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句感动亿万国人的话,出自牺牲时不满19岁的陈祥榕烈士。他的长眠之地——康西瓦烈士陵园,坐落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的喀喇昆仑山腹地,海拔4280米,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烈士陵园。由于位置偏远、海拔高、气候严寒,许多烈士亲属难以抵达,因此
◆康西瓦烈士陵园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烈士陵园。由于位置偏远、海拔高、气候严寒,许多烈士亲属难以抵达,因此它也被称为“最孤独的烈士陵园”。
◆2021年6月,新疆军区、地方政府、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检察机关等多方联合推动,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对康西瓦烈士陵园进行了全面修缮。
◆检察机关创新推行“公益诉讼+”模式,积极汇聚军队和群众力量,让保护成为社会自觉。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句感动亿万国人的话,出自牺牲时不满19岁的陈祥榕烈士。他的长眠之地——康西瓦烈士陵园,坐落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的喀喇昆仑山腹地,海拔4280米,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烈士陵园。由于位置偏远、海拔高、气候严寒,许多烈士亲属难以抵达,因此它也被称为“最孤独的烈士陵园”。
为祭奠英烈,记者从和田市区出发,驱车近8小时,才抵达海拔近4000米的赛图拉镇。次日再行1个多小时,康西瓦烈士陵园终于浮现在视野中。这里距北京4834公里,“不远万里”这个词,在这一刻显得如此具体而真切。站在昆仑之巅,远眺巍巍山河,耳边仿佛传来清晰而坚定的声音:“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
一路上,“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弘扬喀喇昆仑精神”等标语不时掠过眼前。远方昆仑山脉巍峨逶迤,雪顶苍茫如戴银冠,而在群山的深处,正安卧着那座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虽然寒风凛冽,却早已有人前来祭扫。他们携着鲜花与敬意,带来告慰与铭记,也悄然唤醒一段段不曾褪色的记忆。
12岁女孩带了一袋橘子
一对带着橘子和鲜花前来祭奠的母女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我叫吕书墨,来自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刚刚小学毕业。”这个暑假,12岁的吕书墨和妈妈专程来到康西瓦,“二年级时,老师给我们看了戍边烈士的视频,很多同学都哭了。陈祥榕烈士生前喜欢吃橘子,这个细节我一直记得。”
吕书墨走到陈祥榕烈士墓前,郑重地摆上几个橘子。“看到好多烈士牺牲时还不到20岁,比我大不了多少,我心里特别难受。”吕书墨说。她的母亲站在一旁悄然拭泪:“她从小受我影响,一直对这些格外关注。”
在无名烈士碑前,吕书墨取出手帕,认真地擦拭着碑面。“他们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真的太可惜了。”她轻声说道,返回深圳后,她打算把康西瓦的故事讲给同学听,“我要让更多人知道,有人曾为我们付出了生命。”
“我的梦想是考上哈工大或者西工大,我想参与制造火箭、导弹,为祖国的强大出一份力。”吕书墨语气坚定地告诉记者。对她来说,这不仅是一次远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场成长的宣誓。
另一位是今年刚退役的军人,在自驾进藏途中特意绕道康西瓦。他从喀什出发,历经两三天才抵达这座海拔4000多米的烈士陵园。在平原服役的他对这里的烈士充满敬意:“真的非常不容易。”临别前,他将自己唯一的一枚“国防服役”徽章轻轻放在烈士墓前。
这样感人的场景时常在烈士陵园上演。据讲解员介绍,烈士陵园设立于1965年,安葬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78名烈士,以及30名因公牺牲或病故的卫国戍边官兵,其中包括2020年牺牲的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等4位戍边英雄。
曾经的康西瓦并非如今这番模样。
“最早的坟茔是用石头垒的,墓碑也是石质的。”讲解员回忆道。改变发生在2021年6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为落实“尊崇英雄、缅怀英烈”的重要指示,新疆军区、地方政府、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检察机关等多方联合推动,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对康西瓦烈士陵园进行了全面修缮。
如今,前来祭奠的人明显增多。“尤其是在自驾游高峰期,很多人会顺着219国道前来。”最让讲解员动容的是今年5月从四川自驾而来的一对70多岁的老人,他们是这里一位烈士的侄子。那天,老人跪在墓前失声痛哭:“小叔,对不起,我来晚了。”早年他们已知亲人在新疆牺牲,但直到2015年才通过一位战友得知其安葬于此,今年“五一”终于成行。
捍卫不容玷污的英烈尊严
康西瓦烈士陵园之所以引起人们关注,除了写出“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陈祥榕安葬在这里,还源于一起网络侮辱英烈案件。据皮山县检察院检察官助理祖丽胡玛尔·努尔麦麦提介绍,2021年,网民李某为博取流量,在康西瓦烈士陵园内踩踏刻有烈士姓名的石碑底座及陈祥榕烈士墓碑,并用手比划“手枪状”对准墓碑摆拍,随后将照片发布至网络平台。这些图片迅速传播,引发公众强烈愤慨,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刚接手案件时,我心里确实没底。”办案检察官,现任策勒县检察院党组书记、副检察长孙莉洁回忆道,“这是当时全国第二例类似案件。虽然江苏省检察机关曾办理‘辣笔小球’诋毁卫国戍边英雄案,但我们只能通过公开报道进行侧面了解,无法直接参考证据和法律适用细节。更棘手的是,犯罪嫌疑人李某起初完全否认罪行,坚称自己的行为不构成侮辱。”
面对这一复杂情况,新疆三级检察机关迅速联动,自治区检察院高度重视,指派业务骨干全程指导办案。针对李某的辩解,办案团队重点分析了他的两个动作:一是在烈士墓前以手比枪,二是用脚踩踏墓碑底座。根据社会普遍认知,比划手枪手势通常带有“击毙”意味,常见于儿童打闹中,具有明显的蔑视和侮辱含义。而烈士墓碑基座,本是公众祭奠时虔诚瞻仰、用手帕擦拭或敬献食物之处,而李某用脚踩踏,明显构成对英烈尊严的践踏。经深入分析,检察机关认定该行为属于对英烈的严重侮辱。
开庭前,办案团队精心准备,查阅大量关于康西瓦烈士陵园及陈祥榕烈士生平和战斗的资料,并制作成短片。“视频播出后效果显著,不少观众感动落泪,对英雄挺身而出、献出生命的事迹产生更深敬意,同时也更加认清李某行为的违法性。”孙莉洁说。
“这种做法既借助公开审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也以真实而庄严的影像促使被告人认识错误。”皮山县检察院检察官助理麦尔旦·赛迪说。李某最终当庭认罪,承认自己实施了侮辱英烈的违法犯罪行为。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检察院和田分院(下称“和田地区检察分院”)第六检察部主任、三级高级检察官姜永智介绍,经征询陈祥榕母亲意见,其同意由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该院依法承办该部分诉讼,请求判令李某公开道歉、消除影响。2021年10月,李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在国家级媒体公开道歉。
“该案是新疆首例英烈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也是捍卫英烈权益的典型范例。”姜永智表示。2020年,随着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推进,尤其是在英烈保护领域开展专项监督后,这座全国海拔最高的烈士陵园开始受到重点关注。
同年,和田地区检察分院与皮山县检察院干警会同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赴烈士陵园实地勘验,发现因权责不明、未实施分级保护,康西瓦烈士陵园存在一系列问题:纪念碑外饰黑瓷砖剥落,墓体多为石块水泥砌筑,围墙结构不稳,园内设施破损老化,加之宣传教育不足,红色资源的精神价值未能充分彰显。
2021年李某案件发生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检察院与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英烈保护处积极沟通,召开专题座谈会厘清职责,通过磋商明确整改路径。经持续跟踪监督,康西瓦烈士陵园最终得以全面修缮。
从陵园修缮到红色传承
“我前后去了康西瓦十余次,单程就要七八个小时。”姜永智说,“那里海拔4280米,我们带着氧气瓶上山,有时会遇到车辆故障、交通管制等各种突发状况,但我们必须坚持。”每一次抵达,都是一次对初心的回望;每一次站立在这片土地,都更深刻理解“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背后的千钧重量。
姜永智坦言,办理英雄烈士保护案件起初只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但当他看到康西瓦烈士陵园如今庄严整肃的模样,内心格外触动。许多看似微小的努力,最终汇聚成真正的改变:检察公益诉讼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且深远的。
如今,康西瓦烈士陵园纪念碑庄严肃穆,老旧设施已更新换代,平日由当地护边员定期巡查,并设置了文明祭扫警示牌,宣传教育功能也得到了强化。
姜永智还注意到,在陵园之外,和田地区仍有一些散葬烈士墓散布在偏远区域。因管理薄弱,这些墓地常面临环境破损、信息缺失、保护边界不清等问题,部分烈士姓名湮没无闻,成了“无名英雄”……和田检察机关依托公益诉讼检察职能,通过制发检察建议,推动行政机关修缮墓体、划定保护范围、为无名者“寻名立传”。如今,这些曾被遗忘的角落已重归肃穆,清晰的碑文静静诉说着英雄往事,如同“散落的星辰”重新闪耀在人民的记忆中。
除了捍卫英烈名誉,和田检察机关还聚焦军人军属的“现实困境”:针对部分退役军人家庭未按规定悬挂光荣牌、公共场所“军人优先”落实不到位、优待证办理进度滞后等问题,开展专项督促整治。如今,“军人优先”标识已在公共场所全面覆盖,优待证办理效率显著提升,“尊崇军人”正从理念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现实。
然而,仅靠检察机关难以完全破解“发现难、监管散、修复慢”的困境。和田地区检察分院党组书记、副检察长麻玉江介绍,检察机关创新推行“公益诉讼+”模式,积极汇聚军队和群众力量,让保护成为社会自觉。2024年,和田地区检察分院与乌鲁木齐军事检察院签订军地公益诉讼协作机制,以服务强军、备战打仗、依法治军为重点,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通过党建引领、线索移送、业务交流与办案协作等机制,精准对接军队法治需求,在军人军属权益保障、军事设施保护、国防利益维护等领域凝聚监督合力,将检察保障深度融入强军实践。
此外,检察机关还创新“公益诉讼+法治宣讲”模式,在督促整改中小学国防教育缺失问题的同时,主动走进校园开展宣讲。检察官结合所办案例,用生动易懂的方式讲解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英雄烈士保护法等法律知识,让抽象的法条变得鲜活直观。这不仅弥补了学校的国防教育短板,更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了尊崇英雄、守护历史的种子,让法治精神与爱国情怀同频共振。
守护喀喇昆仑的“清澈之爱”
随着康西瓦烈士陵园被越来越多人知晓,前来瞻仰的游客也逐渐增多,但在崇敬与怀念之外,一些新问题也随之浮现。赛图拉镇派出所民警提醒道:“不少游客喜欢拍摄视频分享到网络,但安全意识还需要加强,同时严禁任何不雅或侮辱先烈的行为。”他们曾处理过游客发布涉密内容的情况,“发现后立即联系删除了,这类行为不仅影响恶劣,还可能泄密。”
检察机关与派出所之间也建立了联动机制。“这是一个很好的普法机会。”民警说,如今的烈士陵园庄严肃穆、焕然一新,设施也完善了很多。巡逻时,民警常讲述陈祥榕、肖思远等烈士的事迹,让更多人了解背后的故事。遇到拍摄或祭奠的游客,会上前细心提醒:“可以拍,也可以发,但请注意言辞,避免不当内容。”
在这个寂静的陵园里,还有人以更长久的方式守护着烈士的记忆。杨珂是一名志愿者,2023年起,他几乎每隔两三天就会来到烈士陵园。“很多烈士牺牲时只有十七八岁,没有成家,也没有子女。即便父母还在也年事已高,难以远行。”杨珂一边在附近打工,一边帮忙整理烈士信息,陆续发布在网络平台上。“我想尽量多搜集一些烈士资料、照片,让他们的形象更完整。”被问起为什么执着于此,杨珂沉默了一会儿说,“有些事情,总得有人去做。”
从一案一办的细致审查,到制度层面的持续建设,每一个司法实践,都在为“清澈的爱”筑牢法治根基。和田检察机关运用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直面侵害军人权益、破坏红色资源等突出问题,让“检察蓝”与“国防绿”“中国红”交相辉映。正如姜永智所说,无论是在生态保护、食品安全、英烈保护,还是特定群体维权等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中,都能感受到这份“清澈的爱”所承载的深刻力量——它属于每一个中国人,也属于每一个坚守正义的检察人。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