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创作的作品到底能不能算是艺术?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30 14:46 1

摘要:古人类学经常将艺术定义为没有任何明显实际用途的行为。使用这个标准,人工智能在人的要求下创作“作品”显然是艺术;人要求人工智能创作“作品”并将其保存、删除或单纯地丢在服务器里,乃是行为艺术。

这取决于你使用艺术的哪种定义。

古人类学经常将艺术定义为 没有任何明显实际用途的行为 。使用这个标准,人工智能在人的要求下创作“作品”显然是艺术;人要求人工智能创作“作品”并将其保存、删除或单纯地丢在服务器里,乃是行为艺术。

创作即表演 。某人要求大公司提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作品”,乃是要求人类睿智的结晶使用大量的能源和大把用于冷却的淡水执行密集计算,这是一种消耗高昂且没有任何明显实际用途的表演。

喜欢的话,你可以说,将“作品”保存下来是“赋予价值(或者叫“赋予意义”、“赋予存在的正当性”)”,删除则是“否认价值(否认意义、否认存在的正当性)”,这是行为艺术里常见的“创造与毁灭”的主题。丢在服务器里或更进一步地丢在个人计算机硬盘里的“作品”既不立即消失,又无人观看且可能永远不再有人观看,这和在旷野里竖立雕塑、将艺术品扔进大海之类行为艺术有完全一样的内核——无需观众,存在本身就是艺术。

大语言模型擅长根据人的要求写出具有特殊模式的文字,这种模式可以被人和人工智能检测出来。一些人要求大语言模型在这类问题下迎合他们的观点,然后懒得改改大语言模型生成的文本就发了出来。这也是一种行为艺术,是否定之否定的艺术、是表演。

例如,在这问题下,读者可以找到这样的回答:

取自宋雯婷的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48791320765261557/answer/1954587206795654840

试图捍卫“人类艺术”的人经常声称“艺术创作”需要作者投入自己的想象力和技艺。但是,让大模型替你捍卫,你就得到了一个相当好笑的构造。

艺术家 Trevor Paglen 是真实存在的。但是,他没有创作过上面的截图提到的作品。

Trevor Paglen 的艺术题材包括而不限于美国空军基地、海上监狱、海底光缆、军用卫星,他要么亲自前去拍摄、要么操作无人机拍摄地球上真实存在的东西;他还曾将“非功能性卫星”发射到地球轨道上作为艺术品,这些卫星在数星期内再入大气层烧毁。

我认为,大语言模型基于现实编造了上面展示的内容:

Trevor Paglen 在 2010 年创作了 Drone Vision,这是从通信卫星截取并编辑过的,展示军用无人机的视角—— Trevor Paglen 另外搞过一些关注机器视觉、人工智能的作品,但它们都不涉及什么“用AI生成了大量看似普通的风景照”和“他喂给AI的数据集是军方用于训练无人机识别目标的神秘图片”。

至于在这类问题下复读人工智能没有人类情感什么的,回答者们大概在温室里缩太久了。

要让人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产生情绪、发生共情、进行代入之类,不需要让人工智能拥有或“理解”人的感情。朝阳、晚霞、风雨雷电、极光、沙丘、大海、月球、地球等事物都没有感情,这不影响地球上到处有人对它们大发感慨。况且,人工智能可以运用数据体现的、关于人的感情的统计规律,在结果上,人工智能可以比很多人更理解人的感情。

来源:时空探险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