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方表示,绿色低碳转型是时代潮流。尽管个别国家逆流而动,但国际社会应当把握正确方向,坚持信心不动摇、行动不停止、力度不减弱,推动制定和实施国家自主贡献,为全球气候治理合作注入更多正能量。就在前一天,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演讲时,大肆嘲讽联合国推动的应对气候变化议程
9月24日,中方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承诺: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到10%,力争做得更好。
中方表示,绿色低碳转型是时代潮流。尽管个别国家逆流而动,但国际社会应当把握正确方向,坚持信心不动摇、行动不停止、力度不减弱,推动制定和实施国家自主贡献,为全球气候治理合作注入更多正能量。
就在前一天,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演讲时,大肆嘲讽联合国推动的应对气候变化议程是“绿色能源骗局”,声称可再生能源比化石能源更昂贵,还妄称中国“大量生产风力发电机,兜售到全世界,自己却不建风力发电场”。
他警告与会的其它国家领导人:“如果你们不从绿色能源骗局中脱身,你们的国家就会失败。”
如此鲜明的对比,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做出新承诺被作为重大新闻,由美国主流媒体广为传播。与此同时,美国主流媒体也难得一致地反驳特朗普对于中国的错误评判:到2024年底,中国清洁能源的装机容量已经超过煤电装机容量,这是中国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里程碑。
美国主流媒体更担忧的是,特朗普自己让出了清洁能源的领导者地位,但美国决策圈却对特朗普的一意孤行无可奈何。
WSJ断言“美国正在输掉与中国的清洁能源竞赛”;美国《滚石》网站发表题为“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让美国望尘莫及”的文章指出,特朗普押注化石能源的未来,而中方乐于发挥清洁能源的主导作用;中国正在利用美国撤退的形势,在可再生能源领域越来越占据统治地位。
美国主流媒体应该担忧的不是中国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而是美国自己放弃本应发挥的领导作用。应对气候变化,本来就应当让美国、中国这样的大国携手发挥领导作用。但一心想保住全球霸权的美国却在这个事关全人类命运的大事上,习惯性地玩起“合则用,不合则弃”的套路,把领导权拱手相让。
中评社今天发表社评指出,勇于担起全球绿色能源领域的领导者重任,中国当仁不让,理所当然。这不仅因为美国主动让位,更因为这符合中国和世界的根本利益。
首先,中国担当全球绿色能源领导者,符合中国的发展和安全利益。“统筹发展与安全”一直是中国执政党治国理政的重大原则,二十大更将“统筹发展和安全”作为新时代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写进了党章。发展绿色能源及其相关产业,正是兼顾发展和安全的很好衔接点。
在经济转型期,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发展备受关注。中国经济寻求持续增长的新支撑点。绿色产业显然是当下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但能否成为可靠的新支撑点,还有赖于能否把绿色产业做大做强。
过去两年,光伏、电动车、汽车电池等新质生产力的增长,是中国经济依然能保持每年5%以上增长的动力。但在内部竞争激烈、外部限制增加的大环境下,绿色产业要持续做大做强,并不容易。
中国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也是对中国安全的根本保障。中国早就是石油凈进口国,要想能源命脉不掌握在别人手里,除了实现能源进口来源的多元化,更重要的是能源生产的多元化。中国油气资源不丰富,但太阳能、风能丰富,加上中国有全球领先的电能存储技术和特高压长途输电能力,中国完全可以通过发展绿色能源,保障自身的能源安全。
近年来中国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绝不仅是考虑汽油够不够用,更大的战略考量是,确保在强大的敌对势力封锁中国能源供应线时,中国社会的正常运转少受影响。
其次,中国成为全球绿色能源发展的领导者,更长远而重大的意义在于,这与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完全契合,对全世界都有好处。中国已经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无论哪个倡议,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绿色产业,确保全人类有更加安全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中国应当凭借其强大的清洁能源和绿色产业产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帮助全世界国家尤其是全球南方发展清洁能源和绿色产品,打造新经济增长点;中国可以把创新优质的绿色产品,更多地与全世界共享;中国还应当与在这方面理念相近的欧洲国家开展更多互利合作,相信欧洲也有这样的愿望。
无疑,这是塑造更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的有力有利方式,因为它并非地缘战略竞争的武器,而是造福全人类的利器。中国发挥绿色产业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领导者作用,哪怕在对中国崛起有戒心的西方世界也是广受欢迎的,即便那些企图遏制中国发展的人不会这么想。
中方做出最新减排承诺,西方专家在欢迎的同时认为,中国减排承诺没有达到期望--他们期望,中国应当在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达峰的基础上减排30%,才能实现全球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目标。这也是拜登政府的论调。不管这是不是以应对气候变化限缩中国发展空间的“话语陷阱”,中国都应当在国际社会积极发声,强调自己有意成为发展绿色能源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领导者。
中国应当指出,作为历史上温室气体的最大排放国,美国退出了《巴黎协定》,在特朗普治下根本无意履行义务,如何苛求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中国独自努力?如果想让中国成为更强劲的应对气候变化领导者,做出更大的减排承诺,西方国家就应当对中国绿色产品保持开放,而不是一边批评中国做得不够,一边限制中国绿色产业发展。
既然西方国家担心“金德伯格陷阱”,亦即美国不愿提供世界公共产品后,没有哪个国家愿意担责,那么现在中国愿意为全世界提供便宜又先进的绿色产品,西方国家应当欢迎才是。
中国人向来崇尚多做少说,说的时候留有余地,实际做的往往超过承诺的。比如,中国原来计划,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新车销售量的20%。但实际上到2024年底,新能源汽车占新车销售量的比例已达41%,远超过预期。
同样,中方最新做出的减排承诺是底线,而不是上限。要想中国超额完成任务,需要中国自身付出艰苦努力,也需要有利和开放的国际环境,更需要各方通力合作。
社评最后表示,客观地说,特朗普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中撤退,为中国发展绿色产业,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但是,出于中国自身和全世界的发展和安全利益考虑,中国还应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绿色产业,当仁不让地成为发展全球绿色产业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领导者。
来源:美国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