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兵败,一姬妾在必死之局“反杀”皇帝,这算计堪称一绝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30 10:44 1

摘要:黄巢兵败,他那二十多个如花似玉的姬妾,被当作战利品,押到了皇帝唐僖宗面前。

一群亡国之奴,竟敢当众打脸九五之尊?

这事儿就发生在唐朝末年。

黄巢兵败,他那二十多个如花似玉的姬妾,被当作战利品,押到了皇帝唐僖宗面前。

那场面,本该是皇帝耀武扬威、痛斥反贼的高光时刻。

谁能想到,一个无名无姓的女人,竟在众目睽睽之下,只用一句话,就扒光了皇帝的底裤。

她到底说了什么,能让一个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当场社死,成为千古笑柄?

公元884年,成都。

胜利的号角吹得震天响,但空气里闻不到半点王师凯旋的豪迈,全是劫后余生的庆幸和一丝挥之不去的尴尬。

唐僖宗李儇,我们大唐帝国的合法CEO,此刻正站在高高的楼阁上,努力摆出一副威严的姿态。

他看着底下被捆成粽子的二十多个女人,清了清嗓子,准备发表胜利演说。

这些女人,曾是黄巢的枕边人。

现在,她们是李儇用来证明自己“又行了”的道具。

“尔等世受国恩,为何从贼?”

皇帝的声音,自带一种道德制高点的优越感。

翻译过来就是:我们老李家对你们多好啊,给你们太平日子过,你们这群小浪蹄子,居然跟着黄巢那个土匪造反,简直是喂不熟的白眼狼!

底下鸦雀无声。

女人们衣衫褴褛,面如死灰。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只是一场单方面的羞辱秀时,一个女人,猛地抬起了头。

她的眼神里没有恐惧,只有一种看透一切的冰冷。

她盯着楼上的皇帝,字字清晰地问道:

“陛下,当日黄巢攻入长安,官军百万,望风而溃。您身为天下之主,都放弃宗庙社稷,仓皇逃入西蜀。我们这些手无寸铁的弱女子,又能如何?您今天,又有什么资格来责备我们‘从贼’?”

这话一出,全场死寂。

风好像都停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从那个女人身上,齐刷刷地转向了楼上的皇帝。

那感觉,就像你在公司年会上,痛斥一个被开除的员工没有职业道德,结果他反手掏出一份你和秘书的开房记录。

太狠了。

这已经不是打脸了,这是把皇帝的脸按在地上,用鞋底子来回摩擦。

你不是问我们为什么“从贼”吗?

我倒想问问你,我们这些老百姓的保护神,您老人家当时跑啥呢?

这一问,直接把唐僖宗的“献俘”秀,变成了他的“追悼会”。

“忠诚”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一张牌坊。

风光的时候,谁都愿意立一个,显得自己特有品。

可一旦大厦将倾,这张牌坊,就是最先被拿去当柴烧的东西。

唐僖宗凭什么理直气壮地谈“国恩”?

他给过老百姓什么恩?

在他爹唐懿宗那会儿,朝廷就已经烂到了根子里。这位爷们儿,堪称大唐第一败家子,成天就知道开派对、拜佛祖,把国库折腾得比脸还干净。

老子败家,儿子接着作。

唐僖宗李儇,更是个玩物丧志的极品。他对马球的痴迷,简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他曾大言不惭地说:“朕要是去参加打马球的科举,肯定能中个状元!”

你听听,这是一个皇帝该说的话吗?

国家都烂成这样了,旱灾、蝗灾接连不断,老百姓都快饿得人吃人了,官府的税还一个子儿都不能少。

这叫“国恩”?

这他娘的叫“国仇”!

王仙芝、黄巢他们为什么反?真是天生的坏种吗?

狗屁!

但凡有口饱饭吃,谁愿意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造反?

这就像你老板天天跟你画大饼,说公司就是你的家,结果你妈生病他一分钱不借,还因为你请假扣你全勤奖。这时候他跟你谈“忠诚”,你不想啐他一脸唾沫?

那个女人心里门儿清。

所谓的“世受国恩”,不过是统治者画给底层的一张空头支票。

当你连我的命都保不住的时候,你凭什么要求我为你守节?

国家机器的本质,是一种契约。我纳税,你保我平安。

现在你撕毁了契约,自己跑路了,回头却指责我没有遵守契约精神?

这不就是流氓么!

她的那番话,撕掉的不仅是唐僖宗的脸皮,更是“忠诚”这块被统治者玩烂了的遮羞布。

平心而论,黄巢是个不折不扣的屠夫。

他打进广州,屠杀。

他攻陷长安,屠杀。

他兵败陈州,为了解决军粮问题,更是搞出了“捣磨寨”这种骇人听闻的吃人流水线,一天吃掉几千人。

他是个魔鬼,没人会否认。

但唐僖宗呢?

他是个懦夫。

黄巢大军还没到长安城下,他就带着一帮太监和亲信,屁滚尿流地跑了。

把满城文武和百万百姓,扔给了黄巢的屠刀。

一个皇帝,在敌人面前,没有组织抵抗,没有誓死守城,甚至连像样的掩护都不要了,第一个念头就是“跑”。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这是一种“只要我跑得快,耻辱就追不上我”的阿Q精神。

所以,成都城楼上的这场对峙,本质上,是一场缺席的对决。

是屠夫的精神代言人,和懦夫本尊的正面硬刚。

屠夫虽然残暴,但他敢作敢当,用暴力掀了桌子。

懦夫虽然顶着“正义”的名号,却连坐在牌桌上的勇气都没有。

唐僖宗为什么非要搞这场公开的羞辱大会?

他真的在乎这些女人的忠诚吗?

别逗了。

他是在演戏!演给全天下看!

他要通过羞辱黄巢的女人,来营造一种“我已经战胜了黄巢”的幻觉。

他要通过这种仪式,把自己从“逃跑皇帝”的耻辱柱上解下来,重新粉饰成一个“平定叛乱”的英雄。

这是一种典型的心理补偿。

一个人在某个方面越是缺失,就越是想在这个方面拼命证明自己。

唐僖宗在“勇气”和“担当”上输得一败涂地,所以他才要用最残酷、最公开的方式,去折磨一群无法反抗的女人,来找回他那点可怜的、早已碎成渣的帝王尊严。

可他万万没想到,一个弱女子的嘴,比刀子还锋利。

直接戳破了他所有的伪装。

咱们别急着给那个女人送上“巾帼英雄”的高帽子。

用我的话说,她不是什么英雄,她是个“人精”。

一个在生死关头,把人性算计到极致的聪明人。

你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假如你是她,你当时有几个选择?

选择一:跪地求饶,痛哭流涕,大骂黄巢不是人,高喊“陛下英明”。

有用吗?

屁用没有。

唐僖宗搞这场秀,就是要杀人立威的。你求饶,只会让他觉得更爽,然后照样下令把你弄死,顺便嘲笑你的软骨头。

选择二:保持沉默,咬紧牙关,任由羞辱。

这是一种选择,死得比较有尊严。

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你会在史书上留下名字吗?不会。你只会成为“黄巢姬妾二十余人”这个冰冷数字的一部分。

选择三:就是她所做的,当众反杀,直击要害。

我们用“人性底线推演”来分析一下。

她知道自己必死无疑。这是前提。

在一个必死的局里,一个聪明人思考的,就不再是“如何活下去”,而是“如何死得更有价值”。

怎么才算有价值?

A. 让你的敌人不痛快。

B. 让你的死,被后世记住。

她的那番话,完美地实现了这两点。

她精准地抓住了唐僖宗最大的痛点——“跑路”。

她用最平静的语气,说出了最诛心的话,把皇帝的胜利大典,变成了自己的封神舞台。

她不是在捍卫什么崇高的“道义”,她是在进行一场人生中最后的、也是最精彩的豪赌。

赌注是她的命,她要赢得的,是一个名垂青史的机会,和对手颜面扫地的永恒尴尬。

结果,她赌赢了。

我们今天之所以还在聊这个故事,不就是她那番话的功劳吗?

她用自己的死,在历史上刻下了一笔,顺便把唐僖宗牢牢地钉在了懦夫的耻辱柱上,一千多年都下不来。

这哪是英雄?这简直是顶级的人性博弈大师。

结语

说到底,这个故事的核心就一条:当权力自己都不要脸的时候,你凭什么要求被它抛弃的人为你守着那块贞节牌坊?

那个女人的惊天一问,与其说是质问唐僖宗,不如说是对所有虚伪的当权者,发出的一声跨越千年的嘲讽。

如果换做是你,在那个必死的局里,是选择沉默地死去,给自己留个体面;还是选择用最扎心的话,戳破皇帝的新衣,给自己换一个青史留名的机会?这到底是无畏的气节,还是一场精明的算计?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点赞、转发,关注我@长安聊历史,带你扒下更多历史的龙袍,看看里面的人性。

参考文献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六·唐纪七十二》

[后晋] 刘昫等,《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九·黄巢传》

[宋]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五十下·逆臣下·黄巢传》

来源:长安聊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