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数字经济时代,存储芯片是信息世界的“粮仓”——你的手机相册、云端数据中心、物联网设备甚至人工智能训练模型,都依赖海量存储介质运转。但这片“粮仓”的话语权,长期被三星、美光、SK海力士三家巨头牢牢垄断。
在数字经济时代,存储芯片是信息世界的“粮仓”——你的手机相册、云端数据中心、物联网设备甚至人工智能训练模型,都依赖海量存储介质运转。但这片“粮仓”的话语权,长期被三星、美光、SK海力士三家巨头牢牢垄断。
看一组2025年Q2的最新数据(Omdia统计):
NAND闪存市场:三星以32.1%的份额居首,美光占17.3%,SK海力士占15.6%,三家合计垄断超65%的市场;
DRAM内存市场:三星独占42.5%,SK海力士28.3%,美光21.2%,三家合计垄断超92%!
这种格局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存储芯片消费市场,进口依赖度一度超过90%。2017-2018年存储价格暴涨周期中,国内手机、PC厂商利润被大幅吞噬;2023年美光因“安全审查”事件退出中国市场,更让业界看清“供应链被卡脖子”的风险。“缺芯少魂”的隐痛,在存储领域同样刺眼。
打破垄断的希望,落在了三家中国企业肩上——长江存储、长鑫存储、兆易创新,它们分别在NAND、DRAM、Nor Flash领域撕开了缺口。
长江存储:3D NAND的“中国速度”
长江存储的崛起堪称中国半导体行业的“传奇叙事”。其自主研发的Xtacking架构,通过“存储单元与控制电路独立制造后晶圆键合”的创新模式,大幅提升了芯片性能与量产效率。
2025年,长江存储已实现512层3D NAND的大规模量产,良率稳定在90%以上,部分产品性能已追平三星的V-NAND技术。市场突破上,其产品已进入国内头部手机厂商供应链(如某国产旗舰机型的中端系列),并在消费级固态硬盘(SSD)市场占据15%的国内份额。据TrendForce统计,2025年Q2长江存储在全球NAND市场的份额已升至12.8%,跻身全球第四。
长鑫存储:DRAM领域的“破壁者”
长鑫存储聚焦DRAM内存领域,其自主研发的DDR4、DDR5芯片已实现商业化。2025年,长鑫存储的合肥基地月产能达到12万片12英寸晶圆,产品覆盖消费级、工业级市场,国内部分PC品牌已开始批量采购其DDR4内存。
技术上,长鑫存储的DRAM工艺节点已迭代至19nm级别,与国际主流水平的代差从最初的3代缩小至1代以内。虽然在高端服务器DRAM领域仍需突破,但在消费级市场的“破冰”,已为国产替代奠定了根基。
兆易创新: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兆易创新在Nor Flash(广泛应用于物联网、汽车电子的非易失性存储芯片)领域早已站稳脚跟。2025年,其Nor Flash全球市场份额达到19.5%,仅次于华邦电子和旺宏电子,位居全球第三。
更具看点的是车规级存储的突破——其车规级Nor Flash通过AEC-Q100认证,进入多家Tier1汽车电子供应商的供应链,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浪潮中抢占了先机。
为什么存储国产化如此关键?这背后是三重逻辑的交织。
供应链安全:数字时代的“粮食安全”
存储芯片是数字经济的基石,一旦外部供应中断,将直接冲击智能手机、数据中心、物联网等全产业链。2023年美光事件后,国内金融、政务等核心行业对国产存储的需求陡增,这为长江存储、长鑫存储提供了政策与市场的双重红利。
成本博弈:打破垄断定价的“武器”
存储行业有典型的“规模-成本-价格”周期,三星等巨头曾多次通过价格战挤压对手。国产存储企业的崛起,能有效打破这种垄断性定价。例如,2024年国内SSD价格因长江存储的产能释放,同比下降18%,让消费者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国产替代的红利。
技术迭代:全球竞争的“中国坐标”
3D NAND堆叠层数的提升、DRAM工艺的精进,本质是半导体制造技术的比拼。中国企业的加入,不仅是“分蛋糕”,更是推动全球存储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长江存储的Xtacking架构,就为3D NAND技术提供了全新的发展路径。
对于投资者而言,国产存储三强的崛起,带来了哪些机会?又暗藏哪些风险?
机会:三条主线值得关注
1. 核心企业直接受益:关注长江存储产业链关联公司、长鑫存储合作方,以及兆易创新(股票代码:603986)本身。企业技术突破与市场份额提升将直接反映在业绩上。
2. 上游设备与材料:存储芯片制造需光刻机、刻蚀机、存储控制芯片等关键设备与材料,国内供应商(如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等)将持续受益于国产存储产能扩张。
3. 下游应用爆发:随着国产存储性价比提升,国内SSD、内存条品牌(如致钛、光威等)在消费市场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高,相关企业也将迎来增长。
风险:周期与技术的双重挑战
行业周期性风险:存储价格波动剧烈,若2025年全球产能释放过快,可能引发价格战,导致企业业绩大起大落。
技术替代风险:QLC NAND的普及速度、HBM(高带宽内存)在AI领域的替代效应,都可能影响传统存储企业的市场空间。
国际竞争与专利壁垒:三星、美光等巨头不会坐视中国企业崛起,未来在技术专利、市场渠道上的博弈可能加剧。
来源:星愈情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