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B评论|烟花散去,莫让道歉成为生态之殇的遮羞布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30 15:14 1

摘要:一场名为“升龙”的烟花秀,在海拔5500米的喜马拉雅山脊炸开,三分钟的绚烂,换来的却是舆论场的持续震荡。这场由户外品牌始祖鸟与艺术家蔡国强联袂呈现的“艺术行为”,打着“敬畏自然”的旗号,却在世界屋脊上点燃了最不该被点燃的火光。烟花散尽,留下的不是诗意与震撼,而

一场名为“升龙”的烟花秀,在海拔5500米的喜马拉雅山脊炸开,三分钟的绚烂,换来的却是舆论场的持续震荡。这场由户外品牌始祖鸟与艺术家蔡国强联袂呈现的“艺术行为”,打着“敬畏自然”的旗号,却在世界屋脊上点燃了最不该被点燃的火光。烟花散尽,留下的不是诗意与震撼,而是公众对生态底线被突破的深切忧虑。《人民日报》的评论一针见血:“烟花散去,留下的不能仅是道歉,更应是保护生态的行动。”这不仅是对涉事方的叩问,更是对整个社会艺术伦理与商业逻辑的深刻反思。

青藏高原,被誉为“亚洲水塔”“地球第三极”,是我国乃至全球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其生态系统极为脆弱,低温、缺氧、生长缓慢,一旦破坏,修复周期以十年、百年计。在这样的生命禁区燃放烟花,哪怕使用所谓“环保材料”,其合理性也值得深究。烟花产生的噪音高达120分贝,足以惊扰雪豹、岩羊等敏感物种,破坏其越冬前的“贴秋膘”节奏;彩色粉尘在低温缺氧环境下降解缓慢,可能随冰川融水汇入雅鲁藏布江,进入食物链循环;翻土修复的“补救”措施,实则进一步撕裂本就脆弱的草甸系统,造成二次伤害。这些潜在的生态代价,远非一句“手续合规”“可降解”所能轻描淡写。

更令人不安的是,这场“艺术秀”的本质,早已被商业营销裹挟。始祖鸟作为户外品牌,本应是自然的守护者,却以破坏自然的方式进行品牌曝光,其行为逻辑自相矛盾。所谓“致敬自然”的口号,在炸裂的火光中显得格外讽刺。真正的艺术,应如《我的阿勒泰》作者李娟所言,是“经过大地,从不曾改变大地”的谦卑存在,而非以征服和改造为荣的自我表演。

目前,涉事方虽已道歉,但道歉不能成为免责的通行证。公众需要的不是公关话术,而是透明的真相:项目审批是否经过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估?所谓“环保材料”在高原环境下的真实降解数据何在?动物驱赶与生态修复方案是否科学有效?这些关键问题,必须由权威部门通过独立调查给出答案。

品牌方更应承担起应有的责任。道歉之外,应公开完整的环评报告,设立高原生态修复基金,主动参与受损区域的长期保护与恢复工作。若仅以“调整工作方式”轻描淡写,甚至在国内外道歉中玩“双标”游戏,只会进一步透支公众信任。

烟花终会熄灭,但生态的伤痕可能长久留存。我们不反对艺术,也不否定商业创新,但一切行为都应以敬畏自然为前提。当人类在自然面前学会沉默与克制,真正的文明才真正开始。这场烟花秀,应成为一记警钟:在脆弱的生态面前,任何以“艺术”或“品牌”为名的越界,都是对未来的透支。商谈

见《河北广播电视报》2025年第39期(2025年9月26日出版)

来源:国+社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