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常做项目就会发现,很多企业在做私域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共性问题,比如都认为以前随便做一下就有很大效果,现在倒好,钱砸了不少,群建了一堆,用户就跟死了一样,连个泡都不冒!
注:本文系原创内容,已交由专业人士全网维权,转载需联系授权,侵权必究!
经常做项目就会发现,很多企业在做私域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共性问题,比如都认为以前随便做一下就有很大效果,现在倒好,钱砸了不少,群建了一堆,用户就跟死了一样,连个泡都不冒!
这话听着扎心,但太真实了。
过去三年,我服务过上百家企业做私域,见过太多人把“流量”当救命稻草——加好友、拉群、发广告,一套组合拳打得虎虎生风,结果呢?
用户删好友的删好友,退群的退群,最后连个能说话的“活粉”都留不下。
为什么?因为私域的底层逻辑早就变了。
以前是“流量为王”,只要能把人圈进来,就有机会转化;现在是“留量为王”,用户不是数字,是活生生的人,他们要的是被理解、被尊重、被服务。
你还在用“收割”的思路做私域,用户只会用“逃离”来回应你。
第一步:从“抢人”到“养人”,心态得先转过来
很多人做私域,第一反应就是“我要加多少好友”“我要建多少群”。这种思维就像开超市,只想着把货架堆满,却不管顾客爱不爱吃、吃不吃得下。结果呢?货架倒是满了,顾客扭头就走。
私域的本质是“关系”,不是“流量池”。你得先想清楚:用户为什么要加你?加你之后能得到什么?是更便宜的价格?更专业的建议?还是更贴心的服务?如果这些都没想明白,就算把用户拉进群,他们也不会多看你一眼。
所以,做私域的第一步,不是急着“抢人”,而是先“养人”。把每个用户都当成“种子”,先给他们浇水、施肥、晒太阳,等他们信任你了、依赖你了,再谈转化。就像种地,春天不播种,秋天哪来的收成?
第二步:从“推销”到“服务”,用户要的是“被需要”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刚加了个销售微信,对方二话不说就甩来一堆产品链接,还配文“限时优惠,错过等一年”。你什么感受?是不是觉得被冒犯了?甚至想直接拉黑?
用户也一样。他们加你,不是为了听你推销,而是为了解决问题。你越急着卖东西,他们越觉得你“功利”;你越能提供价值,他们越愿意靠近你。
比如,用户买护肤品,他们可能更想知道“怎么选适合自己的肤质”“怎么搭配使用效果更好”;用户买家电,他们可能更关心“怎么保养能延长寿命”“出了问题怎么快速维修”。这些需求,比“今天打几折”更真实、更持久。
所以,做私域的核心,不是“卖货”,而是“服务”。你得把自己变成用户的“私人顾问”“生活助手”,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出现,在他们不需要的时候安静。用户觉得你“有用”,才会愿意为你买单。
第三步:从“群发”到“对话”,私域要的是“温度”
很多人做私域,喜欢用“群发”——朋友圈统一发、消息统一发、活动统一发。这种操作看似高效,实则冷漠。用户收到一条没有温度的消息,第一反应不是点开,而是忽略,甚至删除。
私域的魅力,在于“个性化”和“互动性”。你得让用户觉得,你不是一个“机器人”,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你可以根据他们的购买记录、浏览习惯,推送他们可能感兴趣的内容;可以在他们生日时发一句祝福,在他们遇到问题时主动提供帮助;甚至可以在群里聊点生活、分享点趣事,让氛围轻松起来。
用户要的不是“被推销”,而是“被看见”。你越能关注他们的需求、回应他们的情绪,他们越愿意和你建立深度连接。这种连接,比任何优惠券都更值钱。
现在做私域,很多人还在追求“短平快”——今天加好友,明天发广告,后天看转化。这种思路,在流量红利期或许能奏效,但在今天,只会让用户越来越反感。
私域的未来,一定是“长期主义”的胜利。你得把眼光放长远,把用户当朋友,而不是“待割的韭菜”。你得用服务建立信任,用信任赢得口碑,用口碑带来复购和转介绍。这个过程可能慢,但一旦建立起来,就是一道别人无法复制的护城河。
所以,别再疯狂搞流量了。流量是“借”来的,用户是“养”出来的。只有把用户当人,把服务当核心,把长期当目标,私域才能真正成为你的“印钞机”。
作者简介:阿尘,腾讯官方认证·企业微信私域增长师,拥有8年私域运营实操经验,独家私域落地课程全渠道超2000人学习,已帮助多家行业巨头企业打造自己的专属客户资产,实现业绩二次增长。来源:阿尘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