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半导体战争III:造一个芯片帝国到底有多难?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30 09:12 1

摘要:目前三星电子已占全球DRAM内存芯片市场44.5%的份额;公司还是全球先进制程上仅次于台积电的晶圆厂。公司的面板份额世界第一,多业务的扩张和领先发展铸就了三星第一大半导体公司的地位。其成功背后可以说是韩国崛起的缩影。

“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难。”

韩国崛起:东亚的迭代

2017年半导体产业,韩国人缔造了一项新的记录。

这项记录就是三星将英特尔挤下全球半导体营收龙头的宝座。英特尔自1992年以来连续25年“全球第一大半导体厂”的名头就此让位。

目前三星电子已占全球DRAM内存芯片市场44.5%的份额;公司还是全球先进制程上仅次于台积电的晶圆厂。公司的面板份额世界第一,多业务的扩张和领先发展铸就了三星第一大半导体公司的地位。其成功背后可以说是韩国崛起的缩影。

随着20世纪70年代中东石油危机以及韩国工资水平的提高,韩国轻工业产品出口比率大幅下降,外债也上升到危险的水平,韩国经济受到威胁。

为此,韩国政府在1973年宣布了“重工业促进计划”——模仿和跟进日本。1975年,韩国政府公布了扶持半导体产业的六年计划,强调实现电子配件及半导体生产的本土化。在半导体产业化的过程中,韩国政府推进“政府+大财团”的经济发展模式,并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的举国体制。

《经济学人》在1995年的文章中评论称,20世纪80年代韩国工业的发展得益于重工业促进计划,由于如此庞大的资源集中于少数财团,他们可以迅速进入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并最终克服生产初期巨大的财务损失。

1983年是韩国半导体产业的历史转折点。

前三星集团首席执行官李秉哲(Lee Byung Chul)在1983年2月决定对内存芯片生产进行大规模投资。这被认为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当时韩国十分简陋1983年整个半导体生产中晶圆加工的份额也仅为4.3%。

三星制定了一个详细的计划——公司全部半导体产品中大约50%应该是DRAM。追求实现规模经济和成本的竞争力。

1983年,三星在京畿道器兴地区建成首个芯片厂,并开始了接下来的一系列动作。三星电子先向当时遇到资金问题的美光(Micron)公司购买64K DRAM技术,再从日本夏普采购加工工艺,此外,还取得了夏普“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的许可协议。挖日本和美国人才的时候更是毫不手软,3倍工资+豪车+豪宅悉数奉上。

1984年,三星成立第一座现代化芯片厂,用来批量生产研发成功的64K DRAM,当年秋天就出口到了美国。1985年得到英特尔扶持,迅速开发了1M DRAM。

三星的成功,也让政府更放心的全力配合。由韩国电子通信研究所牵头,联合三星、LG、现代与韩国六所大学,“官产学”一起对4M DRAM进行技术攻关。该项目持续三年,研发费用达1.1亿美元,韩国政府便承担了57%。随后韩国政府还推动了16M/64M DRAM的合作开发项目。1983-1987年间,韩国政府投入3.46亿美元,并带动20亿美元的民间投资,抓住了美国打压日本的窗口期,成功篡位。

1988年,三星研发4M Dram成功,研发速度落后日本半年,但这也是历史上最后一次落后。之后的5年间,趁着日本房地产泡沫的巨大破灭,三星大量从东芝、NEC等巨头引进技术人员,并在1992年第一个研发出64M DRAM,超越NEC,登顶世界第一大DRAM厂商。

房地产害人不浅哪!!!~~

聊半导体,东亚地区绕不过去;聊东亚半导体,tw地区必须要谈。

半导体产业每年需投入大量资本支出,用于设备与技术的开发。摩尔定律是支撑半导体产业大额资金最重要的定力——当然,这份定律马上要走到终点了。台积电已经在投研发2nm的工艺技术,人类的下一步会走向何方?也许台积电会给人类答案。这家全球晶圆厂NO.1,在世界的影响力无人能比。

台积电对台湾有多重要呢?它的存在,能让台湾新生人口增长1%;在台湾股市中,它一个人就占据了20%的总市值;整个半导体板块73家公司,它一个人占据74%的市值份额。它是全球前十大市值的公司,并且我相信未来还会不断成长,因为人类将从碳基转为硅基。

台积电的伟大成就都起源于1974年的台北市南阳街的小欣欣豆浆店中,一场伟大的早餐会。

1974年2月,在台北市的豆浆店里,云集了一大批政府人员,以及来自于美国的无线电公司(RCA)研究室主任,潘文渊。

潘文渊提出发展积体电路(IC)技术,是帮助台湾产业往高科技转型最有机会的方式,也获得了官员的一致认同。之后,他在圆山饭店闭关10天,写下【集成电话计划草案】,催生了台积电、联电等晶圆厂。

谈到台积电,要从1986年说起,要从大洋彼岸的德州仪器说起,要从张忠谋说起。

这位亚洲半导体史上的神人,率先探索了Fab和Fabless两种不同的业务模式,直接驱动了半导体30年的繁荣。自从1983年离开德州仪器三号人物的位置之后,他一直潜在台湾“工研院”担任院长一职。坐了2年办公室后,56岁的老人决定创业一把——这年纪比任正非下海还晚。

台积电的成功,离不开张忠谋对于一整套美国制度、体系和人才的移植。与任正非一样,他们都是“美国”的粉丝。

德州仪器的管理架构;

来自于AMD、惠普和美国各所常春藤的高级人才;

以及最重要的美国订单。

看到美国对于日本的打压,张忠谋嗅到了机会,率先提出“代工”的大胆设想——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型的工作我来做,美国公司你只需要设计,保留高利润率。这样一来,日本和韩国的产品也就不比你美国品牌便宜多少啦!这套模式后来还直接启发了苹果的成功。如果没有台积电和富士康,如今的苹果不会是这样的一个怪物。

台积电的成功除了张忠谋的远见以外,对于人才和技术的依赖才是成功的关键。在30多年发展的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技术突破都来自于对于研发线路的准确判断——2004年,突破铜制程技术逆袭IBM。2005年与阿斯麦尔(ASML)突破湿法光刻机技术,一举击落日本的干法光刻机巨头们,从此在半导体代工领域与ASML一骑绝尘。

后来的后来,4G时代和苹果的崛起,铸就了如今半导体的超级巨人台积电。充沛的自由现金流和利润使得台积电得以一路燃烧研发经费,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这差距有多大呢?全球竞争对手当中,英特尔、格罗方德、联电等对手均已经放弃先进制程技术的投入。

目前在7nm、5nm甚至3nm赛道上狂奔的,只剩下台积电、三星和浦东张江中芯国际了。

来源:厉害财经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