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势力“蔚小理”的出海路径各具特色,步伐亦有差异。蔚来“换电先行”,主打差异化竞争,截至2025年其在欧洲累计建成的换电站已达60座;小鹏则选择与欧洲头部经销商集团Inchcape、Hedin深度合作;理想则将出海提升至2025年核心战略高度,于德国柏林落地研
如何实现从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的转变,如何实现企业价值与当地社会价值的融合将是中国车企走向世界,由中国企业转变为全球企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近些年,中国汽车企业的出海热情如火如荼。
新势力“蔚小理”的出海路径各具特色,步伐亦有差异。蔚来“换电先行”,主打差异化竞争,截至2025年其在欧洲累计建成的换电站已达60座;小鹏则选择与欧洲头部经销商集团Inchcape、Hedin深度合作;理想则将出海提升至2025年核心战略高度,于德国柏林落地研发中心,为海外拓展奠定技术基础。
相较于新势力,中国车企龙头比亚迪的出海布局更具纵深,已从单纯的“产品出海”迈入“产业链出海”的新阶段。自2017年在匈牙利科马罗姆落子工厂后,比亚迪进一步在当地布局动力电池组装厂;并计划于2025年底在塞格德投产其欧洲首座电动汽车整车厂。与此同时,比亚迪还规划将欧洲总部迁至布达佩斯,并同步配套设立研发实验室,构建起“生产+研发+总部”的欧洲全链条运营体系。
这一幕幕,正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征程的生动注脚。据中国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达128.4万辆,同比增长6.7%;进入2025年,1-8月出口量攀升至153.2万辆,同比增长87.3%,为全年的出海目标的达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出海已然成为中国车企寻求增长的核心风口。但出海之路从非坦途,在谈及核心挑战时,“文化差异”始终是企业频繁提及的关键词。团队沟通效率低下、本地人才流失严重、项目管理推进受阻……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导致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正成为企业出海进程的隐形障碍。不少车企负责人在谈及出海难题时都提到了中外思维方式的不同。
这便引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文化差异所导致的思维差异,真的有那么显著吗?
无论是前段时间正在电影院热映的电影《F1》、20年前的经典剧集《老友记》,还是百年前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笔下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当代中国的观众与读者却并不难理解其中人物的动机与思维逻辑。相反,对于同属中华文化的古代“二十四孝”中“郭巨埋儿”“卧冰求鲤”“恣蚊饱血”等故事,当代中国人往往更难理解其中人物的行为方式,更会觉得故事里诸多人物的行为逻辑极为抽象。
为何我们对当代国外故事的共情更为容易,对同根同源的古代故事却反而难以产生共鸣?答案或许正在于我们的身份本质——我们是浸润在现代思想与文化语境中的个体。
“现代”思想造就了现代世界。尽管文化背景各异,但当代人共享着相似的现代社会结构、价值观念与情感逻辑;而即便根植于同一文化脉络,现代人与古人在生活方式、认知框架与精神世界上的隔阂,早已远超不同当代文化间的差异。
那么,我们与国外的思维差异到底在哪里?用韦伯的概念,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冲突。
什么是工具理性?简而言之就是一件事怎么做才是最有效的。工具理性关注如何以最有效的方式实现特定的目标或结果,强调逻辑、效率和效果,往往忽视情感和道德等非理性因素。例如,在商业决策中,企业可能会选择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案,而不考虑其对员工或环境的影响,这就是工具理性的体现。而价值理性关注的是行为的动机和意义,强调伦理思考和道德判断。
自改革开放以来,工具理性在中国企业中无疑得到了广泛实践:企业普遍高度重视理性计算,并对高效率有着极致追求。这种以效率为核心、以量化为导向的思维让整个中国社会得以高效地运转,创造了巨量的工作机会,中国汽车也实现了高速发展。
然而,这一理念也带来了诸多弊端。在工具理性的指导下,一切问题都可以用利益计算,只要能找到办法规避惩罚。当这种片面追求经济价值、无视社会价值的逻辑被复制到海外市场时,便极易引发剧烈争议与冲突。从996工作制的广泛舆论热议到比亚迪在巴西引发的劳动纠纷,这些现象无不清晰折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两种价值观的冲突。
工具理性的另一大弊端,在于对人本身价值的严重漠视。人与人、人与组织之间的联结,也逐渐异化为冰冷的商业“供求关系”。在流水线式的制度规训下,个体被不断物化、工具化:每个岗位都有清晰的分工边界,人的行为被严格限定在既定规范之内。而为了将效率最大化,个体更被进一步简化为一套冷冰冰的量化指标——那些与核心目标无关的个人特质、情感需求等人文因素,均遭到系统性忽视。对个体而言,这无疑是一种机械且压抑的生存状态;但在工具理性的逻辑里,个体体验的牺牲恰恰是系统实现高效运转的“必然代价”。人存在的独特价值与意义正随着工具理性的渗透而不断消解。
此类问题并非中国企业独有,在国外企业中亦有迹可循。但历经数百年资本主义发展与市场迭代,如今许多发达国家的企业与社会,已普遍从“效率优先”转向追求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与环境价值的协同契合。
相较之下,中国企业在市场化进程中,不少仍处于价值维度相对单一、效率导向占据主导的发展阶段。这种侧重与全球当下的多元价值共识形成了强烈冲突,成为了不少中国车企出海的阻碍。
如何实现从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的转变,如何实现企业价值与当地社会价值的融合将是中国车企走向世界,由中国企业转变为全球企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值此背景下,10月24日-25日,“全球华人汽车精英联合年会暨‘中国拥抱世界’汽车产业创新论坛”将于上海举办。论坛将聚焦中国汽车海外发展的核心挑战,汇聚海内外行业嘉宾展开深度研讨,旨在为中国汽车全球化之路提供清晰的方向指引与策略参考。
10月24日-25日,不妨锁定这场高规格行业论坛,共同探寻中国车企应对全球化挑战的破局之道。
会议议程
2025年10月24日下午
2025年10月25日上午
2025年10月25日下午
参会咨询及报名
联系人:唐江
邮箱:tangj@cats.net.cn
来源:汽车人才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