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衰治疗:5个中成药+4个西药全总结,对症用药护心功能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30 12:49 1

摘要: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是心脏泵血功能衰退的终末期表现,核心治疗目标是改善心功能、缓解胸闷气短等症状、降低再住院率与死亡率。临床治疗需“中西结合、标本兼顾”——西药侧重快速改善血流动力学、控制基础病,中成药侧重调理脏腑功能、减轻症状、提升生活质量。以下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是心脏泵血功能衰退的终末期表现,核心治疗目标是改善心功能、缓解胸闷气短等症状、降低再住院率与死亡率。临床治疗需“中西结合、标本兼顾”——西药侧重快速改善血流动力学、控制基础病,中成药侧重调理脏腑功能、减轻症状、提升生活质量。以下系统总结治疗慢性心衰的5个常用中成药与4个核心西药,所有用药需结合患者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基础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盲目自行换药或停药,避免因用药不当引发病情加重、电解质紊乱等风险。

一、治疗慢性心衰的5个中成药:调理脏腑,改善症状

1. 芪苈强心胶囊(心肾阳虚、水饮内停证首选)

适用情况:适用于慢性心衰属心肾阳虚、水饮内停证者,表现为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夜间不能平卧、下肢浮肿、怕冷、乏力懒动、小便短少,心功能分级Ⅱ-Ⅲ级者,排除急性左心衰竭(如突发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者。

作用逻辑:中医认为“心肾阳虚”是慢性心衰的核心病机——心阳不足则泵血无力,肾阳不足则水液运化失常(水饮蓄积)。芪苈强心胶囊中,黄芪、人参补气强心,附子、桂枝温补肾阳、助心行血,解决“虚”的根本;葶苈子、泽泻、猪苓利水消肿,缓解下肢浮肿、小便短少;红花、丹参活血通络,改善心肌供血,全方“温阳、补气、利水、活血”兼顾,既能缓解胸闷、浮肿症状,又能辅助改善心功能。

注意:用药期间定期监测体重(每周2次,体重骤增可能提示水液蓄积)、尿量(每日记录,尿量减少需及时就医);阴虚火旺者(如口干舌燥、手足心热)慎用(附子、桂枝偏温,可能加重上火);避免与其他强效利尿剂联用,防止过度利水导致电解质紊乱。

2. 参附强心丸(阳气虚脱证优选)

适用情况:适用于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或心功能Ⅳ级属阳气虚脱证者,表现为胸闷憋气严重、端坐呼吸、下肢重度浮肿、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出冷汗、乏力明显,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引发的急性心衰者。

作用逻辑:针对“阳气虚脱、心阳衰竭”的危急状态,参附强心丸以人参大补元气、附子温壮肾阳,两者合用“回阳救逆、强心固脱”,快速改善心阳不足导致的泵血无力;搭配桑白皮、葶苈子利水消肿,猪苓、泽泻促进水液排出,缓解端坐呼吸、浮肿;丹参活血通脉,改善心肌缺血,适合慢性心衰加重期“急救+调理”兼顾。

注意:需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症状缓解后调整为常规中成药);高血压患者慎用(附子可能轻微升高血压,需监测血压变化);避免与生冷食物同服(影响阳气恢复)。

3. 丹葶肺心颗粒(痰热壅肺证对症)

适用情况:适用于慢性心衰合并肺部感染属痰热壅肺证者,表现为胸闷气短、咳嗽、咳黄稠痰(不易咳出)、下肢浮肿、口苦、小便黄,排除寒痰证(咳白稀痰、怕冷)者。

作用逻辑:慢性心衰患者易因肺淤血合并肺部感染,形成“痰热壅肺”的兼证——痰热阻滞气道则咳嗽咳痰,肺失宣降则水液蓄积(加重浮肿)。丹葶肺心颗粒中,葶苈子、麻黄利水消肿、宣肺平喘,解决胸闷气短;鱼腥草、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改善黄稠痰;丹参、赤芍活血通络,辅助改善心功能,适合“心衰+痰热”并存的情况。

注意:用药期间多喝水(每日1500-2000ml,稀释痰液便于咳出);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加重痰热);若咳嗽加重、痰中带血,需及时就医(排查肺淤血加重或肺部感染进展)。

4. 稳心颗粒(心衰合并心律失常辅助)

适用情况:适用于慢性心衰合并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等心律失常者,表现为胸闷、气短、心悸(自觉心跳紊乱)、乏力,心电图提示偶发或频发早搏,排除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者。

作用逻辑:慢性心衰患者因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易出现心律失常,稳心颗粒中,党参、黄精补气养阴、滋养心肌,改善心肌能量供应;三七、琥珀活血通络、安神定悸,缓解心悸不适;甘松理气开郁,调节心脏节律,既能辅助改善心功能,又能减少早搏发作频率,减轻患者心慌症状。

注意:联用抗心律失常西药(如美托洛尔)时,需定期监测心率(避免心率过慢,低于55次/分需调整剂量);服药期间避免情绪激动、熬夜(减少心律失常诱因);定期复查心电图(每1-2个月1次),评估早搏控制情况。

5. 补益强心片(气阴两虚证调理)

适用情况:适用于慢性心衰属气阴两虚证者,表现为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口干咽燥、乏力、盗汗(夜间出汗)、心悸,心功能Ⅱ-Ⅲ级,排除阳气虚脱、水饮内停严重(下肢重度浮肿)者。

作用逻辑:长期心衰易导致“气阴耗伤”——气虚则泵血无力,阴虚则心肌失于滋养。补益强心片中,人参、黄芪补气强心,麦冬、五味子养阴生津,两者合用“益气养阴”,改善气阴两虚基础;丹参、川芎活血通络,改善心肌供血;葶苈子利水消肿,缓解轻度浮肿,适合慢性心衰稳定期长期调理,提升患者活动耐力。

注意:用药期间可适当吃滋阴补气食物(如银耳、百合、山药);避免剧烈运动(选择慢走、太极拳等轻度活动);糖尿病患者慎用含糖剂型(建议选择无糖型,或咨询医生调整)。

二、治疗慢性心衰的4个核心西药:控制病情,保护心功能

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心衰基础用药

常用药物:如依那普利、培哚普利、贝那普利等。

适用情况:所有无禁忌证的慢性心衰患者(NYHAⅡ-Ⅳ级),尤其适合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排除对ACEI过敏、双侧肾动脉狭窄、严重肾功能不全(血肌酐>265μmol/L)、高钾血症(血钾>5.5mmol/L)者。

作用逻辑: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生成,既能扩张动脉和静脉(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减轻心脏泵血负担),又能抑制心肌重构(防止心肌肥厚、心室扩大,延缓心功能衰退),是慢性心衰“金三角”治疗的核心药物,可降低心衰再住院率与死亡率。

注意:首次服用可能出现干咳(发生率约10%-20%,若无法耐受需换用ARB类药物);定期监测血压(避免血压过低,收缩压<90mmHg需调整)、肾功能、血钾(每1-2个月1次);不可突然停药(可能导致病情反弹,需逐渐减量)。

2. β受体阻滞剂——改善预后,控制心率

常用药物:如美托洛尔(缓释片)、比索洛尔、卡维地洛等。

适用情况:所有无禁忌证的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NYHAⅡ-Ⅳ级),尤其适合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冠心病、高血压的患者,排除急性心衰发作期、严重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Ⅱ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者。

作用逻辑:通过阻断心脏β受体,减慢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抑制心肌重构(延缓心室扩大),长期使用可改善心功能、提升射血分数,降低心衰患者猝死风险与死亡率,是“金三角”治疗的另一核心药物。

注意:需从小剂量开始服用,逐渐加量(避免突然大剂量导致心功能加重);定期监测心率、血压(心率维持在55-60次/分为宜);哮喘患者慎用(可能诱发支气管痉挛,需选择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如比索洛尔)。

3.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MRA)——抑制重构,利尿保钾

常用药物:如螺内酯、依普利酮等。

适用情况:NYHAⅡ-Ⅳ级的慢性心衰患者,尤其适合合并下肢浮肿、高醛固酮血症的患者,排除严重肾功能不全(血肌酐>221μmol/L)、高钾血症(血钾>5.0mmol/L)、肾功能衰竭透析者。

作用逻辑:通过拮抗醛固酮受体,减少钠水潴留(辅助利尿,缓解浮肿)、抑制心肌纤维化(延缓心肌重构)、减少钾离子排泄(避免低钾血症),与ACEI/ARB、β受体阻滞剂联用(“金三角”方案),可进一步降低心衰再住院率与死亡率。

注意:严禁与其他保钾药物(如氨苯蝶啶)联用(防止高钾血症);定期监测血钾、肾功能(每2周1次,稳定后每月1次);男性患者长期服用可能出现乳房胀痛(轻微可耐受,严重需调整药物)。

4.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新型心衰治疗药

常用药物: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

适用情况:所有无禁忌证的慢性心衰患者(NYHAⅡ-Ⅳ级),无论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排除严重肾功能不全(eGFR<30ml/min/1.73m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对SGLT2i过敏者。

作用逻辑: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和钠的重吸收,促进尿糖、尿钠排泄,既能轻度降低血糖(适合糖尿病患者),又能减少血容量(降低心脏前负荷)、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抑制心肌重构,可显著降低心衰再住院率与心血管死亡率,是近年来慢性心衰治疗的“新基石”药物。

注意:服药期间可能出现泌尿生殖道感染(如尿路感染,需注意个人卫生,多喝水);定期监测肾功能、血糖(非糖尿患者需警惕低血糖,尤其联用胰岛素时);血容量不足者(如脱水)慎用(可能加重低血压)。

三、用药后见效的信号与监测要点

1. 见效信号

规范用药4-8周后,若出现以下变化,说明治疗方案有效:

- 症状改善:胸闷气短缓解(可从行走100米气短变为行走300米无不适)、夜间能平卧(无需垫高枕头)、下肢浮肿消退、心悸发作频率减少、乏力感减轻。

- 指标稳定:心功能射血分数(EF值)提升(如从35%升至45%)、BNP(脑钠肽)水平下降(如从1000pg/ml降至500pg/ml以下)、心率维持在55-70次/分、血压稳定(收缩压110-130mmHg)。

2. 核心监测计划

- 基础指标:每日监测体重(晨起空腹、穿轻便衣服测量,体重骤增>2kg/3天提示水液蓄积)、心率、血压;每日记录尿量(评估利尿效果)。

- 实验室指标:每1-2个月查血常规、肾功能、血钾、血糖(尤其联用SGLT2i时);每3-6个月查心脏超声(评估EF值、心室大小)、BNP(评估心功能严重程度)。

- 安全指标: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医——突发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急性左心衰);下肢浮肿加重、尿量明显减少(水液蓄积);心率<50次/分或>100次/分(心律失常);血钾>5.5mmol/L(高钾血症,可能引发心脏骤停)。

四、核心禁忌与避免3个用药误区

1. 绝对禁忌

- 对所用药物成分过敏者禁用(如对ACEI过敏者禁用依那普利,对螺内酯过敏者禁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 急性心衰发作期(如突发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禁用β受体阻滞剂(需先控制急性症状,稳定后再从小剂量加用);

- 严重肾功能不全、高钾血症患者禁用ACEI/ARB、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 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患者禁用稳心颗粒(需优先用抗心律失常西药或电复律)。

2. 3个用药误区

- “症状缓解就停药”:慢性心衰需长期规律用药,擅自停用ACEI、β受体阻滞剂等基础药,会导致心肌重构加重、心功能快速衰退,甚至引发急性心衰;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调整剂量,不可自行停药。

- “只吃西药,不用中成药”:西药虽能控制病情,但部分患者仍有胸闷、乏力等症状,联用中成药可改善症状、提升生活质量,且能减少西药用量(如减少利尿剂使用,降低电解质紊乱风险),中西结合效果更全面。

- “盲目加用‘强心药’”:部分患者自行服用不明成分的“强心偏方”,可能含未标明的西药成分(如地高辛),易导致药物过量(引发心律失常);所有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避免偏方、秘方。

五、2个辅助措施,提升治疗效果

1. 生活方式调整:

- 饮食:严格限盐(每日<5g,避免咸菜、腌制品)、限水(每日<1500ml,严重心衰者<1000ml);增加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鱼肉)、新鲜蔬菜摄入,避免油腻、辛辣食物。

- 运动:心功能Ⅱ级者可进行慢走(每次20分钟,每日1次),心功能Ⅲ级者以卧床休息为主,适当床边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减少心脏负担);避免情绪激动、熬夜(减少心衰诱因)。

2. 定期随访:每1-3个月复诊1次,向医生反馈症状变化、用药后不适(如干咳、乏力),便于医生调整方案(如更换药物、调整剂量);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胸闷加重时舌下含服),以备紧急情况。

慢性心衰治疗的核心是“长期管理、中西协同”,需结合患者心功能、基础病、药物耐受性制定个体化方案,不可模仿他人用药。若用药期间出现任何疑问或不适,及时咨询心内科医生或药师,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参考,具体用药请遵医嘱。#上头条 聊热点#

来源:中医曾大夫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