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秋佳节将至,为深化节日教育内涵,厚植师生家国情怀,运城市人民路学校于9月28日举办“中秋邀月雅集”。全体语文教师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秋节的“正确打开方式”,旨在为师生打造一个富有文化内涵与仪式感的节日体验平台,让大家在亲身参与中,深度感受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中秋佳节将至,为深化节日教育内涵,厚植师生家国情怀,运城市人民路学校于9月28日举办“中秋邀月雅集”。全体语文教师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秋节的“正确打开方式”,旨在为师生打造一个富有文化内涵与仪式感的节日体验平台,让大家在亲身参与中,深度感受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聚焦现实痛点
共话节日教育新路径
活动现场清香袅袅、瓜果飘香、月饼呈祥,教师们在温馨雅致的氛围中,开启了一场浸润身心的文化之旅。主持人李洁主任以轻松活泼的方式开场,巧妙点出当前中秋主题教育可能面临的“复制粘贴”困境——怎样才能不让中秋节只停留在“月饼吃一圈,假期放三天”的浅层层面?怎样才能让关于中秋节的一首首儿歌、一个个故事实现系统化、结构化?这番话道出了许多老师的共同心声,也自然引出本次分享会的核心议题:如何让中秋教育超越表层体验,真正触及文化内核,让传统文化切实走进学生心灵。
解码课程内核
构建文化育人新载体
在全体教师的期待中,党支部书记、校长周灵梅作为“课程总设计师”登场,正式发布其精心研发的中秋节日课程。该课程以“给月亮过生日”为创意锚点搭建课程框架,既兼顾趣味性与思维性,又通过结构化、课程化设计,把零散中秋元素转化为有机教学体系:从《月亮,生日快乐》等绘本切入,引导教师借故事激发学生想象力;借助《钓个月亮当皮球》等儿歌,示范用韵律感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最后以《水调歌头》等经典诗歌为载体,教会教师挖掘诗词文化内涵、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这套兼具实操性与文化深度的“教学法宝”,不仅是一次教学示范,更是课程理念的生动诠释——让传统文化可感知、可体验、可传承,让“文化自信”的种子在师生具身参与中自然生长。
推动课堂转化
赋能教学实践新行动
雅集现场,老师们热情互动,诵读声与交流声交织,雅致与活力共融;大家以声传情吟咏中秋诗韵,在饱含温度的声音里感受中秋诗意,也让节日文化传承思路愈发清晰。老师们纷纷表示,这套课程体系兼具理论高度与实操价值,为破解节日教学难题提供了明确路径。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老师们将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进行二次创作,精准设计教学环节。这份对月亮的浪漫想象、对文化传承的使命,也将借着这样多元的课堂,如月光般洒进每个孩子心里,照亮他们认识传统、热爱家国的道路。
这场秋雨中的雅集,恰似传统文化在教育沃土上播下的一粒种子。它预示着,节日课程的建设从不是一次性活动,而是一场需要久久为功的持续耕耘。未来,运城市人民路学校将持续深耕传统文化育人路径,让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成为学生涵养文化自信、提升综合素养的重要载体。
【来源:运城市人民路学校】
来源:十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