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万里亚尔兑1美元!伊朗通胀破40%,制裁下民生何去何从?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30 16:14 1

摘要:当时欧洲的法国、德国、英国(大家常说的E3),援引协议里的“快速恢复”机制,启动了这次制裁。

2025年9月29号,联合国对伊朗的制裁正式生效了。

现在伊朗市面上,1美元能换113万里亚尔,创下了历史最低。

这事儿不光是汇率跌,伊朗9000万老百姓的日子,怕是要更难了。

今天就跟大家掰扯掰扯这制裁到底咋回事,以及它给伊朗带来的麻烦。

说实话,这制裁不是凭空冒出来的,跟2015年那版伊朗核协议有关系。

当时欧洲的法国、德国、英国(大家常说的E3),援引协议里的“快速恢复”机制,启动了这次制裁。

按格林威治时间算,9月29号午夜就正式生效了,而且所有联合国成员国都得遵守,主要靠非军事手段执行。

本来想觉得这机制就是个常规条款,后来发现它其实快到期了,原计划10月18号就失效。

设计这机制的初衷,是为了惩罚伊朗没遵守“核计划必须和平”的承诺,好让国际社会能通过制裁施压。

不过这里得提一嘴,2018年美国前总统特朗普退了核协议,之后还单方面给伊朗加制裁,这也为现在的局面埋了伏笔。

弄明白制裁是咋启动的,再说说它具体管哪些事,这才好理解为啥伊朗这么慌。

制裁覆盖的领域挺广,比如不让其他国家跟伊朗做常规武器买卖,伊朗在海外的官方资产和相关账户也会被冻结,还有些伊朗官员和关联人员,想出国都受限制。

除此之外,核方面的合作、导弹及部件交易,还有伊朗部分银行跟国际清算体系的联系,也都被掐断了。

制裁一生效,伊朗经济立马就有反应了,最直观的就是货币贬值。

在德黑兰的公开货币市场,9月30号(也就是工作日第二天),1美元能换113万里亚尔。

老实讲,这数儿看着都吓人,而且交易特别少,因为汇率波动太厉害,没人敢轻易下手。

我翻了翻之前的数据,一个月前欧洲刚启动“快速恢复”程序时,1美元还只换106万里亚尔。

这才一个月,就贬了不少,老百姓手里的钱一下就不值钱了。

更头疼的是通胀,伊朗最大的经济日报《Donya-e-Eqtesad》说,现在通胀率已经到了28个月以来的最高,超过40%。

改革派的《Shargh》报更直接,文章里都透着“核协议没了”的丧气劲儿,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他们对经济前景是真没底。

经济上已经这么难了,更让人担心的是地区会不会再出事。

有不少人琢磨着,以色列和美国可能借着这次制裁,再发动军事打击。

大家为啥会这么想?因为今年6月就出过一次事,以色列和美国联手,对伊朗打了12天,不光死了上千人,伊朗经济还损失了几十亿美元。

现在伊朗老百姓都怕历史重演,毕竟之前以色列就借着国际核监督机构(IAEA)的决议动过手,当时以色列国内不管是官员还是老百姓,都挺支持那回行动。

如今制裁来了,谁也说不准以色列会不会再找借口动手,这种不确定性,比经济困难更让人闹心。

内部吵起来了

面对这局面,伊朗内部的态度完全不一样,分歧特别明显。

强硬派那边,居然说“欢迎”制裁,他们觉得这意味着折腾了十几年的核协议彻底完了,在他们眼里,那协议“纯粹是赔钱的买卖”。

有个叫赛义德・贾利利的,是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极端保守派成员,之前还参选过总统没选上。

最近他发了个视频讲话,把核协议和伊朗跟西方的接触骂了一顿,说“今天得挡住敌人的过分要求,不让他们再威胁我们”。

但说实话,他光说要做,没说具体咋做,这话听着有点空。

伊朗司法部门也挺强硬,制裁生效前一天(9月28号)发了声明,说正盯着跟“快速恢复”制裁相关的网络活动。

要是媒体敢乱发东西,就按法律处理。

声明里还提,已经查了一些没署名的网站和Telegram频道,就因为这些平台发了“让物价涨的挑事内容”,说是“搅乱社会心理安全”。

跟强硬派比,务实派和改革派更关心老百姓的实际日子。

他们觉得制裁带来的冲击太大,得想办法缓解。

但现在这局势,他们的声音没那么大。

还有份叫《凯汉报》的,是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任命主编的,这报纸总想淡化制裁的影响,说“不谈判的时候经济反而涨得好,一谈就不行”。

哈梅内伊本人上周也明说了,不跟美国谈任何事,说实话,这路子走下去,伊朗的困境怕是很难缓解。

国际上对这次制裁的看法也不统一。

伊朗和俄罗斯说西方乱用“快速恢复”机制,毕竟2018年是美国先退的协议,当时伊朗还在遵守条款,结果美国先搞单方面制裁,过了一年伊朗才慢慢不遵守核限制的。

而且伊朗一直说“绝不造核弹”,现在铀浓缩到60%,但没像美国和以色列说的那样“要造核弹”。

更关键的是,之前以美袭击后,IAEA没法进伊朗多数核设施,高浓缩铀去哪了、地下设施坏没坏,都没人知道。

美国和欧洲盟友不这么想,他们觉得现在伊朗“最弱”,而且对伊朗给俄罗斯送无人机(用于乌克兰战争)特别生气,所以不光不松劲,还拒绝了伊朗提的临时谅解建议。

伊朗有个研究员叫阿里・阿克巴尔・达雷尼,他说“特朗普当总统时,美国的伊朗政策其实是以色列在管”,还说之前美国不想跟伊朗打仗,但驻以色列大使这些人说服了特朗普,让美国参与了对伊朗的袭击。

他还提到,伊朗以后可能会反制,比如不让IAEA监督核设施、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或者不退出但不履行承诺。

总的来说,这次制裁最苦的还是伊朗9000万老百姓。

汇率跌、通胀高,日子本来就紧,还得担心会不会打仗。

个人觉得,光靠制裁解决不了问题,毕竟各方诉求不一样,一直对抗下去,只会让更多人受影响。

要是能坐下来好好谈,回到核协议的框架里解决分歧,或许才能让伊朗经济喘口气,也让地区能安稳点。

来源:小兔很忙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