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完整报告请参见9月29日发布的华创证券研究报告:《香港房地产要回暖了吗》
报告摘要
2025年上半年香港房地产市场初步止跌,政策放松并非决定性因素。1)2023、2024年香港楼市政策调控力度更大,全面“撤辣”后有效补充了内地买家客户,2024年新房、二手房交易中内地买家占比提升至24%,但政策效果仍为脉冲式回暖,2024年香港住宅房价指数下跌7.1%。2)2025年初香港楼市政策宽松力度一般,将征收100港元印花税的物业价值上限由300万港元提升至400万港元;但楼市出现了初步止跌迹象,2025年1-8月香港新房、二手房成交量分别为1.3、2.7万份,分别同比增长13.9%、13.8%;截至2025年8月,私人住宅房价指数较24年底仅微跌0.24%。
止跌的关键在于:1)香港经济回暖带来收入预期好转;2)阶段性的宽松利率环境。2025年香港金融业复苏支撑经济回暖,上半年香港资本市场融资活跃,截至6月底,主板H股首次招股集资达888.5亿港元,已超去年全年水平;一季度全港新单总保费达934亿港元,同比增长43%。香港二季度GDP同比增长3.1%,私人消费开支同比转正并实现1.9%增速。
香港住宅租金收益率较高,在低利率环境下成为房价止跌催化剂。1)2022年底启动的“优才计划”落地超预期,截至24年底约有35万人才及家属抵港,直接刺激租房需求,2023年香港住宅租金止跌反弹,2023年、2024年香港私人住宅租金指数分别上涨6%、3.5%。2)房价下降、租金上升驱动住宅租金收益率上涨。我们测算,截至2025年7月,香港住宅实际租金收益率或为1.8%-2.7%,其中小于100平米以下的户型实际租金收益率或在2.2%-2.7%。3)受香港银行同业拆息下降影响(HIBOR下降至0.6%左右),2025年5-7月香港房贷利率阶段性下降至2%左右,房贷利率低于小面积户型实际租金收益率,居民基于资产配置视角购房。
成交结构也印证了这一结论,2025年上半年香港小面积、低总价户型成交量增速明显快于大户型,房价跌幅更小。1)截至2025年7月中旬,香港新房成交量突破1万套,同比增长14.4%,其中一房、两房户型成交量分别同比增长17%、45%,而三房成交量同比下降19%;从新房+二手房成交总价来看,500万港元以下的住宅成交量同比增长35%,而500万港元以上的住宅成交量同比基本持平。2)从房价端来看,截至2025年8月底,香港A类、B类、C类、D类、E类住宅房价指数较24年年底分别+0.9%、-0.9%、-1.2%、-1.6%、-0.3%,小面积户型由于租金收益率更高,资产配置逻辑较为顺畅,A类户型(<40平米)不跌反涨,其余户型面积越小、房价跌幅越小(E类户型成交量较低,港岛、九龙区域月交易量常常不到20套)。
香港新房当前仍有去库存压力,短期仍在以价换量。1)根据香港房屋局数据,未来三至四年的一手住宅潜在供应量高达10.1万伙,而已落成但未售出的“现楼货尾”约2.7万伙;当前现楼库存去化周期约18个月,而2010-2020年间库存去化周期在10个月以内。2)2025年上半年香港热销新盘多位于新界,且贯彻“以价换量”逻辑去化,以销冠项目SIERRA SEA为例,首批房源以低于市场预期价格推出,与区域上次入市新房及周边二手房相比价格较低。
投资建议:2022-2024年香港楼市“撤辣”只带来了脉冲回暖,2025年才出现初步止跌迹象,截至8月底私人住宅房价指数较24年底仅微跌0.24%,而止跌回稳的关键在于2025H1香港经济回暖(以金融业回暖为主),以及5-7月利率下降窗口期,带来了住宅租金收益率超过房贷利率的环境,2025年香港楼市中小面积、低总价户型量价表现更好也印证了这一点。但在整体库存量仍在高位的情况下,短期房企仍聚焦于去库存,房价中枢或维持稳定,中长期关注经济回暖节奏及利率变化,建议关注太古地产、新鸿基地产、恒基地产、嘉里建设等。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影响居民收入预期,进而影响房价;房企加快供应节奏,供给量超预期增长;实际租金收益率测算可能存在误差
报告亮点
1、复盘香港楼市止跌回稳的关键:2025年香港房地产政策宽松力度不及2023、2024年,但楼市初步止跌,住宅房价仅微跌0.24%,止跌的关键在于经济回暖带来收入预期好转,以及阶段性的宽松利率环境。
2、香港目前实际租金收益率情况:1)“优才计划”给香港带来的人才(截至2024年底,共有18万名人才抵港,远超特区政府2023-2025年引入10.5万名人才的目标),虽然很难在短期内转化为购房需求,但能够直接驱动香港住宅租赁市场;2)由于香港住房持有成本较高,经我们测算,扣除差饷、地租、物业税、物业费后,业主实际到手租金约为总金额的75%,A-E类住宅实际租金回报率或分别为2.7%、2.4%、2.2%、1.95%、1.8%。
3、虽然香港房地产市场出现止跌迹象,但短期内新房涨价难度仍较大,开发商仍有去库存压力。根据香港房屋局数据,未来三至四年的一手住宅潜在供应量高达10.1万伙,其中已落成但未售出的“现楼货尾”约2.7万伙,当前现楼库存去化周期约18个月,而2010-2020年间库存去化周期在10个月以内。
投资逻辑:2025年上半年香港房地产市场初步止跌,但政策放松并非决定性因素,止跌的关键在于:1)香港经济回暖带来收入预期好转,2025年二季度香港私人消费开支同比转正;2)阶段性的宽松利率环境,香港住宅租金收益率较高,在低利率环境下成为房价止跌催化剂,2025年香港楼市中小面积、低总价户型量价表现更好也印证了这一点。但在整体库存量仍在高位的情况下,短期房企仍聚焦于去库存,房价中枢或维持稳定,中长期关注经济回暖节奏及利率变化。
/
1
/
2025年上半年香港房地产市场初步止跌,政策放松并非决定性因素
过去香港实行较高的印花税政策,大幅增加房产交易成本,限制房产交易。1)2010年以来,香港特区政府为打击房地产炒作行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而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俗称楼市“辣招”),政策主要包括三类印花税:额外印花税(SSD,针对短期转售交易)、买家印花税(BSD,针对非香港永久居民及公司名义买家)以及新住宅印花税(NRSD,针对购买第二套或以上物业的买家)。2)以2020年为例,非永久居民及公司买家需要缴纳的印花税高达30%,包括15%的买家印花税,以及15%的从价印花税;永久居民非首次置业,或以一份文书取得多于一个住宅物业时,需要缴纳15%的从价印花税。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变化和房地产市场调整,香港楼市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进入下行通道,2022年香港私人住宅售价指数下跌15.6%,香港特区政府开始逐步“撤辣”:1)2023年10月,香港启动楼市松绑,额外印花税适用年期由3年降低至2年;下调买家印花税(BSD)与新住宅印花税(NRSD)税率,从15%减半至7.5%。2)2024年2月全面“撤辣”,宣布全面取消额外印花税、买家印花税及新住宅印花税。3)2025年3月,针对刚需购房者优化税费,楼价400万港元(过去是300万)及以下的住宅单位,印花税从原先的6万港元下调至100港元。
从香港楼市表现来看,楼市止跌的关键并不仅在于供需关系,2023、2024年香港楼市撤辣后供需明显改善,有效补充了内地买家客户,但楼市量价均表现出脉冲回暖,并未出现所谓“量在价先”的逻辑。1)购房政策放松大幅降低了非香港居民购房成本,为香港楼市带来了新增内地客户,2024年新房、二手房交易中内地买家占比提升至24%;根据中原地产研究部数据,内地买家占整体香港二手私人住宅买卖登记的比例,由2020年的5.90%上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17.74%,累升11.84个百分点,创下历史新高。2)2024年香港新房、二手房成交合约数量合计约5.3万套,同比增长23%,但房价指数下跌7.1%。
2025年香港房地产政策宽松力度不及2023、2024年,但楼市初步止跌,住宅房价仅微跌0.24%,止跌的关键在于经济回暖带来收入预期好转,以及阶段性的宽松利率环境。1)2025年1-8月香港新房、二手房成交量分别为1.3、2.7万份,分别同比增长13.9%、13.8%;截至2025年8月,私人住宅房价指数较24年底仅微跌0.24%。2)相较于22-24年间楼市调控政策,2025年初香港仅将征收100港元印花税的物业价值上限由300万港元提升至400万港元,政策力度一般,但2025年香港楼市价格初步止跌,传统旺季“小阳春”过后交易量也并未明显下滑,我们认为止跌的关键不在于楼市政策及表面的供需关系,而是在于香港经济回暖带来收入预期好转,以及阶段性的宽松利率环境。
/
2
/
2025年金融支撑香港经济回暖,二季度私人消费开支同比转正
从GDP构成拆分香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金融业占比较高。香港作为高度服务业化的经济体,服务业占GDP比重可维持在90%以上,我们将香港的GDP按照行业构成进行拆分,四大主业分别为金融服务、贸易及物流、专业服务及其他工商业支援服务和旅游,2022年起,金融服务占GDP比重逐渐提升,2023年金融服务业占香港GDP比重约24.9%。
资本市场融资活跃度显著提升,保险业景气度再创新高,上半年香港金融业率先回暖。1)2025年上半年,香港资本市场融资活跃,新上市企业达43家,较去年同期增加13家,增幅达43.33%;6月末,主板H股首次招股集资达888.5亿港元,已超去年全年591.3亿元的水平,同比增幅达1411%。2)保险行业景气度再创新高,2025年一季度全港新单总保费达934亿港元,同比增长43%。IPO与保险业务等多方面驱动下,香港上半年金融业活力恢复明显,为经济回暖提供有力支撑。
金融业复苏支撑经济回暖,GDP、私人消费开支同比转好。在金融业复苏的带动下,2025年上半年香港经济整体呈现回暖态势,二季度GDP同比增长3.1%,私人消费开支同比转正并实现1.9%增速,居民收入与消费预期逐步修复。
/
3
/
香港住宅租金收益率较高,在低利率环境下成为房价止跌催化剂
我们曾在《房价见底:一种可能的逻辑》中提到,房屋回归居住属性后,微观主体就会将租房成本与购房成本作对比,来决策是否购房。当住宅租金收益率高于房贷利率时(资产端收益率高于负债成本),激发居民购房需求。2025年5-7月香港出现房贷利率低谷期,房贷利率低于小户型实际租金收益率,成为楼市止跌回稳催化剂。
(一)2023年香港住宅租金即止跌,当前实际租金回报率或在1.8%-2.7%
“优才计划”推动大量人才抵港,香港住宅租金2023年即止跌反弹。1)截至2024年底,各项人才入境计划共收到超过43万宗申请,批出超过27万宗,共有约18万名人才抵港,超越特区政府2023-2025年引入10.5万名人才的目标;另外,人才携同家眷来港落户,截至2024年底抵港的受养人已累计有约17万名,其中18岁以下未婚受养子女约10万名。2)优才计划直接驱动香港住宅租赁市场(截至24年底约有35万人才及家属抵港,刺激租房需求),香港住宅租金自2023年初止跌,而后呈现上涨趋势,2023年、2024年香港私人住宅租金指数分别上涨6%、3.5%,2025年8月租金较年初涨幅约3.1%。
房价下行、住宅租金上涨促使香港住宅租金回报率反弹。截至2025年7月,香港A类[1]住宅(面积<430呎,约40平米)租金回报率约3.6%,B类、C类、D类、E类租金回报率分别为3.2%、2.9%、2.6%、2.4%。
香港业主出租房屋,实际到手租金约为总租金的70-75%。由于香港住房持有成本较高,经我们测算,扣除差饷、地租、物业税、物业费后,业主实际到手租金约为总金额的70-75%[1],我们按照75%测算,A-E类住宅实际租金回报率或分别为2.7%、2.4%、2.2%、1.95%、1.8%。
1)差饷:不论物业是否出租或自用,均须每季度缴纳差饷。2025年起,住宅物业差饷实行累进差饷制度。物业价值不超过55万港元的部分,按5%征收;55-80万港元的部分按8%征收;超过80万港元的部分按12%征收。
2)地租:地租主要适用于1985年以后签订土地批约的私人楼宇业主,作为向政府支付土地使用权费用的租金。所有物业的地租,统一按应课差饷租值的3%进行征收。
3)物业税:业主出租物业,需缴纳物业税。即评税净值(扣除差饷、20%维修成本、无法追回的租金后)×15%。
4)物业费:香港地区物业费水平较高,老旧小区平均水平在2-3港元/呎(约20-30元/平米),平均值约40-50港元每平方米/月,按照经验值,约为租金金额的10%左右。
(二)房贷利率阶段性下降后,对居民配置资产偏好影响较大
香港房贷利率有两种计算机制,分别参考香港主流银行的最优惠利率(P按),以及香港银行同业拆息(H按)计算,当前按照P按计算,实际房贷利率约为3.375%。1)目前香港主流银行的最优惠利率(P)已调整至 5.125%(汇丰、中银),市场上常见的 P 按优惠为 "P-1.75%/2%",因此实际房贷利率约为3.375%;2)H 按以香港银行同业拆息(HIBOR)为基准,通常按照“H+1.3%”计算,同时“H按”有锁息上限保护,多数银行的封顶利率为3.5%;截至2025年9月22日,香港1个月期的HIBOR约为3.6%,按照H+1.3%计算利率为4.9%,但实际房贷利率为锁息上限3.5%。
受香港银行同业拆息下降影响,2025年5-7月香港房贷利率阶段性下降至2%左右。由于美国降息预期、叠加港资IPO市场复苏,香港金管局向市场注入了约1294亿港元的流动性,导致从2025年5-7月,1个月的HIBOR(香港银行同业拆息)骤降至0.7%左右,对应香港房贷利率降至2%左右(HIBOR+1.3厘),H按计算房贷利率短期下降超100BP。
香港小面积户型(A类、B类、C类)租金回报率高于房贷利率,吸引部分居民基于资产配置逻辑购房。按照H按计算房贷利率,HIBOR下降前香港房贷利率约为3.5%,以5月30日HIBOR计算,房贷利率下降至1.89%,下降约160bp;以市场广泛关注的十大传统屋苑为例,5月初仅有4个楼盘呈现月供低于租金现象,而5月底已扩展至全部10个楼盘。
2025年上半年香港小面积、低总价户型成交量增速明显快于大户型,房价跌幅更小。成交结构方面,1)2025年以来,香港新房低总价的中小户型成交增速较快,截至2025年7月中旬,香港新房成交量突破1万套,同比增长14.4%,其中一房、两房户型成交量分别同比增长17%、45%,而三房成交量同比下降19%;从新房+二手房成交总价来看,500万港元以下的住宅成交量同比增长35%,而500万港元以上的住宅成交量同比基本持平。2)从房价端来看,截至2025年8月底,香港A类、B类、C类、D类、E类住宅房价指数较24年年底分别+0.9%、-0.9%、-1.2%、-1.6%、-0.3%,小面积户型由于租金收益率更高,资产配置逻辑较为顺畅,A类户型(<40平米)不跌反涨,其余户型面积越小、房价跌幅越小(E类户型成交量较低,港岛、九龙区域月交易量常常不到20套)。
虽然香港主流银行房贷利率已回升至3.375%,但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关键是经济回暖持续性,叠加四季度美联储可能降息、香港住宅租金上行,香港房地产市场或有望温和复苏。1)当前香港1个月的HIBOR已回升至4%,主流银行的最优惠利率(P)已调整至 5.125%(汇丰、中银),房贷利率按照P约为3.375%,短期来看大部分房源月供不再小于租金。2)但香港房地产止跌回稳的关键仍是经济回暖持续性,同时,若美联储四季度继续降息,香港房贷利率也有调降空间;而“优才计划”持续驱动人才流入,住宅租金仍在上行通道,房地产市场或有望温和复苏。
/
4
/
香港新房当前仍有去库存压力,短期仍在以价换量
2025年新房成交区域分化明显,新界低价盘热度较高。2025年1-8月香港新房成交约13400宗,成交量TOP5区域约6722宗,占比50%,其中新界(十四鄉、屯門、将軍澳三个区域)成交量4278宗。
热销项目多按照“以价换量”逻辑去化。1)2025年上半年十大热销新盘仅有两个项目位于香港岛,其余多位于新界。2)以上半年销冠项目SIERRA SEA为例,项目明确“先量后价”的销售策略,首批房源以远低于市场预期价格推出,折实呎价10398港元,较周边二手屋苑(云海、迎海等)现时1.26万至1.39万港元的均价低18%-25%。区域对上一次新盘为2021年信和SILVERSANDS(折实呎价约2万港元),最近似定价为2014年迎海一期(首批呎价10,514港元)。
当前新房库存量仍处在高位,开发商有打折去库存诉求。1)根据香港房屋局数据,未来三至四年的一手住宅潜在供应量达10.1万伙,其中已落成但未售出的“现楼货尾”约2.7万伙,当前现楼库存去化周期约18个月,而2010-2020年间库存去化周期在10个月以内。2)受库存压力,开发商仍有打折去库存诉求。根据美联物业研究中心数据,自2022年三季度以来,香港新房已经连续12个季度出现折价,近期平均折价率收窄。
/
5
/
投资建议
2022-2024年香港楼市“撤辣”只带来了脉冲回暖,2025年才出现初步止跌迹象,截至8月底住宅房价指数较24年底仅微跌0.24%,而止跌回稳的关键在于2025H1香港经济回暖(以金融业回暖为主),以及5-7月利率下降窗口期,带来了住宅租金收益率超过房贷利率的环境,2025年香港楼市中小面积、低总价户型量价表现更好也印证了这一点。但在整体库存量仍在高位的情况下,短期房企仍聚焦于去库存,房价中枢或维持稳定,中长期关注经济回暖节奏及利率变化,建议关注太古地产、新鸿基地产、恒基地产、嘉里建设等。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影响居民收入预期,进而影响房价;房企加快供应节奏,供给量超预期增长;实际租金收益率测算可能存在误差。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