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销售优势到自研领先,可孚医疗借H股发力全球市场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30 09:13 1

摘要:自2021年登陆创业板以来,可孚医疗(301087.SZ)已经从以电商见长的销售型企业,成长为研发、生产、销售一体的消费医疗器械龙头。

作者 | 谌食其

A+H浪潮下,上市公司迎来二次创业、跨越式发展的机遇。

自2021年登陆创业板以来,可孚医疗(301087.SZ)已经从以电商见长的销售型企业,成长为研发、生产、销售一体的消费医疗器械龙头。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2024年可孚医疗家用医疗器械销售额全国第二,仅次于上市17年的鱼跃医疗。

如今,可孚医疗又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全球市场。

2025年8月30日,可孚医疗递交港股招股书,拟再次借力资本市场,布局国际市场、人工智能。

此次港股IPO能够像4年前创业板上市一样,为可孚医疗后续发展打开新局面吗?

上市成功布局自有产能

从“好护士”夫妻店走到2021年上市,可孚一共花了14年,成长为一家以电商见长的销售型企业。

作为最早一批取得互联网B2C许可的企业,可孚医疗成功把握住“双十一”“618”等购物大促节点,血压计、体温计、轮椅、口罩等众多品类在电商平台销量居前。

从零售出身到网店风口,可孚医疗早期的经营模式,主要采取“自有品牌专业零售商经营模式”(SPA),也就是品牌自有、生产外包,类似于优衣库。

在风口期,这种模式是可孚医疗不受产能掣肘而快速起量的关键,但也限制了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相对于服装、美妆等行业,医疗器械对技术、质量、资质要求更高,生产端往往会留存较高的附加值。

例如,2020年,可孚医疗助听器产品“自有产品自产”的销售单价为69.43元,毛利率53.77%;“自有品牌外购”的销售单价更高,为106.59元,但毛利率仅有27.39%。

此外,外购模式的响应速度也是个问题。市场端即便“嗅”到了网络爆款需求,也往往等不及协调生产端的研发与量产,有可能坐失市场先机。

在代理方面,欧姆龙的血压计、罗氏的血糖仪、稳健的纱布绷带,都曾给可孚医疗带来过不小的销量;甚至2021年上市时,可孚医疗的呼吸机、理疗仪两个大品类,都还是主要做瑞思迈和仙鹤的代理。

问题是,代理业务对于可孚品牌的发展并无太大帮助,这些大品牌非但有较高的议价权,甚至存在更换代理商的风险。

2016年,阿里健康大药房、京东大药房双双上线,直通品牌方的平台自营电商对各路店铺构成了直接的替代威胁。

2018年,天猫“可孚医疗旗舰店”的主体变更为阿里健康大药房医药,并开展“直发供货模式”。

2021年的招股书中,可孚医疗将供应商不能持续合作、相关客户无法续约、与阿里健康不能持续合作等都列入了“特别风险提示”。

解决上述风险并谋求进一步发展的策略并不复杂——自研、自产,强化自主品牌。也就是招股书所说的,“加大产品的研发创新力度,进一步扩大自主生产规模,完善和拓展销售渠道,加强公司品牌建设,保持公司核心竞争优势,发展成为具有综合竞争实力的医疗器械企业”。

其实,可孚医疗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

2018年,可孚医疗开始布局体温计、血压计、口罩等简单产品的自有产能。2018年—2020年,公司自产产品营收占比分别达到22.25%、26.11%、51.13%,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2021年10月,可孚医疗成功上市,募集资金净额35.27亿元,超募资金多达25.20亿元。

随后,可孚医疗不仅IPO项目建设顺利,还凭借超募资金,在产品研发、后续产能升级乃至对外收购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自研自产构筑竞争优势

对于力求进步的企业来说,上市是极其重要的发展机遇,而不是资本变现的窗口。

2022年末,可孚医疗IPO的三个主要项目皆如期完成,其中,长沙生产基地项目和湘阴产业园区节余7663.91万元,且后续经营皆达到预期效益。

纵使资金尚有结余,可孚医疗的自建新产能仍优于业内主流水平。

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企业、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湖南智能制造标杆车间、湖南省先进制造工厂……一系列国家级、省级制造领域的荣誉,足以证明可孚医疗在生产工艺、智能化方面已走到了业内前列。

2024年,可孚医疗自产自有品牌产品收入达17.51亿元,营收占比57.7%;采购自有品牌产品收入、第三方品牌转售收入的营收占比分别为15.8%、17.3%。

伴随研发中心项目的建设,可孚医疗研发队伍快速壮大,专利数量快速攀升。2025年6月末,已拥有专利676项,为公司上市时157项专利的4倍有余。

《中国医疗设备》杂志发表的“2024中国医疗器械研发综合实力排行榜”显示,可孚医疗排名第32位,甚至超过了消费医疗器械“一哥”鱼跃医疗(第36位)。

上市4年来,可孚医疗在研发、生产两个领域,皆达到了消费医疗器械行业内的领先水平。

更关键的是,可孚医疗已形成了营销、研发、生产三个环节的联动,市场导向型的产品开发策略正逐步发挥魅力。

配备超大屏的血糖仪旨在解决老年用户“看不清”的痛点,无痕的“隐形”创可贴满足年轻用户的“爱美”需求……

目前,可孚医疗产品超200种、品规超10000个。公司每年推出逾百种新产品/品规,满足市场端发现的一个又一个特定用户群体的差异化偏好。

此外,可孚医疗厚积薄发的几个专门研发团队,为公司带来了大幅改变业务格局的机遇。

在上市前,可孚医疗呼吸支持类业务主要在代理瑞思迈、欧姆龙甚至是鱼跃的产品。其中,呼吸机是可孚医疗产品矩阵中单价最高、技术含量最大的产品,2020年代理品牌销售收入达94.15%,相当于是在帮瑞思迈做销售。

近年,可孚医疗专门组建了呼吸支持研发团队,并引入了该领域的知名学者羊全钢带队。

2024年,公司已积累了足足35项相关专利,并推出了自己的呼吸机产品。其中,“全自动+物联网”呼吸机品类,就是瑞迈特、鱼跃等知名品牌的“拳头”尖端产品。

也就是说,短短4年间,可孚医疗在呼吸机这一技术壁垒颇高的领域,已拿出了能完全对标业内头部品牌的产品。

2024年7月,可孚医疗战略性终止第三方品牌呼吸机的代理业务。

2025年中报,可孚医疗未单列呼吸支持类收入的体量,但在文字部分却明确表示 “自主研发的呼吸机自第二季度起销售放量,增速显著提升”。

这无疑将助推公司自产产品占比的进一步提升,进而推动公司后续业绩增长。

此外,呼吸机相关技术的突破,也将推动公司在制氧机、雾化器等产品上的升级,并进一步强化公司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背背佳运营渐入佳境

在短视频快速兴起的这些年,不少“淘系电商”遭遇空前挑战和冲击。

但对于管理优秀、市场嗅觉敏锐的企业而言,反而迎来了摆脱单一渠道依赖、实现进一步增长的大好机遇。

2020年,可孚医疗对第一大客户“阿里系统”销售额6.21亿元,收入占比26.15%;2024年,对第一大客户销售5.64亿元,收入占比降至18.92%。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可孚医疗在抖音平台12种产品销售第一,另24种产品销量达到前三。

港股招股书显示,可孚医疗在天猫、抖音、小红书的粉丝总量已近1000万人。

更关键的是,在直播时代,可孚医疗并没有随大流去“追捧”大牌带货主播或是头部KOL,而是一步步扶持员工参与直播带货。

这不仅避免了KOL依赖的问题,更使得直播受众成为可孚品牌的直接粉丝,建立了更为稳固可控的营销模式甚至粉丝基础。

“背背佳”品牌的成功运营,就是可孚医疗近年销售端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

作为众多80、90后的童年记忆之一,“背背佳”曾因魔性的电视广告和家长的强掌控欲而红极一时。后因其穿戴体验欠佳、医学支撑薄弱而受时代抛弃,在主流视野中逐渐消失。

2020年左右,可孚医疗发现“背背佳”的销售竟然逐步在网络上起量,而且消费者大多不是家长,使用者也不是儿童,而是年轻爱美的“都市女性”。

察觉到这一市场机遇后,可孚医疗果断对“背背佳”的品牌持有方“橡果国际”发动收购。

2022年,可孚医疗成功拿下“背背佳”品牌,并迅速开启了一系列调整。

以前,“背背佳”被定位为防治儿童驼背的类器械产品;而可孚医疗则强调“健康美学”,将“背背佳”重新定义为用于科学塑形的“矫姿带”。

作为持有307项注册证的医疗器械“大厂”,可孚医疗却根本没有去让“背背佳”往医疗器械上发展,甚至没有出现在2024年年报披露的注册证申请名单之列。

以医疗保健类消费产品定义后,“背背佳”摆脱了学术、疗效、广告方面的一系列争议,堂堂正正开展“体态美”宣传。

同时,可孚医疗鼓励消费者“尝试穿戴”,并开通了“退货包邮”、“极速退款”等服务。也就是说,如果消费者觉得“背背佳”没有效果,可以0成本退货。

此举虽然不能解决专家们的疗效质疑,却直接消除了消费者在做购买决策时的效果疑虑。

在嘴上退让的同时,可孚医疗却并未放弃对“背背佳”的研发。

透气高弹背带、可调整松紧功能乃至背部龙骨支撑,“背背佳”近年频繁推陈出新,有效强化了产品的舒适性。

此外,通过自研、临床、院校合作,可孚医疗已在筹备注入AI检测功能的下一代矫姿带产品。

一旦产品成功落地,“赛博背背佳”很有希望以IVD产品的身份,去争取20多年都未能拿下的医疗器械注册证。

2024年,可孚医疗矫姿带收入达5个亿,作为产品代名词的“背背佳”的市占率高居第一。

从普遍负面印象的童年回忆到时尚矫姿带,“背背佳”取得了巨大成功,也充分证明了可孚医疗的营销能力和品牌运营能力。

海外市场大有可为

上市4年来,可孚医疗已经明显上了一个台阶,从以电商见长的销售型企业成长为研产销一体的消费医疗器械龙头。

2024年,可孚医疗家用医疗器械销售额已经排名全国第二。

此时,可孚医疗又瞄准了全球市场,准备扬帆出海。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2024年全球家用医疗器械市场足有1182亿美元,是不折不扣千亿美元级别的超大市场。

欧美发达国家老龄化程度高、消费能力强,市场体量庞大;第三世界国家发展迅速、居民健康需求亦随经济发展持续释放,展现了良好的增长潜力。

目前,可孚医疗虽海外收入占比不高,但伴随跨境电商,公司产品已远销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等60余个国家和地区,“已累计为全球5000万个家庭提供了多样化产品和服务”。

在此基础上,可孚医疗并未采取宽泛的全球化布局,而是聚焦于欧洲、东南亚两个重点区域市场,采取成熟市场与新兴市场结合的策略,进行新一轮国际市场拓展。

具体而言,可孚医疗拟组建本地化的产品开发与营销团队,在发挥已有竞争优势的同时,定制化的推出更适合当地消费者的销售、宣传策略和产品矩阵,以实现区域市场的加速渗透乃至形成国际品牌。

目前,在可孚医疗港股招股书上,募投项目的详细内容仍处于待“编纂(编撰)”状态。

但是,从港股上市这一动作本身而言,无非是利用国际化融资平台,拓宽资金渠道,提升全球品牌影响力,加速战略扩张。

不难预期,可孚医疗的全球拓展,将会是一个不吝惜前期投入、重本地化和品牌打造的“精心”策略。

借力港股市场,可孚医疗的出海前景令人期待。

来源:湘股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