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厚生劳动省 2025 年数据,日本 2024 年新生儿仅 68.6 万,创 1899 年有记录以来最低,总和生育率跌至 1.15 的历史谷底。
最近日本街头闹翻了天。
一群人举着 “拒绝咖喱入侵”“别学加拿大” 的牌子抗议,连马桶搋子道具都搬来了。
但这不是什么美食争议,而是日本政府要引进 5 万印度人才,直接戳中了民众的 “文化恐慌”。
“富士山要变咖喱味了!” 这句戏谑最近在日本社交平台刷屏,实则背后藏着这个老龄化国家的集体焦虑。
据厚生劳动省 2025 年数据,日本 2024 年新生儿仅 68.6 万,创 1899 年有记录以来最低,总和生育率跌至 1.15 的历史谷底。
更刺眼的是,当年死亡人数达 160 万,人口自然减少近百万,2 万多个社区成了 “银发孤岛”。
劳动力缺口早已拉响警报:制造业流水线缺工人,养老院护工缺口超 30 万,连东京地铁的站务员都开始招聘 65 岁以上老人。
就在这时,日本政府突然抛出 “大招”—— 计划两年内引进 5 万名印度技术人才,重点填补 IT、汽车制造和护理行业的空白。
可政策刚露头,东京、大阪就爆发了激烈抗议。
示威者举着 “别让日本成加拿大第二” 的标语,有人抗议:“难道要让街头变成露天厕所?” 这场闹剧的背后,藏着日本对 “移民失控” 的深度恐惧。
日本这波抢人有点拾人牙慧的味道,这也离不开美国的 “神助攻”—— 特朗普政府对 H-1B 签证的改革,正把印度精英往外推。
2025 年 9 月,美国突然宣布两大政策:一是 H-1B 签证筛选从 “随机抽签” 改成 “按工资加权”,高薪岗位中签率翻 4 倍,中低收入岗位基本出局;
二是对新申请签证征收 10 万美元 “买路钱”,政策发布 48 小时就生效。
要知道,2024 年美国获批的 H-1B 签证里,71% 是印度人,其中四分之三从事 IT、工程等中高端岗位。
政策一出,印度精英彻底慌了。
德里到纽约的机票从 5 万卢比飙到 26 万,仍一票难求 —— 谁都怕赶不上 “末班车”。
可中小企业扛不住了:5200 家美国初创公司、医院直接喊停招聘,因为 10 万美元费用相当于普通技术岗两年工资。
就在印度人才进退两难时,日本伸来橄榄枝:无需天价签证费,提供 3 年工作签证转永住通道,甚至给 IT 人才发放 “特别技能签证”。
有媒体测算,这波操作直接 “接盘” 了约 5 万原本瞄准美国的印度精英。
其实客观上来说,日本想引进的这波人应该算是印度的高素质群体了,但是加拿大给印度民众的前车之鉴实在太过深刻。
“别让日本成下一个加拿大!” 这个抗议者的怒吼还真不是空穴来风。
这个北美洲国家早已因印度移民问题陷入混乱,成了日本民众眼中的 “反面教材”。
加拿大是印度以外锡克教徒最多的国家,近 80 万教徒占总人口 2.1%,却屡屡引爆冲突。
2024 年 11 月,多伦多一座印度教寺庙外爆发群体互殴,锡克教分离主义者追打信徒,连到访的印度领事都差点遭殃,警方当场逮捕 3 人,一名警员受伤。
更严重的是 2023 年的 “尼贾尔遇刺案”:支持 “卡利斯坦独立运动” 的锡克教领袖在温哥华被枪杀,加拿大指认印度特工作案,两国互驱外交官,街头频繁出现焚烧国旗、挥舞分离主义旗帜的抗议。
这些冲突被日本媒体反复播放,再加上一些 “印度人在加拿大随意大小便、乱建雕像”的低素质传言,彻底点燃了民众的恐慌。
东京大学社会学家山田隆司指出:“日本社会对‘文化同质性’的执念极深,右翼势力近年一直在炒作‘外国人问题’,加拿大的乱局正好成了反对移民的借口。”
一边是 “没人干活” 的生存危机,一边是 “怕被改变” 的文化焦虑,日本的人才引进之路注定坎坷。
其实日本早有教训:2019 年曾试点引进越南护理工,却因语言障碍和文化冲突,两年内离职率超 60%。
而印度人才的融入难度可能更大 —— 饮食、宗教、语言差异显著,仅咖喱与和食的口味冲突,就曾让某工厂食堂爆发过小规模争执。
但现实容不得犹豫。厚劳省官员坦言:“若不引进移民,2030 年日本劳动力将减少 1000 万。”
更讽刺的是,抗议人群中不乏年轻人,却很少有人愿意从事护工、制造业等 “没人干的工作”。
现在富士山的咖喱香还没飘起来,日本已经陷入了 “要生存还是要传统” 的纠结。
这场赌局的结局,或许要等 5 万印度精英真正踏上日本土地后,才能见分晓。
你觉得日本这波 “抢人计划” 能成吗?会不会真的变成 “下一个加拿大”?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来源:百态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