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咱先别站队吵小米冤不冤,先摸出手机翻翻看 —— 你是不是也被这种海报坑过?大字写着 “120W 超级快充”,下单到手才发现,包装盒里塞的是 67W 充电器,“需单独购买快充头” 的提示藏在详情页最底下,字号比蚂蚁还小;视频网站广告喊 “首月 3 元开会员”,点
咱先别站队吵小米冤不冤,先摸出手机翻翻看 —— 你是不是也被这种海报坑过?大字写着 “120W 超级快充”,下单到手才发现,包装盒里塞的是 67W 充电器,“需单独购买快充头” 的提示藏在详情页最底下,字号比蚂蚁还小;视频网站广告喊 “首月 3 元开会员”,点进去才看见小字 “次月自动续费 25 元”,取消入口比找对象还难。
这不,9 月 30 号罗永浩在直播里替小米 “海报小字” 说话,直接炸了热搜。他说这事儿根本不是小米独创,就是行业陋习:“当年锤子 T1 宣传‘东半球最好用的手机’,被举报后改‘全球第二’,最后加了‘我们眼中’才了事,本质和现在加小字没区别”。还补了句实在话:“不管谁被骂,能让整个行业不这么玩,就是好事。”
这话一出,评论区立马分裂成两派:有人说 “罗老师终于说公道话”,有人骂 “合着误导消费者还对了?”。但咱今天不掰扯对错,就扒扒这 “小字套路” 到底有多脏,商家又是怎么把咱当傻子耍的。
先说说这次的导火索,小米 17 Pro 的海报。正中央鎏金大字写着 “逆光之王”,搭配徕卡镜头的酷炫图,谁看了不心动?可有人把图片放大三倍才发现,右下角藏着浅灰色小字:“逆光之王是产品设计目标”。更绝的是汽车宣传,“全系标配超强钢防撞梁” 的大字特醒目,小字却写 “超强钢是材质项目名称”。
有网友总结得扎心:“小米的大字负责收割流量,小字负责法务合规,分工比公司部门还明确”。小米客服还嘴硬说 “小字只是编辑形式”,可谁买东西会带着放大镜找备注?这根本不是 “提示”,是明晃晃的误导。
但罗永浩没瞎说,这真不是小米一家的骚操作。星纪魅族的 CMO 万志强都承认 “市面上大家都会加备注”,只不过魅族要求 “限定词要写得明显些,别打擦边球”。说白了,整个行业都在玩这套 —— 你去看家电海报,“买一送一” 的小字可能是 “送滤网”;手机 “旧机换新最高抵 3000”,小字藏着 “仅限 95 新旗舰机”,全是套路。
商家敢这么干,全是摸透了咱的 “认知漏洞”。营销心理学里有个 “注意力锚点” 理论,那些加粗放大的大字就是 “锚”,先勾住你 “占便宜”“买好货” 的欲望,等你脑子一热,根本没心思看底下的小字。就像你刷短视频时,只会被标题吸引点进去,谁会先看评论区有没有坑?
更气人的是,这套路还钻了法律空子。山东的律师说了,广告法不让用 “最佳”“之王” 这类绝对化词,但加个 “设计目标” 的小字,表面上就合规了。可合规不代表合理啊!市场监管总局的数据显示,2023 年全国虚假宣传投诉高达 144.3 万件,同比涨了 1.7 倍,这里面得有多少是 “小字坑”?
最让人难受的是对信任的消耗。以前老米粉说买小米是 “闭眼入不踩雷”,现在得 “先找放大镜,再记小本本”—— 买空气净化器,“24 小时静音” 的小字是 “仅睡眠最低档”;买扫地机器人,“扫拖一体” 要手动装水箱。雷军总说 “和用户做朋友”,可朋友会用小字给你埋雷吗?
罗永浩说 “能让行业不这么做就是好事”,这话说到了点子上。咱们骂小米骂得再凶,没掐断行业病根,明天还会有 “大米”“黑米” 这么干。真正该盯的,是这种 “合规但缺德” 的潜规则。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最近一次被 “小字套路” 坑是啥时候?是手机快充、视频会员,还是家电宣传?评论区晒出你的经历,让更多人避坑 —— 毕竟只有咱们都较真,商家才不敢再玩文字游戏!
来源:商悟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