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西北军阀冯玉祥的“家长式”用人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30 16:00 1

摘要:民国西北军阀冯玉祥治军一直采用封建旧式的家长式的治军方法。这种方法,在军队规模小时,效果尚好,官长像家长一样爱护士兵,官兵亲如一家,同甘共苦,同生共死,能使军队团结一致。但随着队伍扩大以后,客观形势发生了变化,军队的构成也发生了变化。这时候,封建家长式的统御就

冯玉祥

民国西北军阀冯玉祥治军一直采用封建旧式的家长式的治军方法。这种方法,在军队规模小时,效果尚好,官长像家长一样爱护士兵,官兵亲如一家,同甘共苦,同生共死,能使军队团结一致。但随着队伍扩大以后,客观形势发生了变化,军队的构成也发生了变化。这时候,封建家长式的统御就不适应了。冯玉祥治理他的西北军采用很严厉的手段,不仅要求其高级将领过简朴的生活,甚至在高级将领犯错误时,也采用罚跪、打军棍、罚站门岗等形式进行体罚,因此常招致手下将领的不满,影响他对军队的统治。

桂系军阀李宗仁在其回忆录中,对冯玉祥的治军有如下生动描述:

“冯氏行伍出身,未尝受正式军事教育。其部属也多系行伍出身,纵是高级军官,也每有目不识丁者。所以,冯氏治军,仍一本中国旧军的陈规。部下犯错,纵是高级军官,也当众罚打军棍、初不稍贷。其部将也专以效忠其个人为职志,部队固然是其私产,将校也是其仆奴。军官每有升迁,冯氏常按北方军的陋习,先罚打军棍数干,然后发表升官派令。故其部曲如有无故被打军棍者,其同僚必购酒肉,燃爆竹,为其庆贺,因打一顿屁股之后,又官升一级了。这种侮辱人性的作风,冯氏行之不以为怪。此后,黄埔毕业生曾有数百人奉中央命到今第二集团军见习,不久悉知此行为大部分黄埔生潜逃,因打屁股升官的作风,实非一般现代军人所能忍受。

清末军队打屁股刑法

冯氏治军素称严厉,冯氏因皈依基督教,不烟不酒,所以其军中烟酒嫖赌,概行严禁。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为时人所称颂冯氏也很能以身作则,粗衣素食,与士兵共甘苦。………能亲自为伤病员洗脚、剪发。偶有士兵思亲、思乡,冯氏便下令将其父码接来军中小住,关怀弥切,优礼相加,每使头脑纯补的乡人父老感激涕零,叮咛子侄为冯氏效死力。”

冯玉祥

冯玉祥智慧过人,统御的将领部下也大多才能卓越不凡,正因为如此,他才能成为统帅。但冯玉祥没有随着军队和政治形势的变化而改变治军之道,抱着老的治军方法,未能充分了解部下的心理状态,导致了众多得力干将的投蒋,这是冯玉祥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冯玉祥家长式管理军队,必然导致新的矛盾。他要求高级将领过简朴的生活,但高级将领中的一些人却追求高级的享乐生活。在北伐以后,冯玉祥的一批高级将领分别担任了甘肃、宁夏、青海、河南、山东、陕西等省的主席,一些有地盘,有军队的将领,也不免居功自傲,部分高级军官,追求享乐,不可避免地与冯的军令、军纪发生矛盾。

冯玉祥穿粗兵

比如,韩复榘当了河南省主席后,吃喝嫖赌,追求享乐,娶了名伶纪甘青为妾。石友三也妻妾成群,并吸鸦片。冯玉祥听到这些情况后,在河南省府召集军政人员讲话时公

“现在许多军政高级人员,生活很腐化,吸烟、喝酒、打牌还不算,有的人打了几个胜仗,自己以为了不起,你弄个唱戏的,他弄个说书的……”。冯玉祥在公开场合,对其高级军官,直来直去,毫不婉转地进行批评,虽未点韩复渠榘、石友三的名字,但大家都知道说的是谁,因此,韩复榘、石友三觉得面子上过不去,心中很不满。中原大战冯玉祥令韩复榘向西撤时,韩复榘不愿撤出河南,反对西撤计划,他说:“我不放弃河南,蒋介石也不敢来攻打,再说大西北太穷,现在这么多队伍去西北,恐怕弄不活。冯玉祥当时大怒,把韩复榘撵了出去,韩复榘被迫在众人面前下跪挨打道歉大丢面子,这是以后的韩复榘叛冯原因之一。

韩复榘

韩复榘的这种思想在西北军中是普遍的,西北军大多是西北人,西北太苦太穷,他们出了西北是不想让自己和军队回到穷地方去受苦受穷。在当时的形势下,,冯玉祥只有打出新的地盘,将地盘封给有功的将士,改善部队的经济生活,才能缓和与高级将领的矛盾。而行武出身的西北军的这些将领缺乏崇高的信念,思想素质很低。当兵的想当官,当官的目的是享乐,这决定了这些将领必然遵循“有奶就是娘”的人生准则。因此,这些将领和士兵在蒋介石金钱、官位、美女的利诱之下,必然叛冯投蒋,这时仅靠对冯玉祥个人的忠诚就会坚持不住。

冯玉祥

冯玉祥行伍出身,招收和培训部属缺乏正规的教育,这决定了冯玉祥不可能对部属进行伟大理想和信仰的教育。冯玉祥中原大战失败后在日记中所写的检讨所说:“部下将领们不知何为真理,何为人民,这均因为我知识不足所造成也,实在不能怪他们。”冯玉样用家长式方式统率军队,在军队规模小时可以,一旦军队规模扩大就不行了。这正像一个家庭,人口少时可以,家庭成员一多,子女们成了家,必然要分家,各立门户。当一个属下率领几万,甚至十几万大军,又有地盘时,他们就不如以前当营长,当团长时听话了,因为他们此时有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了更多的自身利益。

韩复榘、石友三是是最先叛冯投蒋的高级将领,也是最有代表性的。在叛冯以前,此二人都是冯的亲信和心腹干将。韩复榘是在冯玉祥当营长时投到冯部下的,先后当过司书生、文书上士、军需上士、司务长、排长。冯升任旅长,后又任湘西镇守使,韩被提拔为营长;冯任陕西督军时,韩任团长,冯发动北京政变时,韩任旅长;1925年韩因与奉军作有功升为师长,1926年升任军长,后升任第六路总指挥在冯玉样的培养下,韩复榘成为统率数万大军的高级将领。石友三是在1912年1月,投入冯部,冯任营长时,石初任马,后补为左哨哨兵。冯任十六混成旅旅长时,成立模范连,在长李鸣钟、排长过之纲,选用石友三为头目。后来,石友三成为冯玉样的贴身侍卫。1919年升任模范连连长,不久又升任营长。在冯玉祥的栽培下,石一直升到军长、援陕军五路总指挥。石友三这些行伍出身的高级将领,学习继承了冯玉样的很多东西。冯玉祥操练士兵出众,石友三任营长时,无论体操、教练、野外动作,都亲自督率,以身作则,杠架、木马、天桥、浪桥、攀绳、爬墙、射击等,无一不精。石友三治兵很严,每当冯玉祥阅兵时,指出某一士兵一点小毛病,石友三就要对有关的连排长厉声训斥,并令连、排长代兵受过,被拉出队挨打罚跑。因而石友三的二营操练有名,冯玉祥经常检阅二营,黎元洪、日本公使和美国牧师也都检阅过二营。石友三本人对二营的老兵十分关心,只要是二营的兄弟,手头短缺,石友三总是有求必应,甚至还常嘘寒问暖,士兵引为恩惠,虽经打骂,却不愿离去。

西北军众将领

像韩复榘、石友三这样与冯关系极深亲信之人都叛他而去,可见冯玉祥家长式治军弊病。正是由于冯的部队缺乏真正的信仰,在客观形势变化时,冯部处于危险关头时,他的部下往往因为钱权发生叛乱,如在抗日战争中,原西北军的高级将领孙良诚,刘郁芬、废炳勋、孙殿英等先后降汪附日,成了高官,作了汉奸。

古人云:用而不疑,疑而不用。冯玉样在统率高级将领时,恰好犯了这个兵家大忌。冯玉样表现为人忠厚,这是他的长处,但在治军理政时却表现为疑虑不决,疑神疑鬼,当断不断,耽误大事。

1926年1月,冯玉样下野,职务由亲信张之江代理,韩复榘与晋军交战,相持两个多月。韩复榘、石友王因对张之江不满,经与商震协商,三人投靠了阎锡山的晋军。

五原誓师

1926年9月,冯玉样在五原誓师北伐,正式宣布国民军全体将士集体加入国民党,参加国民革命。以后,冯玉祥到包头与韩复榘通电话,表示对他投靠阎锡山的谅解,韩派代表见冯,愿意回到冯的房边。冯玉祥也亲自打电话召石,石友三的父亲责石“不应忘恩负义,叛离冯总司令”。不久,石自己坐汽车到五原看冯,“表示忏悔,扑身跪地,大哭起来”,冯将其扶起,并安慰说:“过去的事,一概不谈,今天从头好好干吧!”韩、石虽然又重新投到冯玉祥的帐下,但冯从此对韩、石二人存有戒心,思想上有了隔阂,韩、石二人对冯也常怀疑惧。

西北军士兵练刀

这些隔闵,从下面这些事上可以看出来。韩复榘任河南省主席后,冯将韩调离了韩的主力队伍二十师,任命石敬亭代理二十师师长,后又以李兴中代石任二十师师长。韩虽是河南省政府主席,但事事受冯制约,省府人员也不能随意调动,成了空头主席,因此韩心中十分不满,常常与冯玉祥闹矛盾,借机寻欢作乐,不理政事。1927年,冯玉祥师出潼关,与北代军配合作战,冯因石友三部沿途抢劫,纪律废驰,撤换了石部师长张凌云、旅长米文和、团长时念新等,并押到西安监禁。石部作战勇敢,以前每战必克,这次与奉军作战,因石友三是吉林人,冯玉祥存有戒心,把石部编为总预备队。同一时期,冯玉祥又把石的参谋长张隆华撤职,派冯的高参李秉璇接任,石友三怀疑李为冯派来的监军。后来,李秉璇被石友三活埋于民权车站附近。当冯玉祥追问李的下落时,石友三以不知蒙骗冯玉样,但心中十分畏惧。

西北军特色:人手一柄大刀

冯玉祥对韩、石二人存有戒心,却又一次又一次重用他们。1929年蒋桂战争爆发,冯玉祥想坐山观虎斗,企图在蒋桂两败俱伤的情况下,捞取好处。于是,就派韩、石二部出武胜关,目的是夺取武汉。蒋介石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拉拢韩、石二人,蒋派人到石部劳军,石部得劳军费5万元,蒋又暗赠石友三私人50万,蒋介石亲自到车站迎接。晚间,蒋介石宴请韩复榘,韩受宠若惊。蒋又送韩一张数十万元的支票,还赠给韩上海一处住宅。

蒋介石和宋美龄

蒋介石百般拉拢,特邀韩复榘和妾待纪甘青到汉口游玩。蒋介石、宋美龄举行欢迎仪式又举行家宴,款待韩复榘夫妇,在蒋介石的收买、拉拢之下,韩复榘、石友三均叛冯投蒋。冯玉祥令韩、石二部南下,是个致命的错误,这导致了韩、石与蒋的直接接触,为蒋拉拢石、韩创造了条件。对韩、石这样的高级将领冯玉祥即没派监军,也不派情报人员跟踪,而蒋介石在利用了韩、石之后,对韩、石二人就采取了斩草除根的措施。当日军进攻山东,韩复榘不战而逃时,蒋介石将韩枪决掉,毫不手软;当石友三准备叛变投降日本时,蒋介石指令其部下将石友三擒获,就地活埋。冯玉祥对韩、石二人,疑之用之,虽抽调军队,免去其部份属下,但不如蒋介石斩草除根,将其擒获杀掉,冯玉样与蒋介石相比心太软。

西北军行进

冯玉祥的治军也有很成功的地方,爱兵如子,军纪严明,他军队作战英勇顽强等,都是他的长处。在他的培养下,也产生了一批优秀的高级将领和抗日英莘如宋哲元、吉鸿昌、张自忠、佟麟阁、赵登禹等。冯玉祥将军长于战术,特别是进攻,但在战略问题上则相对较差。他往往在战略上偏于保守,而战术上相对激进。在战略上,确定进攻的重点,了解敌人的情报,分化瓦解敌人,与谁组成同盟军,怎样对待同盟者,这些事关全局的问题,冯玉样缺乏谋略。他的才能只能使他割据一方,不能统一全国。

冯王祥

冯玉祥缺乏战略眼光的关键原因,在于冯玉祥知识和思想信仰上的不足,他一生改信基督改信三民主义改信苏联,背叛北洋背叛苏联背叛国民党,使他的西北军队成为一支没有思想和信仰的部队。当抗日战争到来,蒋介石派冯玉祥去战区统率西北军旧部去抗日,却没有一个西北军旧部愿意听从其命令,大多阳奉阴违,甚至拒不听命令。冯玉祥无奈,只能请蒋介石调他回到重庆,从形式说以冯玉祥为首的西北军已不复存在,冯玉祥家长式统御彻㡳破产失败,从人性上看,当时西北军将领士兵谁也不希望,有个自比他们活爹的存在。

来源:天有余而补不足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