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秋雨对南阳市麦播的影响及对策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30 17:26 1

摘要:华西秋雨是我国西部地区秋季特有的多雨天气,其核心特点是雨日多、雨量大、持续时间长、空气湿度高;据南阳气象台信息,9月1-28日南阳市平均降水量226.1毫米,较常年同期(81.3毫米)偏多178.12%;降水日数17.4天,较常年(9.4天)偏多8天。预计10

华西秋雨是我国西部地区秋季特有的多雨天气,其核心特点是雨日多、雨量大、持续时间长、空气湿度高;据南阳气象台信息,9月1-28日南阳市平均降水量226.1毫米,较常年同期(81.3毫米)偏多178.12%;降水日数17.4天,较常年(9.4天)偏多8天。预计10月上旬我市降水量50-80毫米,部分地区80-120毫米,较常年同期显著偏多。 此时正是我市秋收和冬小麦备播关键期,分析华西秋雨对小麦播种的影响, 提出以下应对措施。

华西秋雨对小麦播种的影响

这种天气对小麦播种的影响具有 “双刃剑” 属性。我市今年春季、夏季连旱,土壤墒情差,华西秋雨强度适中、持续时间可控,补充了土壤墒情,为小麦播种提供有利条件;而秋季持续降雨可使土壤深层储水量增加,为小麦越冬期 和次年春季返青期 提供保障,减少冬春灌溉成本,农谚有“麦收隔年墒”、“麦收八十三场雨”之说。但连绵秋雨导致土壤湿涝突出,局部低洼地块出现积水、农机无法下地作业,耕作困难、播种期推迟、种子萌发受阻甚至烂种,给小麦 整地播种带来严峻挑战。

二、应对措施

做好小麦单产提升工作,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全面树立小麦“七分种三分管”理念, 要落实抢时收获、抢排积水、抢墒整地、适期播种、抢抓田管等多项措施,做好抗湿晚播预案, 确保小麦种足种好、苗齐苗壮,夯实明年丰收基础。

1、抢时收获, 散墒降渍。秋雨的不确定性强,需优先抓住降雨间隙的 “晴好窗口期”及时收获。对土壤湿度偏大、机械能够进田的地块,抢抓晴好天气,调集履带式收割机或改进的适宜机械抢时收获;对机械无法进田的地块,组织动员人工收获,确保应收尽收早收快收。对积水地块,要通过疏通沟渠、开挖深沟,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加快散墒降渍;对土壤湿度过大地块,可结合深松开沟,沥出耕层滞水,促进透气晾墒,为农机尽快进地作业创造条件,确保及时腾茬、尽早整地播种。

2、抢抓农时早整地,防止滥耕滥耙。不到适耕期一定不要急,一旦把地整成地表坷垃蛋、深层泥糊糊,小麦播种后很难出苗。要求合墒及早整地,深耕、细耙,碎土耙平,要求:细、碎、平、实、净、松。

3. 科学选用品种。小麦要丰产,品种是关键,建议选用通过国家或河南省审定的半冬性中早熟品种,如郑麦、周麦、百农、宛麦系列,其丰产性、适应性、抗倒性、抗寒性、抗旱性、抗病性好;如特别晚播就要选用春性品种。

4、科学施肥,减量增效。积极推进有机与无机、大量与中微量元素、生物菌肥和土壤改良剂,底施与追施的合理调配,根据地力在稳产增效的前提下减少化肥用量。

5、种子处理防病害。土壤墒情好有利于纹枯病、茎基腐病、根腐病、全蚀病、孢囊线虫病等土传种传病害和地下害虫发生,可选用咯菌腈、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氰烯菌酯等针对性强的高效杀菌剂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 严防“白籽”下地

6、调整播种期:“迟播不迟苗”。若土壤湿度仍高 ,宁等勿急、切忌烂种,避免种子在湿土中缺氧烂种, 推迟播种 3-5 天更有利出苗 。

7、调整播种深度:“浅播避湿层”。常规小麦播种深度为3-5cm,秋雨导致土壤深层湿度高时,需浅播至3cm左右, 播种后用轻型镇压器 轻压1次,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但避免压实土壤形成板结层。

8、观察出苗情况及早采取应对措施。小麦播种7-10天后要及时去田间观察出苗情况,发现有缺苗断垄现象要及时补种 。

南阳市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国家小麦产业南阳试验站

2025年9月29日

来源:南阳广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