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组内备课时,张俊老师始终强调“独行快,众行远”。她认为,集体备课不是简单的任务分工,而是思想的碰撞与智慧的众筹。每周的备课组活动,她引导组员以教材单元为基点,围绕核心素养展开深度研讨,推行“一人主备、众人打磨”模式,鼓励老师们分享各自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
他们是学科教研的“领头雁”
更是团队成长的“摆渡人”
以专业凝共识
把零散思路汇成系统方案
以协作聚合力
将个体智慧化作集体力量
从精研教案到帮扶同伴
他们用统筹扛责任
用带动促成长
优秀备课组长
张俊
省骨干教师、省德育先进个人,曾获信阳市委、政府颁发的高考“个人嘉奖”
在组内备课时,张俊老师始终强调“独行快,众行远”。她认为,集体备课不是简单的任务分工,而是思想的碰撞与智慧的众筹。每周的备课组活动,她引导组员以教材单元为基点,围绕核心素养展开深度研讨,推行“一人主备、众人打磨”模式,鼓励老师们分享各自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与破解之道,让每一次集体备课都成为一次小型的教学研讨会,确保组内教学既能把握共性方向,又能彰显教师的个性风采。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她坚持“课堂是学生的思维场域,而非教师的独角戏台”。她最深刻的心得就在于:语文教学的真谛在于“引”而非“灌”。她善于创设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学习情境,通过富有挑战性的驱动性问题,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表达欲望。无论是《红楼梦》中的悲剧命运探讨,还是一篇时评文的逻辑结构分析,她都着力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结论”转向“主动建构意义”,让语言运用与思维发展同频共振。她常说,一节好课的标准,是看学生下课后是否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而非仅仅记住了标准答案。
作为备课组长,她尤为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践行“青蓝相继,教学相长”的团队文化。她通过“听-评-研-改”的闭环教研模式,为青年教师搭建快速成长的阶梯。她不仅开放自己的课堂供组内观摩,更会针对新教师的薄弱环节,如课堂节奏把控、评价语言艺术等,进行一对一的细致指导。她认为,一个富有活力的备课组,必然是传承有序、彼此支撑的学习共同体。
汪彩平
“信阳市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校级优秀教师”
从教以来,她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本职工作中,教学力求严谨踏实、求真务实。
自2024年9月担任政治组备课组长以来,汪老师肩负着“引领教学、凝聚团队、培根铸魂”的使命,常感任务深重。她认为:学校给予她“优秀备课组长”的荣誉,不仅是对她个人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政治备课团队深耕思政教育、协同成长的褒奖。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她深知课堂才是教师的主阵地。为了上好每节课,从集体备课到课后反思,她鼓励备课组不断加强合作。从新课标解读到新教材钻研,再到新课改的推进,她与组内每位教师都在贡献着自己的智慧。
未来,她将与团队一道,继续深耕思政沃土,让政治课堂成为学生感悟真理、涵养情怀的精神家园,让备课组成为推动学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力量。
耿振华
“河南省历史学科骨干教师” 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信阳市教育系统师德先进个人”
从教24年来,耿老师始终秉承“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以校为家,公而忘私。
2025年高考落下帷幕,回顾高三紧张而充实的时光,耿老师感慨万千。在这一年里,高三历史组在她的带领下于备考阶段群策群力、精诚合作、随时教研,大家精挑细选习题,全力以赴备考。
2025届高三历史组是一个团结和谐的集体,共有7位历史老师,3位高级教师,他们教学经验丰富,功底扎实、教学能力突出、教学亲和力强;4位名校毕业的青年研究生教师工作热情高,他们积极钻研教材,深入了解高考动态,对教学重难点把握到位,课堂效率高。2025年河南省正式实施新高考,历史学科以原始分记入总成绩,耿老师和组内老师深知机遇和挑战并存。他们精诚协作,助力历史学科在今年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耿老师认为,明确复习方向至关重要。历史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落实立德树人,使学生能够从历史角度关心国家命运、关注世界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三每轮复习都要让学生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之上形成历史思维、认清历史发展规律,对历史和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增强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通过核心素养的的培养,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在集体备课活动中,耿老师一直强调组内成员团结协作,发挥集体智慧。对讲解的基础知识、练习题进行统一处理,他们一起确定好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全面做好课堂上的充分准备,发挥集体的优势。钻研《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加强对抽象知识理解的教学。研究用好5年来的高考真题,揣摩历年题目的设计意图、设问角度、思维价值,明确复习目标,提高解题能力,提高时效,做到有的放矢。
在耿老师的带领下,历史组全组成员必将以积极的姿态、昂扬的斗志、明确的目标稳步前进。
张红纳
“2020年信阳市教育体育局学术技术带头人”“信阳市优秀教师”
作为高三物理组备课组长,她深知自己肩负的不仅是传授知识的重任,更是带领整个备课组提升教学质量、助力学生高考圆梦的使命。
高三教学,规划先行。在新高三学年伊始,她就组织备课组教师深入研究新高考评价体系、新课程标准以及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通过细致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她带领组内老师制定了科学合理、详尽周密的教学计划。例如:合理规划一轮、二轮、三轮复习时间与内容,确保复习全面且有针对性。
为了让教学计划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她还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水平制定了分层教学方案,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她主张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她倡导提供拓展性的学习内容和挑战性的任务。
作为备课组长,张红纳老师深知团队的力量。她注重加强备课组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定期组织集体备课活动,分析教材、研究教法、探讨教学重难点,统一教学进度与要求。她鼓励教师分享教学经验与资源,共同设计教学方案,如制作课件、编写导学案等。
张红纳还积极组织备课组成员开展教学研究和课题实验,不断提升整个备课组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在她的带领下,高三物理备课组成为了一个学习型、创新型的团队,在教学和科研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她和组内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物理成绩在全市一直名列前茅,成为了学校的优势学科和贡献学科。
李艳林
“信阳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河南省优质课二等奖”
高三地理教研组是一支充满活力、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团队成员年龄结构合理,既有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有充满朝气、敢于创新的新教师。
在新高考、新课标背景下,李组长一直致力于深化教学改革。李组长认为,首先要从学生的思想源头抓起——亲其师信其道。教师高超的学术水平、扎实的教学理论、灵活的教学技巧、丰富多彩的课堂氛围,都是激发学生学习激情的必要条件,所以她启发老师们抓好课堂,备好每一节课。
李组长倡导准确把握教学的本质。她多次建议组内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动起来的习惯,并指导学生把课本用起来,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
此外,李组长要求组内教师必须要加强反思性教学。教学反思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对于新教师。每节课后对这节课内容进行整理、反思,及时对课程内容,教法学法做出调整,尤为重要。
杨国强
“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级骨干教师”
参加工作以来,杨老师始终怀揣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扎根一线教学,在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中都倾注了大量心血。
在教学中,杨组长带领高二化学组同仁深入钻研高中化学教材和新课标,根据化学学科特点,主抓知识积累、总结和学科思维的提升。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明白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可感。此外,他还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了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进步。
作为化学学科组长,杨组长深知教研对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和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性。他带领化学组团队积极参与各种培训活动,组织化学组成员共同磨课,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组织教师进行公开课观摩和评课活动,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此外,他还积极组织学科组教师开展教研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在化学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高二化学学科的成绩稳步提升,得到了年级组及校领导的一致好评。
教育是一项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事业,作为一名备课组长,杨组长率领高二化学组全体同仁坚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他鼓励大家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化学学科教学的突破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争取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曾凡丽
“信阳市优秀教师”“淮滨县级骨干教师”
回首与高三战友们并肩奋战的一年,曾老师感到每一天都充满了使命般的紧迫与耕耘后的充实。作为备课组长,她深知肩上担子的分量,带领团队科学备考、精准备考。
高三备考,效率至上。曾老师带领全组教师在集体备课中直击高考核心。他们每周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将庞大的知识体系分解为一个个可攻克专题。在冲刺阶段,他们共同研判年度重大时政热点,探讨如何将其与教材知识无缝对接,努力设计出最有效的命题角度和答题路径。多少次挑灯夜战后,思维碰撞出的火花最终都凝结成一份份目标明确、讲练精准的复习学案,为学生的冲刺提供了最可靠的“弹药”。
曾老师带领组内老师确立了“问题导向、数据驱动”的教研原则。每次大型模拟考后,他们都会进行详实的质量分析,从得分率中精准定位学生的知识盲区和能力短板。他们开展了“高考真题深度研习”系列教研,不仅研究答案,更逆向分析命题意图和设问逻辑,反哺课堂教学。针对学生普遍畏惧的“开放性试题”,她带领组内成员们集体攻关,总结出“情境-知识-逻辑”三位一体的解题模型,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应试能力。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曾组长将继续与她的战友们一道,为学校的辉煌倾尽所能!
余伦明
所带班级获评“河南省文明班级体” “市优秀教师” “市骨干教师” “市优秀班主任”
为提升本备课组课改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教师们对“161“课改的认识及落实程度,余组长带领本备课组利用教研活动时间集体学习有关课改和学科的理论文章、交流教学心得,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反思;研讨教学手段、共同切磋教学方法、切实做好备课过程中的各环节。在他的带领下,全组成员认真分析教材、学习者、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设计教案;议课、反思教学、精编教案;温课、优化教学。此外,他还积极开展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结对子活动,助力新教师的成长,培养信阳市文科状元等数十名清北学生。
作为组长,他表示自己甘当铺路石,今后会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组织和协调全组老师充分发扬优良地理人精神,让地理课充满生命力。我选择了继续读研深造、工作,慢慢发现只有自由的创作时间才能保证艺术创作的状态,希望回归追求自己艺术之路的状态。
陈芷
“河南省优质课二等奖” “信阳市优质课一等奖” “信阳市优秀教师” “信阳市教学标兵”
陈芷老师硕士毕业于海南大学,在高三学年担任生物备课组长期间,她始终将备课组建设视为重中之重,致力于打造目标一致、协同高效的“备考共同体”。在她的带领下,高三生物组严格落实“三轮驱动”复习策略:一轮全面扫描夯实基础,二轮专题整合构建网络,三轮模拟训练提升实战能力。她特别注重集体备课的精准高效,每次教研聚焦“核心考点分析、经典例题剖析、学生错题归因”三大板块,确保内容直击高考重点与学生薄弱环节。
为充分发挥团队合力,她积极推动建立共享资源库,鼓励资深教师分享经验,支持青年教师承担微专题攻坚任务,形成“老带新、新促老”的良性机制。她坚持“以数据支撑教学”,带领团队细致分析每次考试成绩,为实施个性化辅导提供科学依据。
在她的引领下,高三生物组凝聚共识、协同发力,形成强劲的教学合力,最终助力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充分展现了团队协作的强大效能。
王青
“信阳市语文骨干教师” “信阳市语文名师” “信阳市优秀教师” “河南省高考阅卷优秀评卷教师”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二十余年来,她始终秉持“以文化人、以德育心”的理念,将语文核心素养融入教学教研全过程。
在语文教学中,王青老师立足教材、对接课标、聚焦素养,既能脚踏实地夯实学生学科基础,又做到仰望星空,涵养人文素质。
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王青老师深知团队的力量是教学高质量的保障。她带领着学科组以严谨的态度钻研教学,以温暖的关怀赋能学生,致力于打造“协同共生、专业共进”的语文教研团队。每周二,她积极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共同研讨教学重难点、分析学情、分享教学经验等,让教研工作真正服务于课堂,用心打造高效课堂。
团队语文成绩的不断提升,是一场用匠心守初心的修行。唯有精准定位方向、精心设计课堂、倾心关注学生,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踏歌前行,收获学业的累累硕果。
洪骏锋
“信阳市优质课一等奖”
作为现任信阳大别山高级中学高二历史组备课组长,洪老师仍在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组织能力。他注重学习和研究历史教学理论和方法,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保持对历史教学的热情和激情。同时,他也注重团队建设,带领备课组成员共同学习和进步。
在备课工作上,洪老师注重教学内容的深入研究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他与备课组成员激烈讨论,深入研究历史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内容,不断提出新的备课思路和备课方案。同时,他也鼓励备课组成员积极尝试教学新方法,探索适合学生的历史教学模式,促进了备课组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在备课组教科研成果方面,他注重整合备课组资源,发挥备课组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积极践行“161课改”,鼓励备课组成员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2025年6月,他指导青年教师叶青参加学校组织的“星级教师”评选的赛课活动,最终叶青老师在文科组胜出,成为学校首批“四星级教师”。
在备课组长的岗位上,洪老师表示自己也注重在职业发展和个人修养方面的提升。他通过参加新课程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他积极倾听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工作。
张书海
“市优秀班主任” “市语文骨干教师” “河南省高考阅卷优秀评卷教师” “市优质课一等奖”
担任语文备课组长期间,张老师以深厚的专业素养和卓越的组织能力,带领全组教师深耕教学,成效显著。
张老师立足语文学科特点,聚焦核心素养培育。他深入研究新课标与高考趋势,践行“161课改”,强化文本解读与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其示范课注重语言建构与文化传承的融合,广受师生好评。
作为团队核心,他构建了高效协同的教研机制。每周集体备课主题明确、内容充实,鼓励小组成员深度研讨与资源共享,实现优质教案、学案与课件的共建共用,保障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他高度重视青年教师培养,通过师徒结对、听课磨课等方式悉心指导,助力后生快速成长,营造了互学共进的团队氛围。在其引领下,备课组教学成绩优异,学生语文素养与学业水平显著提高,组内教研风气浓厚,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是学校语文教学改革的坚实力量。
曹阳
“信阳市优秀班主任”、所带班级多次获评“市优秀班集体”
曹老师深耕基础教育一线25年,现任信阳大别山高中高二地理备课组长,在集体备课组织与新课改推进中成效显著。
牵头集体备课时,他聚焦高中地理重难点(如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区域可持续发展),构建 “问题链 + 专题研讨” 模式,带领组员拆解课标、梳理知识逻辑,整合区域地理案例与教学资源,形成覆盖全学期的共享教案、课件库,还建立 “备课 — 磨课 — 复盘” 闭环,确保备课精准高效,为学科教学质量夯实基础。
推进新课改中,他以地理核心素养为导向,主导推动课堂转型,组织老师探索和完善“161”教学模式,指导组员开展新课改示范课、专题讨论,分享素养落地经验;通过 “师徒结对” 向青年教师传递新课改理念。在曹组长及全体地理组成员的辛勤努力下,备课组连续多年获评校级优秀,为学校地理新课改落地提供有力支撑。
南策平
“河南省优秀教师” “信阳市骨干教师”
在担任英语备课组长期间,她始终以专业素养与奉献精神凝聚团队力量,成为组内不可或缺的“粘合剂”。她深信“团队的高度决定教学的高度”,坚持以系统化、制度化的方式推进集体备课,建立了“个人初备、中心发言、集体研讨、课后反思”的扎实流程,确保每一节课都经过集体打磨,凝聚全组智慧。这一严谨务实的工作机制,不仅提升了课堂教学的精准度,更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南老师充分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她通过“青蓝结对”机制,与年轻教师结成对子,从教案设计、课堂实施到教学反思方面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她坚持开放自己的课堂,欢迎青年教师随时听课交流,并在听课后开展细致深入的评课活动,既肯定亮点,也中肯地指出改进方向。在她的悉心引领下,一批年轻教师迅速成长为教学能手,组内形成了老带新、新促老、共成长的良性循环,真正实现了“共育桃李芬芳”的师者传承。
此外,南老师注重通过学科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她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河南省“外研社杯”外语素养大赛,从校级选拔到省级决赛,南老师全程悉心指导,多次助力学生斩获佳绩。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更有效提高了全体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营造了浓厚的校园英语学习氛围。
“信阳市优秀教师”
过去一年,在刘老师的带领下,生物备课组这个温暖的集体富有活力,并留下许多共同奋斗的动人印记。
每一次思维的碰撞都是智慧的汇聚。无论是为一节公开课反复打磨,还是针对教学中的共性难题深入研讨,备课组的老师们总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组内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倾囊相授,毫无保留;年轻教师则思维活跃,勇于创新,为团队注入新视角、新方法。正是这种强大的团队效应,让生物备课组的每一次教研活动都扎实而高效。
过去的一年里,刘老师带着生物备课组共同探索并坚持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研路径。他们从学情实际出发,将教学中的真实问题作为研讨起点,让集体备课切实服务于课堂教学。正是全体老师的全情投入和无私分享,才让这个集体始终保持着凝聚力与创造力。(通讯员 张雨晨)
来源:时代报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