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前遭双查,多项业务亮起红灯,该如何进行自救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9 22:10 1

摘要:电商这边,二季度GMV和增长表现平平,货币化率更是远低于同行,内容端反复陷在“违规整改”的循环里,还因侵权赔了不少钱。​

双十一眼看要到,快手却先撞上了监管“硬茬”,9月19日市场监管总局给全资子公司成都快购立案。

​转天网信办又因不良信息约谈,两波操作下来商家信心大受影响,平台不少业务都跟着亮了红灯。​

电商这边,二季度GMV和增长表现平平,货币化率更是远低于同行,内容端反复陷在“违规整改”的循环里,还因侵权赔了不少钱。​

​本地生活业务刚调完架构,就传出高管可能变动的消息,面对这一堆麻烦,快手怎么打破僵局、实现自救,成了官方最关心的事。

​眼看双十一要来了,各大平台都在紧锣密鼓筹备,快手这边却先挨了两记“闷棍”。​

​9月19日,市场监管总局直接给快手子公司成都快购立案调查了,理由是涉嫌违反《电子商务法》,还点明快手电商“乱象多发,虚假营销、假冒伪劣屡禁不止”。​

要知道这可是直播电商平台里第一个因为电商业务被总局立案的,力度可见一斑。​

​转天9月20日,网信办又找上门,说快手热搜榜单全是明星八卦琐事这类不良信息,直接约谈。​

​这两波操作下来,商家们都慌了,有电商从业者直言,已经把快手双十一预算砍了30%,转而去加抖音和天猫的投入,就怕监管影响流量和消费者信任。​

​要知道成都快购可不是小角色,它是快手全资子公司,专门管“快手小店”,高层还都是快手创始团队核心成员。​

至于为啥被查,业内分析可能涉及资质、产品质量、诱导消费这些问题,不过立案不代表一定有问题,后续罚款多少还得看调查结果。​

​快手当晚倒是回应会配合整改,但中国企业资本联盟的柏文喜说得实在,这对快手短期股价、品牌和商家信心肯定有冲击,要是中长期改不好合规漏洞,“内容+电商”的根基都可能动摇。

毕竟现在线上红利见顶,阿里、美团、京东都在抢线下流量,快手这节骨眼掉链子,确实有点难。​

其实快手这次被查也不是偶然,根本问题出在它长期靠“白牌商品”扩张的模式上。​

​快手自己也说过,平台70%用户是三线及以下新线人群,还有不少年轻人和银发族,这些用户对品牌不敏感,只认低价。​

​就像2024和2025年618,快手女装销冠一直是雅舒曼这种网红自创品牌,传统知名品牌根本没几个能上榜。​

做电商运营的小高就说,快手上10-100元的食品、美妆、服装卖得最好,占了一半以上销量。​

为了留住这些用户,快手算法一直偏向低价商品,结果就陷入了“低价引流-质量下降-投诉增多-再压价”的死循环。​

​临沂有个做劳保用品的商家,原本120克的手套现在只能做80克,因为之前平台要求同款比淘宝低20%才能进推荐池,现在就算有价格雷达,也得比其他平台低1%-5%才行。​

​这种“重规模、轻质量”的路子,虽然让快手起来了,但现在问题全暴露了,2025年二季度,快手电商GMV才3589亿元,同比只涨17.6%。​

​跟另一个社交平台比差远了,另一个平台2024年GMV就有3.5万亿元,同比涨30%。​

2025年目标还定到4.2万亿元,而且淘天2024年GMV8万亿元,拼多多5.2万亿元,快手连人家零头都不到。

​更尴尬的是货币化率,二季度快手包含AI和电商的其他收入才52.37亿元,就算全算电商收入,货币化率也才1.5%,远低于拼多多的4.5%和淘宝天猫的3.77%,说白了就是还在“赔本赚吆喝”。​

​不过换个角度想,这次立案说不定也是个转机,要是能把合规和品控做好,从“只冲规模”改成“规模质量一起抓”,说不定能扳回一局。

​这边电商的事还没理顺,快手内容端又出问题了,这次被网信办约谈,是因为炒明星八卦,破坏网络生态。​

​虽然快手说会组建专项团队整改,但熟悉情况的人都知道,这套路跟2018年因未成年人低俗内容被约谈时差不多。​

而且2021年、2024年还分别因为儿童软色情表情包、青少年模式不到位被罚过,现在平台上仍有不少擦边内容,总给人一种“违规-约谈-整改-再违规”的循环感,长此以往,根基都要被侵蚀了。​

​光违规罚款还不够,今年光《德云斗笑社》《长风渡》两个侵权案,快手就赔了1亿多。​

​再看人家友商,靠“三审”机制加AI技术,不仅规避了风险,优质内容播放时长还涨了220%,这么一比,快手在内容变现上明显落后了。​

​更让人揪心的是本地生活业务,7月才刚把这个业务从独立事业部并入商业化体系,让刘逍统筹,结果才两个月,就传负责这块的高级副总裁笑古要离职,虽然官方没确认,但也透露出业务的不确定性。​

笑古之前推的是“新线城市+AI”战略,确实让快手在下沉市场赚了些钱,但现在抖音靠美团又守得紧,快手原本的“老铁路线”还能不能走通?​

笑古要是真走了,他之前的战略能不能延续都是个问题,快手现在的困境,就是老想着靠流量驱动,却没跟上可持续的商业逻辑。​

​这不仅是快手自己的转型阵痛,更是整个短视频行业从“抢流量”到“拼价值”的缩影,只是快手这转型速度,实在有点太慢了。​

快手要实现自救,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整改。​

​电商端需打破低价依赖,从品控和合规入手,提升货币化率,内容端得跳出“整改循环”,用更严格的机制杜绝不良信息,减少侵权风险,本地生活业务则要稳住团队,明确战略方向。

​若继续忽视核心问题,只会让商家和用户进一步流失,唯有主动破局。

在监管框架内优化业务模式,才能摆脱当前困境,重新赢得市场信任,否则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只会越来越被动。

来源:快看张同学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