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9.9元咖啡,谁还在乎咖啡的风味?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30 14:22 1

摘要:如今,走进一家便利店或连锁咖啡店,能轻松买到一杯不到10元的咖啡。咖啡变得越来越触手可及,也越来越"标准化"。数据显示,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已达数千亿元,其中“快咖啡”的占比逐年攀升。

如今,走进一家便利店或连锁咖啡店,能轻松买到一杯不到10元的咖啡。咖啡变得越来越触手可及,也越来越"标准化"。数据显示,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已达数千亿元,其中“快咖啡”的占比逐年攀升。

与此同时咖啡的口味在不断丰富:生椰、抹茶、芝士、苹果、葡萄……每个新款口味的出现,都会引起“打工人”的打卡和“种草”。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是否还需要关心咖啡本身的风味?对于咖啡爱好者来说,在众多口味的冲击中,如何冲泡、品鉴一杯真正好喝的咖啡?

当我们讨论咖啡的风味,我们在讨论什么?对于很多咖啡爱好者来说,生活中不仅要有丰富多彩的口味,原本醇厚的咖啡香气,更能开启一天的治愈。

从科学角度讲,咖啡风味是由数百种化学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生豆中含有的蔗糖(约6-8%)、柠檬酸、苹果酸、奎尼酸、咖啡因、绿原酸等成分,在烘焙过程中发生美拉德反应和焦糖化反应,生成轻甲基糖醛等化合物,共同构成了咖啡独特的风味。

对咖啡爱好者而言,品鉴咖啡不仅仅是为了提神,更是一种感官的享受和生活美学的实践

专家认为,人类的味觉并非天生就有,而是通过饮食经验构建起来的。咖啡风味轮中,你能从不同品种、不同处理方法的咖啡豆中,品尝出焦糖、巧克力、核果、水果、甚至花朵的风味,不同的饮食文化背景让我们具备了鉴赏咖啡复杂风味的能力,也在品鉴咖啡时可以获得更丰富的体验。

风味的差异,正是精品咖啡与普通咖啡之间的根本区别。坚持风味,就是坚持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是对咖啡背后土地、人文和工艺的尊重。

如果你开始对咖啡的风味产生好奇,想要系统地了解咖啡的奥秘,那么《咖啡大师的12堂课》将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指南。

作者堀口俊英被誉为“日本精品咖啡之父”,他的人生经历本身就是一部咖啡传奇。

1990年他创立堀口咖啡,引领了日本精品咖啡的风潮。但在功成名就之后,他并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在近70岁高龄时,他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辞去社长职务,进入东京农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先学习,才能知道还不知道什么。”这是堀口俊英的信念。在实验室里,他放下所有光环,从咖啡最基础的化学成分分析入手,运用科学仪器和严谨方法,执着地探寻那些萦绕心头多年的风味之谜。

“虽然还有很多东西是未知的,但我们终于开始看到咖啡风味的轮廓了。”

完成研究后他这样说道。

这段"归零再出发"的博士之旅,结合他三十余年不可替代的行业实战经验,最终催生了这本《咖啡大师的12堂课》。这本书不仅适合想要坚持精品咖啡的专业人士,也能够帮助那些希望以精品咖啡为生活方式的爱咖之人,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萃取方法、品鉴技巧和豆品选择方案。

《咖啡大师的12堂课》从精品咖啡的历史与发展讲起,逐步深入到生豆品质、烘焙科学、风味构成、萃取原理与实操技巧。全书系统地构建了咖啡知识体系,从步骤到原理,帮助读者掌握咖啡大师的核心逻辑。

在咖啡品鉴方面,书中详细介绍了SCA(精品咖啡协会)的杯测标准,还提供了作者自创的“十分评价法”,这是一种简化的品鉴方法,既可以快速判断一杯咖啡的质量,又能获得品鉴的乐趣。这种方法降低了品鉴门槛,让初学者也能轻松入门,领略到品鉴一杯好咖啡的乐趣。

更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收录了大量实测数据与化学分析。比如不同产地咖啡的pH值(苏门答腊曼特宁pH值5.8,哥斯达黎加塔拉珠pH值5.5)、糖度(1.0-1.5)、萃取时间(130-150秒)等科学指标,让风味的理解不再停留在主观描述,而是有了科学的依据。

在萃取技术方面,你还会看到星巴克、皮爷咖啡、科瓦等不同品牌的萃取方式对比。例如星巴克使用日本制陶器滤杯,采用中心注水法;科瓦则使用自家开发的圆锥形金属滤杯KONE;皮爷咖啡使用四孔塑料滤杯。这些对比实验拓宽了你对咖啡冲煮的认知边界。

书中还特别强调了醇厚度的重要性:“我认为最好的咖啡风味,是即使经过深度烘焙,仍能在酸度和醇厚度之间保持很好的平衡。”堀口咖啡研究所的萃取方法,追求将咖啡成分恰到好处地充分萃取。

对于当前咖啡行业面临的新局面——萃取设备的多样化、小型烘豆机的普及、感官评估词汇的扩展和混乱等等,书中也提供了清晰的解读和指导,让你更加了解咖啡,也更加知道品尝到的不同风味,是从何而来。

如今咖啡风味描述越来越复杂,诸如“柑橘调”、“酒香发酵感”、“茉莉花香气”等等,常常让人眼花缭乱。

堀口俊英在书中提醒我们:不必被术语吓倒,回归一杯咖啡的本质——干净、平衡、醇厚、甘甜,才是享受咖啡的真正方式。

他鼓励读者从基础萃取法开始,规律练习,逐步建立自己的风味记忆库。无论是手冲、爱乐压、虹吸壶还是意式机,只要掌握原理,每个人都能做出一杯好咖啡——你不仅可以享受一杯符合自己口味的咖啡,在萃取的过程中,还能够享受手工冲泡的乐趣,给自己一个闲暇时刻,在快节奏中放松身心。

对于拼配咖啡,书中也有独到见解。刚刚接触咖啡的时候,可能会对拼配咖啡有一些误解,认为不如单一产地的咖啡豆好。但实际上,拼配咖啡体现的是主理人的想法和创意,也是对咖啡口味的调和与精进。比如堀口咖啡店里就推出了9款特色拼配咖啡,每一款都有其独特的风味特点。

书中还介绍了咖啡风味的文化差异。欧美人与日本人对咖啡风味的感知存在感官差异。SCA的杯测评表是很好的评价体系,但其中没有苦味和鲜味这两个对日本人重要的味觉维度。在日本人的饮食文化中,有春天的苦味(蜂斗菜、竹笋、蕨菜等),也有鲜味(昆布、鲣鱼等),这些文化背景影响了他们对咖啡风味的感知和评价。

读完这本书,或许你也可以探索出属于自己的咖啡生活方式,构建独特的风味图谱,充分享受一杯美味的咖啡。

咖啡是一种作物,一门科学,更是一种文化。《咖啡大师的12堂课》不仅教你如何做咖啡,更带你走进咖啡的风味宇宙,感受每一杯咖啡背后的土地、人与时间。

在全球化与标准化的大潮中,坚持对风味的追求,是对生活品质的坚守,也是对个体感受的尊重。每一杯精心制作的咖啡,都是对咖啡农、烘焙师和咖啡师工作的尊重,也是对自我感官体验的珍视。

如果你也愿意慢下来,真正品味一杯咖啡的完整生命,那么这本书,就是你的第一站。在这12堂课中,你学到的不仅是咖啡的知识,更是一种生活的方式——专注、体验、尊重和享受

咖啡的世界很大,从9.9元到99元,每一杯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但了解风味的价值,能让我们在纷繁的选择中,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那一杯

来源:中信出版集团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