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日子注定会被铭记,有些瞬间注定会成为永恒。2025 年 9 月 3 日,天安门广场上,一场盛大的阅兵仪式震撼世界。那是一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庄严仪式,是一场让无数中华儿女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的盛典。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日子注定会被铭记,有些瞬间注定会成为永恒。2025 年 9 月 3 日,天安门广场上,一场盛大的阅兵仪式震撼世界。那是一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庄严仪式,是一场让无数中华儿女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的盛典。
阅兵当天,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红旗招展。当那些年过百岁的抗日英雄们出现在阅兵现场时,全场一片肃然起敬。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国家的英雄。岁月在他们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但那坚定的眼神、挺拔的身姿,无一不在诉说着他们曾经的英勇无畏。主席亲切地与他们握手问候、致敬,赞扬他们为国家、为民族立下的不朽功勋。那一刻,全场掌声雷动,那是对英雄们的最高敬意,是对那段艰苦卓绝岁月的深刻铭记。
中华民族有着饮水思源的优良传统,我们深知,今天的和平与繁荣,是无数前辈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在“九三”纪念日上,缅怀先烈成为了一个重要主题,这是人民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是对先烈们最深沉的缅怀。阅兵大典的音乐,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了高潮。当《抗日军政大学校歌》《松花江上》《保卫黄河》《在太行山上》等熟悉的旋律响起时,那激昂的旋律、雄浑的歌声,仿佛将我们带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些歌曲,是革命先烈们的精神写照,是他们不屈不挠、英勇抗争的生动体现。它们在阅兵现场奏响,是对先烈们最好的缅怀,也是对后人的深刻教育,让我们永远铭记那段历史,永远铭记先烈们的丰功伟绩。
2018 年,我国正式确定每年的 9 月 30 日为烈士纪念日。这一天,全国各地都会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和各种活动,以此来表达对前辈烈士的敬意。新中国的成立,是无数英雄豪杰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他们为了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英勇奋斗,无私奉献。他们的名字或许会被遗忘,但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烈士纪念日的设立,是对先烈们最好的纪念,也是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
早在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全国人民都在为战后建设而努力奋斗。为了振奋国人意志,音乐工作者们也在积极创作。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部弦乐四重奏作品《烈士日记》横空出世,成为了那个时代音乐创作的典范杰作。弦乐四重奏,作为一种室内乐形式,通常是较为平静舒情的。然而,这部作品却以其独特的风格,向烈士们表达了最崇高的敬意。这部作品的作曲者,正是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者之一何占豪。《梁祝》的成功,让何占豪在音乐创作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梁祝》之后,他并没有停下创作的脚步,而是继续努力,创作了这部经典而独特的四重奏作品。
《烈士日记》的内容取材于当年的革命先烈事迹,充满了悲壮而又感人的情感。但这部作品绝不是简单的悲哀,而是充满了反抗力量,不屈不挠,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它展现了民族复兴的希望,让听众在音乐中感受到了先烈们的伟大精神。作品完成后,马上得到了广泛的回应。它不仅在国内引起了强烈的共鸣,还在世界乐坛上获得了高度评价。这部作品的首席小提琴,正是大名鼎鼎的《梁祝》演奏者俞丽拿。她与丁芷若、沈西蒂、林应荣组成的女子弦乐四重奏,以精湛的技艺和深刻的情感,出色地完成了这部作品的演奏。她们的演奏,让《烈士日记》的音乐更加生动、感人,也让国人对革命烈士的敬意更加深厚。
《烈士日记》的成功,不仅仅是音乐上的成功,更是精神上的成功。它以音乐的形式,传承了革命先烈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新中国建设的道路上,这部作品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它让人们在音乐中感受到了先烈们的伟大,感受到了民族复兴的希望。它让人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也让人们对和平更加珍惜。
今天,我们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回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缅怀那些为国家、为民族献身的英雄先烈。我们深知,和平来之不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传承先烈们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让我们在《烈士日记》的旋律中,再次缅怀先烈,奏响时代强音,向着光明的未来奋勇前行。
来源:文化是闲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