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润永靖 高质量发展新答卷②】环保攻坚守碧水:精准治污提质效 守护黄河Ⅱ类好水质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30 10:30 1

摘要:黄河奔腾,滋养千年。作为黄河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与关键节点,永靖县始终锚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以实干为笔、以担当为墨,在守护母亲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步履铿锵。

黄河奔腾,滋养千年。作为黄河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与关键节点,永靖县始终锚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以实干为笔、以担当为墨,在守护母亲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步履铿锵。

为全景展现永靖县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绿色产业培育、文旅深度融合、民生福祉提升等领域的生动实践与丰硕成果,永靖县融媒体中心特别推出系列报道《黄河润永靖 高质量发展新答卷》。挖掘发展亮点、讲述永靖故事,全方位呈现这座黄河岸边小城在新时代浪潮中,以黄河为脉、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坚定足迹与崭新面貌。今天播出第二期《【黄河润永靖 高质量发展新答卷②】环保攻坚守碧水:精准治污提质效 守护黄河Ⅱ类好水质》。

黄河之水滋养永靖大地,饮水安全关乎万家福祉。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永靖县生态环境局始终将水源地保护置于民生工作的核心位置,以“全链条、立体化”的水质保障体系为抓手,从源头防控到动态监测,从硬件升级到全民参与,用精准举措筑牢饮水安全防线,守护着黄河永靖段稳定达标的Ⅱ类好水质。

走进永靖县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3.13公里长的物理防护网沿着水源地边界整齐布设,26块醒目警示标识清晰标注着保护范围与禁止行为,11个高清监控探头24小时不间断运转,实时监控着违规取水、垃圾倾倒等潜在风险点。这片4.79平方公里的水源保护区,是永靖人“大水缸”的核心屏障,也是县生态环境局守护饮水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永靖县始终把水源地保护当作民生头等大事来抓,核心就是构建全链条、立体化的水质保障体系。”县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姬建强介绍,除了筑牢源头防控的“硬件防线”,在水质动态监测上,县生态环境局坚持“日常监测+专项抽检”双轨并行,确保水质安全可控。每天,刘家峡水库重点饮用水源水质自动综合监测站值班人员沿水源地周边开展巡查,细致排查周边环境隐患,自动监测设备每隔1小时对水质五参数进行分析,每隔4个小时对46个水质指标进行分析,24小时全覆盖监测52个水质指标。每月,还要采集3个关键点位的水样,送往实验室进行人工监测,与自动监测数据进行比对,保障数据质量,全面呈现水质变化情况,让任何水质异常都能第一时间被发现、处置。

如今,在严格的保护与监测下,永靖县水源地水质持续稳定向好,为黄河干流永靖段保持Ⅱ类标准提供了坚实支撑,更让全县群众喝上了“放心水”。而这份安心背后,不仅有当下的严格守护,更有未来的长远规划。

“下一步,我们打算在“数智化升级”与“全民协同护水”两大方向上再下功夫。”县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姬建强表示,在数智化监测转型层面,将紧跟国家“构建新一代智能感知网络”部署,对水源地现有监测设备实施系统性升级。通过集成物联网技术与智能传感设备,实现关键指标的24小时实时采集与传输,同时通过数据全流程溯源管控,确保监测数据“真、准、全”,为水质变化研判、污染溯源和应急响应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在全民参与体系构建层面,凝聚生态文明建设共识,联合乡镇、村社组建“水源地保护志愿队”,常态化开展巡查护水与科普宣传活动。组织群众、学生走进监测现场,直观感受智能水站运行、水质指标监测等流程,让公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守护者”。同时依托科普宣传强化公众生态意识,推动形成“专业监测+全民监督”的协同治理格局,凝聚起护水爱水的强大社会合力。

从物理防护到智慧监测,从专人守护到全民参与,永靖县生态环境局以始终紧绷的责任意识、精准务实的工作举措,持续守护着水源地的清洁与安全。未来,他们将继续以更严的标准、更实的行动,牢牢守住永靖人的“大水缸”,让黄河之水长清,让群众饮水更安心,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的“环保答卷”。

记者:司旭华 薛诚 马英安

编辑:王立燕

责任编辑:冯荣伟

审核:甘荣凤 司旭华 王安杰

来源:永靖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