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两个替代”的探索与跨越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30 00:32 1

摘要:初秋的蒲江大地,连片的猕猴桃架绿荫如盖,金黄的果实缀满枝头。田间地头,嗡嗡作响的太阳能杀虫灯与一圈圈秸秆堆肥构成独特的生态图景,微风吹过,猕猴桃的甜香夹杂着秸秆腐熟的气息,清新怡人。

蒲江现代柑橘分选系统。

蒲江县朝阳湖镇“两个替代”示范基地。

□靖宇 蒲轩

初秋的蒲江大地,连片的猕猴桃架绿荫如盖,金黄的果实缀满枝头。田间地头,嗡嗡作响的太阳能杀虫灯与一圈圈秸秆堆肥构成独特的生态图景,微风吹过,猕猴桃的甜香夹杂着秸秆腐熟的气息,清新怡人。

始于五年前的“绿色革命”,让蒲江水果成为国内市场的“金名片”。当“两个替代”工程(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的实践成果在田间地头次第绽放,蒲江县,这座川西小城正以生态优先的姿态,书写着农业现代化转型的生动范本。

破局 差异化发展应对同质化竞争

坐拥“三山两河连四湖、浅丘森林嵌林盘”的优越环境,蒲江作为成都平原西南部重要的绿色屏障,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有着果业、茶业发展的良好生态。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蒲江产业发展成果喜人:规模发展晚熟柑橘、茶叶、猕猴桃共约60万亩,年产水果约100万吨。

五年前,由于晚熟杂交柑橘产业被其他地方广泛复制推广,“人无我有”的优势不复存在,让蒲江果业、茶业面临着严重的同质化竞争。同时早采上市、过度施肥、不科学用药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果品质量下降、土壤酸化板结……

如何提升水果、茶叶的核心竞争力?蒲江坚定选择差异化发展,迎难而上,主动扛起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大旗,2020 年在全省率先启动“两个替代”工程,打响了农业绿色转型攻坚战,着力在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安全上下功夫,通过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推广天敌防治、物理防治、生物农药等措施,不断减少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的使用,让蒲江种植的农产品更绿色、更生态、更健康。

攻坚 面对三重挑战走出三步妙棋

变革从来不是坦途。第一重挑战来自传统种植观念遭遇现代生态理念产生的碰撞,就是如何让习惯农药化肥的农户,还有远近闻名的“土专家”换 个 新 搞 法 ?试点成功后,如何组织起分 散 的 农户,将 经验 推 广到全村、全镇(街道)乃至全县?推广路径与组织方式是否科学高效?各方面资源保障能否跟上?

第二重挑战是如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两个替代”没有现成的“说明书”,没有统一标准,这项变革也绝非简单的“替换药肥”就能实现,而是涉及农业生产全链条的技术重构。如何针对性进行天敌防治、物理防治?用哪一种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哪些有机肥效果更好、每亩施多少?投入成本和防治效率如何平衡?设备工具如何升级?效果监测与评估体系怎么建立……一系列新问题全靠蒲江自己“摸石头过河”,边干边总结,在实践中探索出适配本地产业的全套解决方案。

第三重挑战是如何得到市场认可?“两个替代”种出的水果、茶叶,光靠口头说“没打化学农药”还远远不够,要想卖出好价钱,需要打通科学认证、品牌塑造、渠道拓展、消费沟通等多环节的市场链路,每一步都需要精准发力。

只有让“两个替代”产品赢得消费者信任,为农户带来更高收益,才真正具有可持续性。回顾“两个替代”实践路,该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感慨万千:“三大难点——观念、技术、市场,环环相扣密切关联,每一个都是硬骨头,都要一点一点地去攻克,而且急不得更等不得。”

应对观念之变,蒲江走出的第一步妙棋就是做好示范。以党建为引领,以村办企业为抓手,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试点对象,蒲江大力推进“两个替代”“零农残”基地建设。今年更是总结前期经验,制定出台了《2025 年全域全员全力推进“两个替代”工程“做深做细做实年”任务县级分工方案》,合力推进“零农残”示范基地建设。

通过“技术标准+社会服务”双轮驱动,蒲江在全省率先成立地方标准化委员会,构建覆盖种植、冷链、销售的全链条技术规范。农业社会化服务联合会推出的“点餐式”托管服务,让农户“干不了、干不好 ”的 环 节 有 了 专 业 支撑。水口村“股份制经济联合社+社会化服务机构+农户”的创新模式,使零散农户抱团发展,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0万元。

技术重构,是蒲江走出的第二步妙棋。通过加强与川农大、省农科院等的合作,依托四川卫农、成都新朝阳等龙头企业,组建了由32名农技专家组成的“田间地头科研所”。在柑橘种植示范基地,农艺师张明远展示了自主研发的“以草治草”技术,“这种三叶草既能固氮增肥,又能抑制杂草生长,每亩地年节约除草成本约300元。”五年来,全县累计开展技术培训 2.8 万人次,培育“土专家”“田秀才”1200余名。

在市场突围方面,蒲江走出的第三步妙棋是坚持“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双轮驱动。蒲江构建起“八免四补十大服务”政策体系,全面提升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能级,实现猕猴桃、柑橘就近就地分选包装运输,产地直发干线配送覆盖27个省级区域。全国首批抖音电商直播基地的落地,让7060家网商主体形成“买全国、卖全国”的电商矩阵,电商发展经验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四川省唯一上榜的全国农村电商“领跑县”典型案例。爱媛橙和猕猴桃斩获全国橙类与猕猴桃类首个“碳标签”认证,全国首款“碳中和”雀舌茶叶也在蒲江诞生,印证着市场对绿色价值的认可。

蝶变 释放绿色红利打造千亿集群

久久为功,功不唐捐。

五年的坚守换来丰硕成果:蒲江全县已规划建设“零农残”基地103个,全县有机肥使用覆盖率达75%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年均提升 1.2克/公斤,化肥使用量年平均减少800余吨,农药使用量年均减少22余吨,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超70%。

省农科院检测报告显示:“两个替代”农产品维生素C含量提升23%,花青素含量增加18%,特色水果果重、可溶性固形物、β-胡萝卜素等各项营养参数占优,茶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提升。

市场用价格给出答案:“两个替代”果子售价普遍较传统种植的高出30%以上,被全国各大商超、专业市场争相采购,还出口到加拿大、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三大地标产品蒲江雀舌、蒲江丑柑、蒲江猕猴桃的品牌价值和排名逐年提升,2024年达429.95亿元,连续五年稳居中国区域品牌前40强。

蒲江先后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第四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获评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两个替代”创新做法入选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在今年初举行的万果博览荟(中国·蒲江)果品交易会上,蒲江“两个替代”的成功实践更成为中国果业发展的“蒲江共识”。

这场“绿色革命”带来的红利不断释放:蒲江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全县负氧离子浓度最高值突破50000个/立方厘米,年平均浓度达4897个/立方厘米,是中国气象行业最高标准的4.08倍;在该县成佳镇智慧茶园,数字管理系统实时调控着温湿度,集现代农业观光、康养健身、乡村美食、采摘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茶乡4A景区”,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采茶季与足球赛的碰撞激发出农旅融合的新活力;西来镇依托“红绿古”文旅IP,打造的“村跑”马拉松赛事吸引数万游客参与;甘溪镇深挖11项非遗文化,推动“非遗+”产品再开发和“招牌”活动再升级,年文旅收入达3700万元。数据显示,全县旅游接待人次连续三年增长75%,生态价值转化通道全面打通。

站在天府农创园的规划沙盘前,万果博览荟项目负责人描绘着蓝图:这里将崛起覆盖“买全球、卖全国”的泛亚水果集散中心,2025年交易量预计突破200万吨。与此同时,蒲江正着力构建“技术集成+模式创新+品牌宣传”的攻坚体系,计划三年内实现“零农残”基地全覆盖,让每颗果实都成为生态文明的代言者,向千亿级果业集群进发。

蒲江的实践证明,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坚守生态底线与追求经济效益从来不是单选题,是可以同频共振的双赢曲。当农业绿色生产、农民绿色增收、市民绿色消费形成闭环,当“生态价值高质量转化”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这座川西小城正以绿色为笔,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