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7日,中国国际贸易学会日语与国际商务专业教学研究委员会2025年度大会暨“区域国别学研究视域下日语专业高质量发展新航向”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工商学院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国际贸易学会日语与国际商务专业教学研究委员会、教育部日语专业虚拟教研室、东亚文化研究会联合
9月27日,中国国际贸易学会日语与国际商务专业教学研究委员会2025年度大会暨“区域国别学研究视域下日语专业高质量发展新航向”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工商学院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国际贸易学会日语与国际商务专业教学研究委员会、教育部日语专业虚拟教研室、东亚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广州工商学院外语学院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语言文化学院联合承办,吸引了来自全国18个省份、30余所高校及中日韩三国的百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日语教育高质量发展。
开幕式由广州工商学院外语学院院长刘沛富教授主持。他指出,本次大会旨在以区域国别学视域推进日语专业建设,探索跨学科融合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为服务国家战略贡献外语学科力量。
广州工商学院副校长易露霞教授表示,期待通过深入交流与思想碰撞,为全国日语教育带来新视角、新思路、新动能。
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分委会委员、教育部日语专业虚拟教研室负责人、中国国际贸易学会日语与国际商务专业教学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多友教授致开幕词。他强调数字化背景下日语教育面临新挑战,要用新技术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区域合作。同时,应立足大湾区优势,以日语为纽带,促进互学互鉴与合作共赢。
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主任野田昭彦指出,中国无论从日语学习者、教学机构还是教学人员数量上,均在全球占据重要地位,期待中日人文交流持续深化。
大会举行“教育部日语专业虚拟教研室民营大学教研基地”揭牌仪式。易露霞副校长、刘沛富院长、陈多友教授、杨晓辉教授共同揭牌。该基地的设立将为民办高校日语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支点、注入新动能。
开幕式后进入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研究员作题为《区域国别学视域下的日本研究》的报告,指出在百年变局背景下,中国区域国别研究应以民族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导向,以中国视角重释概念、设置议题,推动日语教育深度融入区域国别研究。
陈多友教授在《数智化时代中国日语教育与学科创新发展之思》中提出,数字时代日语教育须以“素养赋能”替代“知识灌输”,通过“日语+人工智能/数字文创/国际传播/国际贸易”等微专业重构课程体系,打造“人机协同、虚实结合”的新范式,培养“一专多能、知行合一、善讲中国故事”的复合型人才。
中国商务日语教学研究会会长李爱文教授在《区域国别研究与日语学科建设》中提出,日语专业要抓住“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机遇,以“日语+经济学”为切入,系统升级课程、教材、师资与评价标准,培养既懂日语又通晓日本经济与法务的“国别通”。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杨晓辉教授在《日语为基,东亚为维:从语言工具到区域洞察》中提出,日语专业应由技能训练走向区域理解与跨学科分析,培养兼具语言能力、区域素养与跨文化理解力的人才。
大会设置七大平行论坛,围绕“新时代外语学科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与路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赋能日语教学改革”“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日语教育与研究创新”“区域国别研究与日本学学科建设”“日语语言文化及翻译研究前沿”“日本经济、文化与社会的跨学科方法论”等主题开展研讨,多所高校专家学者分享最新研究与实践。
文丨记者 陈亮
通讯员 乔禹翔
图丨高亮
来源: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