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究竟有没有“天赋”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30 11:02 1

摘要:很长时间以来,我就不看电视,因为打开电视,里面的内容不是言情就是枪战,要不就是清宫剧、历史剧……这些东西太过虚幻,与现实严重脱节,更不用说来指导生活。我一向认为电视剧是为老头老太太服务的,是让他们用来消磨打发时间的。

很长时间以来,我就不看电视,因为打开电视,里面的内容不是言情就是枪战,要不就是清宫剧、历史剧……这些东西太过虚幻,与现实严重脱节,更不用说来指导生活。我一向认为电视剧是为老头老太太服务的,是让他们用来消磨打发时间的。

我门口的大妈说,他把《甄嬛传》看了不下二十、三十遍,每到剧中女主说了上一句,她就能对着他家老头能喊出下一句,她一面骂着这电视剧的编剧没水平,一面又毫无节制地一遍又一遍地看下去。

看到俩个老头、老太太如此幽默搞笑的时候,我哑然失笑,这就是生活,这是多么美好的生活呀,这不就是普通人的最美好的样子呀,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一遍遍重复,把人生最可宝贵的光阴都浪费在这些事情上,临到老了,又抱怨一生空空如也,仿佛虚过一样。

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然而,那些极优秀的少数人却不是这个样子,他们在平凡的生活中有更不平凡的操作。同上文的大妈一样,接了上句台词,就能顺便说出下句台词。

我见过一个小朋友,上三年级的小朋友,他每天都要看英文动画片,从我认识他那时起,我就知道他雷打不动地每天都要看英文原版动画片,每天中午至少一小时,那个时候,他大概有六、七岁的样子。

而在此之前,他爸爸对我讲,从小孩子一出生,他就每天给孩子播放英语对话、英语故事,每天如此,从不间断。也就是说,从出生那一刻起,这个小孩子就在英语浸润的环境里长大,而后长到六、七岁,不仅仅听英文故事,又开始看起了英文动画片。

这小朋友的英语达到了什么水平呢?具体没有进行过测试,但是有一点,小孩子现在上小学三年级,他放学回来说,三年级他们才上了英语课,英语老师把第一课讲完,别的小朋友不知道是干什么,但这个小朋友,从头到尾复述了下来,连英语老师都感觉很神奇。

我不知道对于这事,究竟该说些什么,但是,我想表达的是,别家的小朋友三年级才第一次接触英语,而这位小朋友,事实上已经接触了英文整整九年,对的,就是九年,整整九年。在这九年中,他没有停歇过一天,他的爸爸早早地就给他买了一个小音箱,总是给他挂在脖子上,即使他在外面玩耍时,也没有耽搁听英语。

这个小朋友现在的英语水平,也达到和大妈一样的水平,动画片中说了上一句,他就自然地接了下一句,丝滑衔接,毫无违和感,完美无缺。

我想说的是关于“天赋”这个问题,历来,我们普通人把我们太多、太多的人生不如意归结我“天赋”,我没有那个“天赋”,我家三代贫农,天生就不是读书的料,我没有天赋呀。其实,说实在的,让“天赋”背这么重的黑锅,真的背不动呀。

天赋这玩意,究竟谁有,反正活了五十多,我没有见过几个人敢直言不讳地说自己就是那个最具有天赋的人。就拿学英语来说,人家一个九岁的小朋友,已经学了九年,你们家现在才接触英语,这是天赋上的事?这充其量是你没有人家付出的那么多呀。

所以,动不动就把自己的不行,自己的不足归结为天赋的人,天生就是那个勇于逃避的人,就是那个天生偷懒的人,世人的事,没有达到一定的量变,没有累积到一定的量变,真的达不到质变的程度。

那个小朋友的英语水平,于我这个过来人说,毫不夸张地说,除了他不认识英语单词这一关口外,他甚至达到了初中生的英语水平,这是毫无疑问的。

所以,你说这世上到底有没有天赋这回事,我是不太相信的,我更不愿意你说得那么简单化,那么绝对化。

看过这么一组数据:

“智商测试的低分者(70分)以下是存在生理缺陷,而普通人得分一般会在100分左右,当然人们要是有更高一点的智商,便可以理顺利地完成高等教育。想成功完成竞争激烈的研究生课程,智商起码需要115分。普通人通常只要在这个大概的区间内,就没有太大的区别。”

还拿上面的小朋友举例,他爸爸给我讲过,他爸爸上大学时,学的是“哑巴”英语,开不了口,但同学中不乏优秀者,英语很好,从那个时候起,他就痛定思痛,想要把英语学好。后来,他爸爸参加了工作,就用业余时间猛学英语,前前后后学了不下十年,但结果并不理想。

成年人的世界,你懂的,即使你下工夫每天学一个小时,再加上些乱七八糟的事,这十年来,其实累加在一起,也并没有多少时间,所以,他的爸爸始终没有突破英语这个关卡。这么些年来,他的爸爸把《新概念》四本书全部阅读完了,并且听了很长时间的听力,听了很多很多的美剧,然而,至于结果么,还是那么一般般。他爸爸说这话,话里话外透着那么一股辛酸和无奈。

后来,有了他哥哥,但他爸爸还没有意识到小孩子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他的哥哥就跟着学校的老师走,认认真真做学习的功课,听老师的讲解,然而,哥哥的英语水平也不怎么样,他的哥哥后来读了本科,读了硕士,读了博士,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始终有一个“老大难”问题如影随行,那就是哥哥的英语水平一直提不上来,考过六级,考过雅思,尤其听级成了其中的很大难的问题,一直克服不了。

从那个时候起,他的爸爸才意识到这个英语的学习呀,全在于自己,全在于听力,全在于家庭,从那个时候起,他的爸爸从他出生那一刻起,就把英语作为全家第一顶任务,风雨无阻,坚持让他听,一听就是九年,直到上了三年级,和别的小朋友一起开始了英语教学。

诸位,你说,这个小朋友和别人家的小朋友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吗?他们是因为天赋吗?很显然,肯定不是,外面看来,整整一教室的小朋友,上着同样的英语课,但实际上早已千差万别,大如鸿沟,根本无法弥补。

所以,我一直说,看问题不要只看表面,不要只看现象,你不知道人家究竟做了些什么,你不知道人家背后付出了多少,就轻意地选择了放弃,就归结为“天赋”不如人,那是多么的无知呀。

其实,在这个世上,真正有天赋的人,作为底层的你,很少能接触到,如果你能接触得到,你也不会在底层混了,你早就跑上面去了。你周围的人,大都和你一样,都是一些极其轻意放弃的人,他们没有尝到过坚持的甜滋味,他们没有尝到过成功的喜悦,他们都和你一样平庸地生活着,没有尽过自己最大的努力,大多数的他们,在人生的暮年都是一事无成。

他们大多数都是为了鸡飞狗跳的生活在奔波,人生没有积累,前半生的人生几乎都是过一天算一天的日子,就这样走到了这里。

反观那些过得比较好的人生,他们前半生一直十分注重积累,一直在为后半生打基础,也许在前半生看不出有什么不同,但是到了人生的后半场,他们却是愈来愈如意,愈来愈趁心,愈来愈轻松。

没有“积累”,哪里去谈成功?只是纸上谈兵罢了。

多年以前,我去读研究生,在联系硕士导师时,有一位年轻的导师,给我写下了深情款款的文字,他要我注重积累,注重自己的文字功夫的积累,注重自己的英语的积累,如果以前没有,那么,就要从知道那一刻起,就要从醒悟的那一刻起,开始积累。

从那个时候起,我听从了他的话,我开始认认真真地进行积累,这么年下来,距离那位好心的硕导告诉我这个道理,已经过去三年了。三年来,我不停地在进行积累,我忆经能写出很长很长的文字,我已经能听懂很长很长的美剧,所有这些,对我后来的读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对于写论文不再那么发愁,我对于考雅思不再那么焦虑,因为从那一天起,我就听了无数的美剧,我就写下了好多好多的文字。

我觉得天下的所有事都是殊途同归,都是同样的道理,没有那么多的别出心裁,没有那么多的标心立异,没有那么多的特殊特别,大体上的道理还是要遵行的,那就是没有量变,肯定就不会质变。

天下的事物是复杂的,脑神经建立不起链接,你就只能一遍遍地进行重复,重复多了,脑神经里的链接自然就形成了,你一想到上句,下句就出口了,你一做完上面的那一件事,下面该做什么事,自然就有答案了。

我一直强调努力的作用,强调重复的重要,天下事,大都如此。我读高中时,有一个要好的同学,他成绩十分十分的好,不是一般的好,就是那种特别特别的好,考试题难,他考高分,考试题简单,他考高分,考试题目再怎么变化,他都一直考高分。

高考那天,他一个人跟蹲在小县城的小旅馆,他的爸爸妈妈打工没有赶回来,小旅馆条件不好,一晚上外面吵得厉害,他头疼得厉害,不停地起床,起来关窗户,起来喝水。

第二天的考试,他感觉自己死定了,自己就要完了。然而,第二天,他一上考场,他发现那些题目他都会,他不慌不忙地一一作答,剩下来的就是写答案的问题,你可想他对那些题目是怎样的胸有成竹。

后来,他考到了北京,那个时候,他来到了我的学校,他坐下来才给我讲,他说,那年高考,他把市场上几乎能买到的卷子,几乎都做了一遍,是真的,都做了一遍,他就一个人在他租住的那个小屋里,每天一起床,就不停地写呀,写呀,从不停歇,一直不停地做呀,做呀,就那样熬了高中三年,你说这样的人,他能考不好吗?

世界上所有的事都是有代价的,就像我那高中同学一样,他想走出小县城,他不想重复父母的生活,他不付出代价,能行吗?当然不行。这代价就是三年高中,努力不止,做卷子不止。他现在已是北京某高校的博士生了,没有家里的帮衬,他就一个人走呀、走呀,接下来,他还是要不停地走下去。

这样的人,你想他的未来会仅仅是个梦吗?他的未来绝对不是梦。

在普通人身上,我一直不相信天赋,我就相信一点,努力,不停地努力,只要你不停下脚步,终究可以到达一个很高很高的点。

世上有那么多的俗人,他们对自己设限,他们过早地给自己画了个框框,让自己再也跳不出去,待到年华逝去,岁月不再时,就又发出哀叹,感叹自己时运不济,感叹自己智商有限,感叹自己天赋平平。

这个黑锅,“天赋”不背,让他自己去背吧。

来源:生之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