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成功饰演周恩来的演员,邓颖超看后流泪,说:恩来你回来了

B站影视 2024-12-06 19:34 2

摘要:王铁成的艺术生涯转折点始于1977年。文化部艺术局推出话剧《转折》后,正为寻找合适的周总理扮演者犯难。这位来自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演员递交了一封自荐信,他的试镜令在场所有人震惊。导演看到他的扮相,情不自禁喊道:"总理,真像总理!"

银幕上再现一代伟人风采,这是一段令人难忘的艺术传奇。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演员王铁成,凭借对周恩来总理形象的精湛演绎,在中国演艺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王铁成的艺术生涯转折点始于1977年。文化部艺术局推出话剧《转折》后,正为寻找合适的周总理扮演者犯难。这位来自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演员递交了一封自荐信,他的试镜令在场所有人震惊。导演看到他的扮相,情不自禁喊道:"总理,真像总理!"

为塑造好这个角色,王铁成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他每天只睡五个小时,往返于新闻电影制片厂寻找周总理的影像资料。一个简单的走路姿态,他要练习上百次;为模仿周总理的步态,他在排练室里行走近十公里。在这段时期,他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保持着周总理的言行举止。

1977年《转折》首演轰动一时。演出现场掌声不断,观众因思念总理而泪流满面,有人甚至激动晕厥。这次成功为王铁成打开了演艺事业的新篇章,随后他又主演了话剧《报童》。这部作品得到了周总理生前工作人员的高度认可,特别是周总理的秘书童小鹏看后感慨万分。

更令人感动的是,这部作品感动了周恩来夫人邓颖超。她观看电视播出的《报童》时泪水不止,还特意邀请王铁成到家中做客,向他讲述了许多周总理生前的点点滴滴。

1990年,王铁成圆了自己的电影梦。尽管身患重病,肋骨骨折,他仍坚持完成了电影《周恩来》的拍摄。这部作品为他赢得了金鸡奖、百花奖等多项殊荣,也让更多观众记住了银幕上的"周总理"。

回望这段历程,从1977年到1990年,王铁成用13年时间专注于塑造周恩来形象。他的敬业精神令人敬佩,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更是值得后辈学习。从舞台到银幕,他用心血铸就了一个难以超越的艺术高度。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全国人民陷入深切悲痛。正是这份深情厚谊,激发了文艺工作者创作的热情,也成就了王铁成这样一位特型演员的艺术人生。他用精湛的演技,让一代伟人的形象重现于世,慰藉了无数思念总理的国人。

在中国表演艺术史上,王铁成的成就堪称典范。他不仅是一个优秀的演员,更是用毕生心血传承和弘扬了周恩来总理的精神品格。如今虽已退休,但他在艺术长河中留下的印记将永远闪耀。

1988年正月,王铁成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出《报童》。台下坐满了老一辈革命家,他们中有许多曾与周总理共事的同志。演出结束,掌声雷动,几位老同志激动地走上台,紧紧握住王铁成的手,说他把周总理的音容笑貌都演活了。

戏剧舞台上的点点滴滴,都凝聚着王铁成的心血。有次排练中,他专门跑去找当年给周总理理发的老师傅取经,只为还原周总理独特的发型。老师傅看着他认真的样子,把几十年前为周总理理发的细节都说了出来。

舞台妆容也是门大学问。王铁成每次上妆都要两个多小时,光是周总理标志性的眉毛就要描画半小时。他经常对着周总理的照片揣摩,连眉毛的每一根毛发走向都要精准把握。

1985年春节,王铁成接到通知,要去中南海怀仁堂为中央领导演出。演出前,他比平时更加仔细地准备,反复练习周总理标志性的手势动作。演出获得了满堂彩,几位老同志感动得直抹眼泪。

王铁成对周总理的研究,绝不仅限于外表形象。他买来厚厚一摞描写周总理的书籍,每天捧着啃,把周总理的性格特点、生活习惯都记在心里。排练时,他常常一个动作反复琢磨,就为了把周总理那种儒雅从容的气质表现出来。

1989年夏天,王铁成到南京演出。一位老观众演出结束后特地等在后台,送来一张珍藏多年的周总理在南京视察时的照片。这让王铁成特别感动,他把这张照片一直带在身边,当作创作的参考。

拍摄电影《周恩来》期间,王铁成每天天不亮就到剧组,晚上最后一个离开。他要求化妆师反复修改妆容,就是为了让银幕上的周总理形象更加真实。即便身体不适,他也坚持完成高强度的拍摄。

剧组的老道具师说,王铁成特别在意细节。拍摄用的眼镜、钢笔,都要和周总理当年用过的一模一样。连走路的节奏,都要和真实的历史影像分毫不差。

这些年来,王铁成走遍全国各地演出。1983年在上海演出时,一位老工人看完演出后激动地说:"这不是演的,这就是周总理活生生地站在我们面前。"

王铁成把演好周总理当作一辈子的事业。1992年冬天,他带病排练新戏,一位老艺术家劝他休息。他笑着说:"只要观众需要,我就要演下去。"

来源:梦城娱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