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世界焦点再次聚焦中东时,一个出人意料的转折正在上演,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了针对巴以冲突的21条停火方案,要求以色列为巴勒斯坦国建立铺路,并逐步撤出加沙地区驻军。
文|文人
所有内容皆有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中及末尾
当世界焦点再次聚焦中东时,一个出人意料的转折正在上演,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了针对巴以冲突的21条停火方案,要求以色列为巴勒斯坦国建立铺路,并逐步撤出加沙地区驻军。
这一举动让许多人大跌眼镜,曾经坚定支持以色列的美国,为何突然改变立场?内塔尼亚胡与特朗普之间的关系,是否已到了临界点?
特朗普的21条方案内容非常明确,48小时内释放所有人质,建立永久性停火机制,以色列军队分阶段撤出加沙,禁止强制迁移巴勒斯坦人口,甚至为巴勒斯坦国家地位创造条件。
这些条款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来说如同晴天霹雳,直接将他推到了两难境地,接受意味着可能失去国内极右翼政党支持,拒绝则可能失去美国这个最大盟友的支持。
为什么美国会如此戏剧性地改变立场?背后有两条关键线索值得深入探究,首先是美以之间战略优先级的错位,过去数月里,美国的一系列动作表明,其中东政策的焦点正在悄然转变,例如美国未经以色列同意就与也门胡塞武装达成停火协议,还通过第三方与伊朗进行了多轮谈判。
这些举动都表明美国正将注意力集中在能源安全和贸易通道上,红海航道对美国的经济意义重大,每年数万亿美元的贸易依赖这条生命线,而胡塞武装对该航道的持续威胁已经让美国不堪重负。
与此同时,石油供应安全同样是美国的核心关切,沙特作为美国主要石油进口国之一,其立场对美国能源政策至关重要。
21条方案中多项条款与阿拉伯国家的诉求高度一致,例如禁止以色列吞并约旦河西岸和增加对加沙的人道主义援助,这表明美国正努力安抚阿拉伯世界,以确保能源供应不受影响。
第二条线索则是来自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2025年9月,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多国先后承认巴勒斯坦国为观察员国。
截至9月底,全球已有137个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主权地位,在联合国大会表决加沙人道援助决议时,仅有美国、以色列等5国投反对票,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孤立程度前所未有。
更具威慑力的是沙特、埃及、阿联酋等阿拉伯国家联合发声,明确表示若美国不推动包含巴勒斯坦建国内容的停火方案,他们将重新评估与美国的能源合作关系。
面对这样的压力,特朗普不得不做出让步,甚至公开表态不会允许以色列吞并约旦河西岸,这番表态与其一贯立场形成鲜明对比。
然而内塔尼亚胡的处境更为复杂,他领导的极右翼联合政府上台以来,始终坚持彻底清除哈马斯、拒绝巴勒斯坦建国的核心目标。
若在这一问题上妥协,极右翼政党很可能退出联合政府,导致政府垮台,在联合国大会演讲中,内塔尼亚胡毫不掩饰地表示,在耶路撒冷一英里外给巴勒斯坦人建国,就像在9·11后在纽约一英里外给基地组织建国一样疯狂。
面对特朗普的方案,内塔尼亚胡采取了迂回策略,既没有直接拒绝21条,也特意强调以色列不会在安全问题上妥协。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的21条方案虽然看似全面,但关键问题如巴勒斯坦国边界划分、耶路撒冷地位等都语焉不详,特朗普需要为接下来的选举做准备,阿拉伯裔选民在几个关键摇摆州的投票倾向可能对选情产生决定性影响,这份方案很可能也带有选举考量。
更加耐人寻味的是,就在宣布停火方案的同时,美国仍在向以色列出售精确制导导弹等武器,这种矛盾行为引发了对美国和平诚意的质疑,也让人不禁思考,这份21条究竟是真心推动和平,还是权宜之计?
美国与以色列关系的变化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两国利益结构长期演变的结果,随着美国越来越关注全球能源安全和贸易通道,以色列在美国战略版图中的位置也在相应调整。
未来,美以关系还将继续经历考验与磨合,而国际格局的变化也会持续影响这对特殊盟友的互动方式。
世界舞台上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特朗普的21条方案,展示了大国外交的现实主义本质,也再次印证了国际关系中利益至上的铁律,和平之路漫长而曲折,但人们始终期待中东能够早日迎来真正的和平曙光。
来源:煮酒谈史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