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比0的比分像一记闷棍敲在桌面上,林高远把黄镇廷钉在11比6、11比8、11比7,三局只让对手拿到21分,现场却没人敢鼓掌太久,因为他开口第一句就是“国际赛场不多了”,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
3比0的比分像一记闷棍敲在桌面上,林高远把黄镇廷钉在11比6、11比8、11比7,三局只让对手拿到21分,现场却没人敢鼓掌太久,因为他开口第一句就是“国际赛场不多了”,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
这句话把胜利直接撕开一个口子,露出里面的焦虑:世界排名掉到31,亚锦赛名单没有他,WTT官网显示他今年三次靠队内选拔才拿到门票,教练组把机会优先给了19岁的林诗栋。
赢球本该喊,他却先算还剩几场球可打。
他把每一板球都打在同一个落点——黄镇廷的正手小三角,因为那里是直拍反手拧拉后最难回身的死角,球速拉到每小时112公里,比他自己去年测的极限快7公里,摆明就是告诉看台上的人:我还可以提速,只是平时没机会亮刀。
提速需要体能,他赛后立刻加练了二十分钟多球,教练在旁边掐表,30秒一组,他一口气做了八组,这种强度一般是给奥运主力储备的,他抢在32岁前来一次“补考”,补的是巴黎周期落下的作业。
下一轮对手是梁靖崑,世界第5,交手记录2023年至今1比3落后,唯一赢的那次还是梁靖崑发烧38度坚持上场。
林高远清楚,再输一次,教练组手里的那张“外卡”就会彻底换人。
他把发球动作改了,反手拧完不再退台,而是直接顶在前台快撕直线,这一招是马龙去年用来对付梁靖崑的套路,他偷师到手,练了整整一个夏训,目的就是在“内战”里把比赛打成三局以内,不给对方中远台对拉的机会。
梁靖崑的杀板重,但启动慢,林高远赌的是前三分,只要开局领先,就能把压力甩回去。
国乒的名单像公交车,一班一班开走,上不去就只能等下一班,可下一班司机可能换成年纪更小的林诗栋。
林高远今年28,比樊振东大一岁,比马龙小七岁,卡在中间最尴尬:前面的人还没退,后面的人已经追上来。
教练组算的是奥运积分,他算的是剩余生涯,双方算盘珠子撞在一起,声音清脆却扎手。
他把社交媒体头像换成纯黑,签名只留下“继续打”三个字,粉丝数三天掉了两万,他假装没看见,夜里十一点还在球馆,保安锁门前把他请出去,第二天七点又站在门口等开门,刷卡记录显示他是全队最早到的一个。
这场3比0不是回光返照,而是他给自己申请的“延缓毕业”。
赢了梁靖崑,他就能挤进冠军赛种子区,多打两轮,多挣180分,排名可以蹿回前20,教练组就不得不把他写进下一站名单;输了,他就得去打支线赛,机票自己掏,积分只有主力的四分之一,差距像滚雪球。
林高远把行李提前打包好,胜败两套方案:赢了就直奔欧洲赛季,输了回家继续练,他让家人把床垫换成硬板,怕软床睡久了腰塌,打不出质量球。
观众只看见他挥拍,没看见他在算分,每一分都在抢未来。
国乒的饭桌分三排,主力坐第一排,替补端着盘子找空位,他以前坐第一排,现在端着盘子绕一圈,发现第一排满了,他转身去角落,那一刻比输球还难受。
他把这种难受折成击球速度,11比7的最后一球,他反手弹击,球像直线一样钉在对方白边,裁判看回放才确认压线,那一毫米是他仅剩的呼吸孔。
梁靖崑就在对面热身,肌肉围度比他大一圈,体能教练全程跟着,林高远身边只有队医偶尔过来贴个肌贴,资源差距写在脸上,他却不能把“怕”字说出口。
能用的招数全摆在台面:发逆旋转逼对方拧斜线,提前侧身反拉空档;接发球直接拧梁靖崑的正手深角,让他无法借力拔手;一旦进入相持,就压中路追身,让对手庞大的身躯互相挡板。
计划很细,差一步就是纸上谈兵,他要做的就是把纸撕碎,塞进对手嘴里。
比赛当天现场播音还没报名字,他已经在球员通道里踮脚小跳,心跳120,比平常高20下,他把拍柄攥得发白,像攥着最后一根稻草。
28岁不是退休年纪,却是国乒的“中年”,他比谁都清楚,这一脚踩空,后面就是万丈深渊。
观众只会记住赢的人,他打算先让自己被记住,再考虑以后还能不能继续被记住。
打赢了,他就能多买一张车票;打输了,他就得把车票让给别人。你觉得他会让吗?
来源:三少夜的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