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Osmo影像十年:将专业装进口袋,让创作走向大众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30 05:02 1

摘要:十年前,专业影像创作还是少数人的特权,稳定拍摄需要昂贵的设备和专业的技术。2015年,大疆将无人机云台技术"平移"至手持设备,推出首款Osmo手持云台相机,从此开启了手持影像的平民化时代。十年间,Osmo家族从单一产品发展为覆盖全场景的影像生态,其进化历程不仅

【ZOL中关村在线原创技术解析】继无人机、手持影像、全景相机之后,大疆旗下的自由视角可穿戴相机也摆在了用户面前。

2025年9月23日,大疆正式发布了DJIOsmo Nano自由视角可穿戴相机,集重磅性能于轻巧机身,助力自由记录日常精彩。

DJIOsmo Nano上市价格1998元起,加上国家补贴立减15%的优惠,产品上市即成爆款,各大电商平台瞬间售罄。


DJIOsmo Nano(图片来自大疆官网)

十年前,专业影像创作还是少数人的特权,稳定拍摄需要昂贵的设备和专业的技术。2015年,大疆将无人机云台技术"平移"至手持设备,推出首款Osmo手持云台相机,从此开启了手持影像的平民化时代。十年间,Osmo家族从单一产品发展为覆盖全场景的影像生态,其进化历程不仅是一部技术创新史,更是一场关于"如何让每个人都能自由记录世界"的实践。

从天空到地面的技术革命

彼时,大疆工程师在分析用户数据时发现一个有趣现象:许多无人机用户会手持飞行器,利用其云台拍摄地面画面。

从川流不息的街巷人群,到各具特色的城市建筑,再到对日常生活的电影感拍摄尝试,这些用看似非常规的操作所创作的视频题材,画面却出乎意料地稳定。

数据不会说谎,这类用例正飞速增长。团队瞬间醒悟:这并非用户的误用,而是市场需要最直观的反馈。

“我们总想着让相机飞上天,”项目负责人感叹,“却忘了大多数人始终站在地上。”

这一"非常规操作"揭示了市场空白——大众用户在地面场景同样需要可靠的稳定影像,也为大疆推开了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

当时,以GoPro为代表的运动相机虽便携却缺乏物理防抖,在当时的算法技术下,很难保证运动中拍摄出画面清晰稳定的影像。而彼时,大疆早已凭借无人机产品建立了两大核心技术优势:出众的飞控系统和稳若磐石的云台稳定系统。

大疆产品团队萌生了一个大胆设想:将无人机云台小型化,打造一款高度集成的一体化手持云台相机。

技术的突破孕育了初代Osmo手持云台相机的诞生。它集成了智能影像、稳定云台于一体,将绝佳的稳定性与高品质影像结合,让即使非专业用户也能借助Osmo拍摄出稳定流畅的运动画面。再配以4K超高清画质,开启了手持稳定影像的新篇章,也奠定了Osmo作为“手持稳定拍摄”代名词的基础。


DJI灵眸Osmo、Osmo+

2016年8月,大疆进一步推出了手持云台相机灵眸Osmo+,搭载禅思X3变焦相机可以通过3.5倍光学变焦、2倍无损数码变焦实现7倍焦距。从动态影像到全景细节再到延时摄影,Osmo+全新的变焦功能再次拓展了手持拍摄设备的能力。

从“设备工具”到“创作生态”

初代Osmo的成功验证了手持稳定技术的市场价值,但大疆并未止步。随着用户场景细分,团队开始思考:如何让稳定技术通过不同形态的设备适配不同的场景?

2016年至2019年,凭借着技术积累,大疆Osmo家族快速裂变。大疆开始针对不同用户群体进行产品分化,Osmo家族逐渐扩展为OsmoMobile手机稳定器、OsmoPocket口袋云台相机、OsmoAction运动相机三大系列,分别面向移动拍摄、便携视频和运动极限场景。


DJIOsmo Pocket

OsmoMobile系列巧妙解决了用户“有手机即可拍”的需求,将云台技术赋能给最普及的拍摄设备。OsmoPocket系列则瞄准了vlog兴起的热潮,试图在单反的笨重和手机的局限之间找到平衡点。

第一代OsmoPocket的推出,体现了大疆对用户“拍到”这一基本需求的洞察。产品经理发现,用户需要一款能放进口袋、随时取用且不怕断电的设备,来帮助他们记录生活的瞬间。正如一位当时接受测试采访的用户所说:“我宁愿带一台可能画质不是最好但随时在身边的相机,也不愿带一台画质优秀却总放在家里的设备。”

OsmoAction系列的诞生则源于大疆对运动场景的深入理解。为了打造真正适合极限运动的产品,Action系列的产品经理主动走出舒适区,成为了潜水专业户。


DJIOsmo Action 5 Pro

“只有成为用户,与用户玩在一起,才能做出用户想要的产品。”这一理念使得Action系列在推出时便精准切中了运动爱好者的痛点。目前,大疆团队中不乏滑雪、公路车、摩托车、马拉松的资深用户,这种“由用户打造产品”的文化,成为大疆手持生态的重要基因。

技术深耕和体验提升:从“拍的到”到“拍的好”

2019年至2024年,大疆手持影像产品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技术迭代也进入密集期。伴随着Osmo系列影像产品的不断升级,摆在大疆开发团队面前的目标已经从“如何拍的到“变成了”如何拍的好“。

OsmoPocket2在保持了便携的基础上,把焦段调整为20mm,使人物立体感更强,臂展距离纳入的景色更多,满足了人物拍摄和风景拍摄双需求。这一细微调整背后是对vlog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不仅要便携,还要拍得好看。

到了OsmoPocket3的阶段,画质更是成为了研发目标的重中之重。用户调研显示,提升画质、特别是解决夜间拍摄痛点,是用户的迫切需求。为此,团队锁定了关键方案:采用1英寸影像传感器。然而,挑战随之而来,如何在巴掌大小的机身内塞入这颗“大心脏”,体积和功耗成了两大难题。项目进程一度陷入僵局,团队甚至开始犹豫:是否要降低画质目标来换取更好的续航?


DJIOsmo Pocket 3

然而,开发团队还是选择了迎难而上。为此,他们双管齐下,对外搜寻更先进的行业解决方案,对内则联合光学、结构等多个团队紧密协作,重新梳理了硬件堆叠的底层架构。最终,团队翻过了云台、体积、功耗这“三座大山”,将1英寸传感器及影像成功融入了Pocket3的紧凑设计中,实现了产品在画质的重大飞跃。

此外,工程师们还着眼细节,赋予产品温度。通过加入美颜滤镜,进行色彩精细化调教等更细致的工作,大疆让这款硬核的科技产品用更友好、更贴近生活的方式,融入用户的日常影像创作。最终问世的OsmoPocket3凭借出众的影像表现,在社交媒体一炮而红,成为无数人记录生活的首选装备,甚至成为了大众生活方式的代名词。

除了硬件升级,Osmo系列在软件算法层面也在持续迭代。

大疆的智能跟随技术历经从1.0到7.0的升级,在识别精度与跟随稳定性上实现了跨越式提升。识别能力日益强大,可识别的目标主体已从最初单一的人物,扩展至各类物体、宠物等,精准匹配了当下Vlog题材不断丰富的创作需求。同时,跟随能力也显著增强,算法通过深度学习行人、车辆等目标的运动规律,大幅提升了遮挡容忍度和画面重识别的能力。这意味着即使被拍摄主体短暂离开画面,当其再次出现时,也能被迅速且稳定地重新锁定。如今,大疆这套不断进化的智能跟随算法,已成为行业领先的技术方案。


DJIMic 2

此外,大疆还凭借在影像系统领域的优势,构建了完整的音频协同场景。2022年1月,大疆推出了DJIMic无线麦克风,简单易用加上出色的音质,精准解决了创作者和准专业用户高品质收音的痛点。之后,随着DJIMic 2推出的OsmoAudio直连功能,实现了DJIMic与OsmoAction、Pocket等产品开机直连,简化了音频录制流程,提升创作效率。

质变时刻:Osmo360与OsmoNano开启新的可能

随着用户、技术、行业积累的成熟,大疆手持影像产品迎来爆发期。2025年,大疆接连推出Osmo360全景相机和OsmoNano穿戴相机,为用户带来更多元视角的影像体验,也展现了手持影像的全新可能性。

Osmo360的诞生源于大疆对全景影像市场的洞察。团队发现,传统全景相机存在传感器利用率低、功耗大、机身笨重等问题。基于此,大疆创新性地设计了全景相机专用的方形高动态影像传感器。


DJIOsmo 360

这一设计在实现传统1英寸传感器全景像场的基础上,将传感器利用率提升25%,不仅画质表现显著增强,功耗也有效降低,实现了机身的极致轻巧化。市场对这款产品的热情印证了大疆技术路线的正确——发布首小时即告售罄。

OsmoNano则瞄准了追求极致轻量化的用户群体。它既是对大疆Osmo生态的完善,也为运动相机市场指出了新方向:从单体性能竞赛,转向生态体系化竞争。


DJIOsmo Nano

这两款产品的成功,不仅彰显了大疆的技术创新能力,更进一步展现了生态协同的价值。Osmo360、OsmoNano同以往的大疆Osmo手持影像产品一样,使用相同的音频生态功能、色彩科学、兼容的磁吸快拆配件,以及素材后期管理体系……它们能与DJIMic无线麦克风实现开机直连,大大简化了音频录制流程,拍摄的素材可以直接在DJIMimo App中进行剪辑,并与其他Osmo设备拍摄的内容实现色彩统一。这种协同效应,让大疆在便携手持影像领域构筑起难以逾越的竞争壁垒。

三层生态构建:大疆的技术护城河

经过十年发展,大疆Osmo已从单一产品演变为多层次的生态系统。

顶层是各司其职的产品矩阵,用户几乎能在此找到满足日常影像视角所需的所有拍摄设备。OsmoNano满足轻量化穿戴需求,Osmo360攻克全景影像瓶颈,Action系列服务运动场景,Pocket系列聚焦日常vlog,Mobile系列赋能手机拍摄,麦克风等配件完善音频体验。

中层是功能互联互通的使用生态,让拍摄过程中的体验更为简单便捷。统一的色彩科学、配件兼容性、Mimo应用整合,实现设备间的无缝协作,让用户在不同设备间获得一致体验,几乎感觉不到学习成本。

支撑整个生态繁荣的底层,是大疆横向技术复用与纵向技术下放的技术生态:一方面,大疆将获得奥斯卡认可的顶尖影视工业稳定技术,下放至消费级产品;另一方面,同时将不同产品线所沉淀的核心技术(如稳定算法、器件堆叠能力)进行横向复用,形成技术协同效应,持续驱动产品的创新和发展。

这种生态化布局,使大疆在手持影像领域构建起深厚的技术护城河。

结语:下一个十年的新起点

从无人机到手持云台,从单一产品到生态布局,大疆用十年时间完成了手持影像领域的纵深布局。如今,Osmo家族已成为消费级影像领域不可或缺的力量。

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系列产品的成功,更是一种创新范式的胜利。回望Osmo走过的十年,大疆独特的产品方法论已清晰浮现:“技术”与“场景”的并驾齐驱。从初代云台到如今的全景相机,Osmo进化史,正是基于对用户使用场景的精准洞察与细分,依托生态协同优势,将专业影像技术逐步转化为大众触手可及创作工具的过程。其更深层次的追求,在于持续赋能每一份创作热情。


DJIOsmo Nano

这场始于云台和影像技术的革命,正在开启一个全民创作的新时代。如今,Osmo设备已经遍布全球,从Vlogger的旅行装备到电影人的辅助工具,从极限运动爱好者的记录设备到普通用户的日常伴侣。

这场革命也远未结束——随着智能技术与影像技术的进一步融合,人类记录世界的方式还将继续被重塑。大疆正开启下一个十年篇章。

来源:中关村在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