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录音中,《繁花》导演王家卫与编剧秦雯的对话令人咋舌:他们调侃靳东的“诺贝尔数学奖”梗,戏谑陈道明“推荐自己都没读过的书”,语气轻松得像在聊家常。
2025年9月,一段长达4分18秒的私密录音在网络炸开。
录音中,《繁花》导演王家卫与编剧秦雯的对话令人咋舌:他们调侃靳东的“诺贝尔数学奖”梗,戏谑陈道明“推荐自己都没读过的书”,语气轻松得像在聊家常。
而这段录音的发布者——笔名“古二”的程骏年,此时正躺在病床上,与渐冻症抗争。
那个《繁花》的编剧,站出来把圈里的事给说了,一个月三千块,活儿干得像山一样多,不光要写剧本,还得给人做饭切牛排。
这事搁谁身上也受不了,到最后连名字都给弄没了,录音里那句,“一个月几千块,又能写剧本又能当助理,多划算”,这话是王家卫说的,网上都传遍了。
这事要从2019年说起,他刚进组,《繁花》还没影呢,他自己讲,阿宝那条金融线,李李的复仇线,大框架都是他弄的。
商战那部分,像什么“宝延风波”,都是他自己掏钱买资料,到处请教专家搞出来的,剧组一分钱没给报。
秦雯当时听他讲“宝延风波”,张口就来一句,“观众看不懂,写简单点”,等他费劲把90年代上海股市怎么回事掰扯清楚。
秦雯才明白过来,说那就直接写“炒股赚钱”好了,俩人想的根本不是一回事,后来的问题全是从这儿来的。
他在剧组,不只是写东西,助理的活也干,端茶倒水,安排杂事,工资就三千,天天在组里耗着。
录音里都能听见他切菜的声音,一边做饭一边跟王家卫、秦雯聊工作,时间一长,身体就垮了,检查出来是渐冻症。
他找王家卫请假,对方很警惕地问他,“想得到什么”,秦雯还问王家卫,“这个人留着还有什么用”。
王家卫就说,“一个月几千块,又能写剧本又能当助理,多划算”,事情就这么一件件地发生。
后来剧播了,火得一塌糊涂,秦雯捧着白玉兰奖杯,说自己写了一百零二万字,片尾署名程骏年只是个前期责任编辑。
他去找剧组维权,好几个月没人理,到了2025年九月,程骏年干脆把录音放了出来,他说就是想让自己的孩子知道,爸爸写的那些字也应该被大家看见。
这一下,网上全都知道了,评论里都说打工人的感受太真实了,大家还把他六年前在公众号发的日记翻出来看,那时候他就在说这些事。
录音里还有别的事,提到了靳东那个诺贝尔数学奖的梗,秦雯说话的口气就是调侃,陈道明也没躲开,说他“喜欢推荐高深的书”,但“这些书他自己也没看过”。
陈道明当年可是秦雯的贵人,《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他既是监制也是主演,秦雯才有了第一个署名作品。
靳东那个“装文化人”的老梗,这下又被提起来了。
程骏年录音一发,剧组那边的声明立马就跟上了,说他偷录,还加工对话,侵犯了隐私,说他只是个前期资料收集的,开机三个月自己就走了。
秦雯也发了微博,说署名不实、霸凌这些全是造谣,准备发律师函,就王家卫那边,一直没出声。
网上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很多人开始扒剧,发现商战和感情两条线确实有点割裂,阿宝炒股做生意那块,细节特别扎实,感情戏就显得拖沓。
这正好跟程骏年负责商战,秦雯负责感情的说法对上了,很多细节都能印证。
后来大家不光是聊八卦了,行业内的数据也出来了,七成人都觉得这事的根本是底层创作人员的付出被忽视了。
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还紧急发布了新规定,要求以后分工要细化,保障每个人的权益。
热闹过后,大家也开始思考,拍出好戏很重要,但怎么让那些在底层创作的人能活得更明白一点,这才是真正的大事。
程骏年的公众号早被封了,但他的声音反而更清晰了,片尾字幕有两千多个名字,一个得了渐冻症的编剧,想要个说法都这么难。
这事让更多人看到了,娱乐圈看着光鲜,底下什么情况都有,网友有句话说得好,“光鲜的繁花背后,每瓣花都有人付出”,这句话,传了很远。
来源:古风文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