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黄仁勋在26日发布的一档播客节目中称,芯片产业是一个“充满活力、富有创业精神、高科技的现代产业”,中国拥有丰富的人才储备且内部竞争激烈,在芯片研发和制造方面极具潜力。他说:“中国落后美国几纳秒,所以我们必须去竞争。”
据《南华早报》9月28日报道,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近日表示,中国在芯片领域仅落后美国“几纳秒”,在芯片研发和制造方面具有极强的潜力。
黄仁勋在26日发布的一档播客节目中称,芯片产业是一个“充满活力、富有创业精神、高科技的现代产业”,中国拥有丰富的人才储备且内部竞争激烈,在芯片研发和制造方面极具潜力。他说:“中国落后美国几纳秒,所以我们必须去竞争。”
几纳秒?这是什么概念?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光跑几步的距离,短到可以忽略不计。但在全球芯片竞赛这个以毫秒、微秒,甚至纳秒计算胜负的战场上,这几乎就是“平手”的代名词。
这句话,直接戳破了美国政府苦心经营多年的“皇帝新衣”。他们以为筑起的高墙,能把中国永远挡在身后。但黄仁勋却告诉全世界:别闹了,墙那边的人,已经快追上你了,甚至马上就要并肩而行了。
白宫为何会彻夜难眠?
因为黄仁勋的发言,暴露了美国封锁政策的三大致命伤。
第一,封锁锁不住,反而加速了对手的进化。 美国政府的算盘很简单:掐断高端芯片供应,让中国的AI、超算、先进武器研发陷入停滞。但结果呢?他们逼出了一个全力以赴的中国。从华为的麒麟芯片回归,到一大批国产GPU、AI芯片的崛起,中国正在用举国之力,在被封锁的领域里杀出一条血路。这种背水一战的决心和爆发出的创新力,远比在安逸环境中要可怕得多。黄仁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因为他的竞争对手,正在这场封锁中变得空前强大。
华为首席执行官任正非说:“中国做芯片的公司很多,许多都做得不错,华为是其中一家。美国是夸大了华为的成绩,华为还没有这么厉害。要努力做才能达到他们的评价。”
第二,惩罚了自己,肥了谁? 美国的禁令,是一把双刃剑,但刀刃似乎更多地砍向了自己。像英伟达这样的美国企业,眼睁睁看着全球最大、增长最快的中国市场,被政策逼得无法销售最先进的产品。为了做生意,他们不得不费尽心思为中国市场特供降级版芯片。这不仅损失了巨额利润,更可能让中国客户习惯于特供版,未来即使放开,也可能不再需要美国原版。与此同时,美国之外的竞争对手,如韩国、日本,甚至中国本土企业,正在趁机填补空白。华盛顿想打击中国,结果却可能让自己的科技巨头在全球竞争中落后。
第三,最可怕的对手,是那个你无法预测的对手。 黄仁勋的“几纳秒”,更深层的含义是:中国正在走出一条与美国完全不同的技术路径。美国习惯于在现有赛道上不断升级,比如从7纳米到5纳米,再到3纳米。但中国在被逼无奈之下,可能会另辟蹊径,在芯粒技术、先进封装、新材料、甚至是全新的计算架构上实现“弯道超车”。这种“非对称”发展,让美国无法再用传统的尺子去衡量中国的距离。你不知道他会在哪个角落突然冒出来,给你致命一击。这种不确定性,才是最让白宫和硅谷感到恐惧的。
那么,这“几纳秒”的秘密,究竟是什么?
它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的技术指标,而是中国科技产业所展现出的惊人韧性和爆发力。
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全方位突破性进展,涵盖航天、人工智能、能源、生物医学及基础设施等多个前沿领域,多项成果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显著提升了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与全球影响力。
这个秘密,是无数工程师在实验室里日夜奋战的汗水;是庞大市场为创新提供的丰厚土壤;是面对打压时,整个国家拧成一股绳的决心。
黄仁勋看懂了。他作为局中人,比任何政客都清楚这场竞赛的真实面貌。他的话,与其说是对中国的赞美,不如说是对美国政府的严厉警告:你们正在用错误的策略,催生一个最强大的对手。
白宫的决策者们,如果真的彻夜难眠了,那他们思考的,或许不该是如何把墙砌得更高,而是该如何面对一个已经追到“几纳秒”之内的中国。因为当差距缩短到这个程度,任何封锁都失去了意义,唯一的出路,只有竞争。
而这,或许才是黄仁勋那句轻描淡写的话背后,最惊天的秘密。
来源:走进科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