求;测试客流统计系统,确保其数据采集误差率低于方案要求的“5%”,为节中客流管控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四)关键岗位“持证上岗”

按照方案“确保持证上岗与能力达标”的要求,对关键岗位进行资质与能力双核查:

资质有效性检查。核验15名关键岗位人员的资格证书——消防设施操作员6人、电工3人、电梯维保人员2人、特种设备操作员4人,确认所有证件均在有效期内,无“人证不符”“证件过期”情况。

实操能力考核。随机抽取5名消防设施操作员现场演示“灭火器扑救初期火灾”“消火栓连接水带”操作,3名电工排查模拟的“线路短路故障”,考核通过率100%;对2名新入职的展厅巡查员,现场培训方案中的“客流异常处置流程”,确保其掌握“发现拥挤立即上报、引导疏散时使用标准话术”等要求。

针对检查发现的3项隐患(其中2项为“当场整改类”,1项为“限期整改类”),严格按照方案“隐患整改闭环管理”要求,分类推进整改,确保方案中的“问题不遗留、整改不打折”:

当场整改类:对“灭火器摆放不规范”“疏散指示标志倾斜”“等2项轻微隐患,由检查组现场监督整改,整改完成后拍照留存,同步填写《即时整改验收单》,确保“问题不过夜”。

限期整改类:对出口铁楼梯的锈蚀较严重存在安全隐患,下达《整改通知书》,明确责任部门、整改时限(均不晚于9月28日,符合方案“9月28日前完成隐患整改”要求),并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日跟踪整改进度,防止“拖延整改”。

长效防控类:对检查中发现的“员工安全意识薄弱”“部分区域巡查频次不足”等共性问题,结合方案“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培训教育”要求,计划于9月29日组织全员安全培训,重点讲解“隐患识别方法”“应急处置技巧”,同时调整《日常巡查制度》,将方案要求的“每日巡查”细化为“开放时段每2小时1次、闭馆后全面排查1次”,从制度层面杜绝隐患反复。

此次大检查并非“一查了之”,而是与方案中的“应急演练”“节前培训”等后续工作深度衔接,形成“检查-整改-强化-提升”的良性循环。

为应急演练提供靶向方向。根据检查发现的“应急广播部分点位无声”“大客流分流标识不足”等问题,调整9月30日前的应急演练方案,新增“应急广播故障时的人工疏导”“临时分流标识快速布置”等场景,确保演练更具针对性,呼应方案“预案具备可操作性”的要求。

为节前培训明确重点内容。将检查中员工操作不熟练的“消防器材使用”“文物应急转移流程”等内容,纳入全员安全培训课程,通过“理论讲解+实操模拟”的方式,提升员工应对方案提及的“火灾、文物险情”等突发事件的能力。

为节中防控制定前置措施。针对检查发现的“客流统计系统数据延迟”问题,协调技术公司提前对系统进行升级,确保节中能实时精准掌握客流数据,为方案要求的“动态监控”“客流疏导消防安保”“及时处置突发情况”提供技术支撑。此外,在双节期间,我馆还要加强虫媒防控工作。

为节后总结提升制定长效措施。针对节前培训落地效果及节中防控实际情况,先全面评估员工“消防器材使用”“文物应急转移流程”的实操巩固程度、客流统计系统升级后的运行稳定性,同步梳理节中暴露的操作细节短板、系统偶发问题等遗留事项;再通过“案例总结+针对性补训”强化员工应急处置熟练度,协调技术公司优化系统功能细节,同时将本次节中实践经验固化为修订后的安全培训内容与应急管理流程,为后续常态化应对“火灾、文物险情、大客流”等场景提供更精准的能力支撑与机制保障。

此次双节前安全生产大检查,既是对方案要求的全面落地,更是对博物馆“安全第一”理念的深度践行。通过“以方案为纲、以问题为导向、以闭环为目标”的排查整改,不仅清除了3项显性隐患,更完善了“风险识别-隐患整改-制度优化”的隐性机制。

下一步,我馆将持续以方案为行动指南,做好应急演练、值班值守等后续工作,确保双节期间实现方案设定的“安全、有序、优质、高效、文明”目标,让观众在感受历史厚重的同时,享受绝对安全的参观体验。

来源:鸦片战争博物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