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8日,17名来自山东的援疆医生踏上归途,为期一年半的疏勒援疆医疗支援工作画上了圆满句号,但他们留下的技术、培育的人才与倾注的深情,已成为疏勒县医疗事业发展中“带不走的财富”,永远镌刻在各族群众心中。
9月28日,17名来自山东的援疆医生踏上归途,为期一年半的疏勒援疆医疗支援工作画上了圆满句号,但他们留下的技术、培育的人才与倾注的深情,已成为疏勒县医疗事业发展中“带不走的财富”,永远镌刻在各族群众心中。
第十四批柔性医疗援疆团队结束了在疏勒县的援疆工作,带着广大群众的赞誉返程。
2024年3月,当这支涵盖心血管、骨科、中医科等多个关键学科的医疗团队从齐鲁大地奔赴疏勒,一场关乎生命健康的“精准帮扶”已然启程。从疏勒县人民医院到80多公里外的阿拉甫乡中心卫生院,从锦安镇中心卫生院到偏远村庄,他们带着“补短板、强能力、促发展”的承诺,迅速融入这片土地,克服挑战,第一时间扎根临床一线,用专业填补空白,用坚守回应期待。
在疏勒县人民医院的门诊、病房与手术室,心血管内科宋小争、小儿外科葛军涛等专家的名字早已被群众熟知,一句亲切的“亚克西”,是对他们救治常见病、处置急危重症最真诚的赞誉。阿拉甫乡中心卫生院的紧急医疗次中心拔地而起,新科室、新院区焕然一新,院长艾山江的话语道出心声:“感谢山东援疆,如今,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老百姓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了显著提升。”锦安镇中心卫生院里,中医博士贺红安的耳穴压豆、针灸疗法缓解了群众病痛,崔春光主任带领开展的外科手术填补了基层技术空白,而每周深入偏远乡镇的义诊队伍,更是把健康服务送到了群众“家门口”。
更可贵的是,援疆医疗专家始终践行“授人以渔”的初心。通过专题培训、病例讨论与现场指导,帮助疏勒县搭建起多学科诊疗规范体系,推动腹腔镜手术、神经调控技术等30多项新技术落地生根,更培养出一批能独当一面的医疗骨干。疏勒县人民医院和基层卫生院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目标正逐步实现,这背后离不开每一位援疆医生的倾心付出。
疏勒县干部群众手捧鲜花,为即将返程的援疆医疗队送行,以此表达真挚的谢意与崇高的敬意。
“他们带来的不只是医疗技术,更是实实在在的健康关怀。”群众的口碑,是对这支队伍最生动的注解。“这几年的援疆经历,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在这里,我不仅收获了专业能力的提升,还感受到了新疆各族群众的热情与淳朴,这份情谊我会永远珍藏。即便回到家乡,我也会继续关注疏勒医疗事业的发展,与当地医护人员保持联系,为两地医疗交流搭建桥梁。”柔性医疗援疆领队刘学英动情地说。
疏勒县各受援单位纷纷表示,援疆医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生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的到来为疏勒县各受援医院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提升疏勒县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保障群众健康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机场,17名医生挥手告别,这场跨越千里的援疆之旅虽已结束,但那份深厚的援疆情,将永远在两地人民心中传递。( 疏勒县融媒体中心 胡尔西代姆·阿卜拉 东营援疆工作指挥部 供稿)
本文来自【疏勒观察】,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