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案记丨一片桑苗,两代心结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30 09:19 1

摘要:到达争议地块时,双方当事人早已等候在地头。原告指着地里参差不齐的桑苗:“法官你看,这是今年第三次补种了。”话音里透着无奈。

山间的晨雾还未散去

巡回审判车已经行驶在

蜿蜒的盘山公路上

今天

我要赶往广西鹿寨县拉沟乡

审理一起特殊的案件——

一位八旬老人

多次拔除邻居家桑苗引发的纠纷

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行动不便

我们决定将法庭“搬”到村头

就地开展巡回审判

案件材料在手中沉甸甸的

我的心也不轻松

这起案件看似简单

却牵涉着农村最复杂的土地心结

01

泛黄地契与新生桑苗

到达争议地块时,双方当事人早已等候在地头。原告指着地里参差不齐的桑苗:“法官你看,这是今年第三次补种了。”话音里透着无奈。

看着被告老人,让我想起送达时那一幕——她默默从房间的抽屉里拿出一个布包,层层打开后,里面是一张泛黄的民国地契,“这地,本来就是我家的。”她喃喃说道,眼里有着说不尽的委屈。

我蹲下身,仔细查看土壤里新旧交错的苗木痕迹。新种的桑苗略显稚嫩,而旁边几株老桑树却已枝繁叶茂。

“法官,这块地两家争了几十年了。”村支书轻声告诉我,“老人总觉得地是祖产,而对方实际种了十几年,都有感情。”

这一刻我明白,我们真正要解决的,远不止3900株桑苗的赔偿问题,而是如何解开这段缠绕多年的历史心结。

02

法槌下的温度

巡回审判车内,国徽高悬。

庭审中,双方情绪一度激动。我没有急于推进庭审程序,而是留出时间让双方把积压多年的话说出来,耐心倾听每一句倾诉。

在农村,许多当事人一辈子可能只进一次法庭,他们需要的不仅是一纸判决,更是一个说理的平台。

“我们理解您对土地的感情,但维权要走合法途径。”我轻声解释着法律边界,同时也在寻找调解的突破口。

随后,我采取了“背对背”调解方式,先与老人子女沟通,又做原告工作,希望赔偿数额能考虑老人实际情况。

03

从“争地”到“解心结”

两个小时的调解数度陷入僵局。

“拔苗确实是我不对。”老人最终松口。我立即抓住这个转机,最终被告同意赔偿,但提出要先处理好土地权属问题。

庭审结束后,老人突然抓住我手腕:“老妹,你们专门跑下来开庭,我们老百姓心里暖和。”这句朴实的话语,我深深体会到“巡回审判”四个字的分量——它不只是移动的法庭,更是连接司法与民心的桥梁。

04

深夜来电

“法官,现在还能调解吗?”9月24日晚,我接到被告老人孩子的电话。第二天,我约上村干部再次进村。经过耐心劝说,原告最终接受2000元赔偿方案,土地确权问题则等待政府部门进一步处理。

看着双方握手言和,我深深体会到:基层法官办的不仅是案件,更是民心,我们既要当好法律的守护者,更要做好民心的温暖者。

车行山间,雾气已散

争议地上的桑苗

还会继续生长

而我们希望今天播下的法治种子

也能在乡亲们心中

静静发芽,生生不息

来源:鹿寨县人民法院

来源: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