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豪华品牌电动车型总在智能上跟不上新势力,AUDI 新品牌会不会也这样?”“24 个月就造出一款豪华纯电车型,产品真的能打吗?”“新品牌和四环品牌会不会抢市场?到时候两边都顾不好”……
“豪华品牌电动车型总在智能上跟不上新势力,AUDI 新品牌会不会也这样?”“24 个月就造出一款豪华纯电车型,产品真的能打吗?”“新品牌和四环品牌会不会抢市场?到时候两边都顾不好”……
在AUDI字母标新品牌推出后,这类疑问便在汽车论坛、社交媒体评论区持续发酵,形成了市场对这家 “豪华新势力” 的集体审视。
作为奥迪打破品牌历史推出的独立新品牌,其首款纯电车型E5 Sportback 交出了 “上市半小时订单破 10153 台” 的亮眼成绩单,但这份热度背后,网友的顾虑折射出市场对这家“豪华新势力”的审慎态度。
带着这些核心疑问,电驹小编采访了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陶海龙,奥迪・上汽合作项目CEO 宋斐明(Fermín Soneira),上汽奥迪营销事业总经理施鹏泽(Stefan Poetzl),上汽奥迪营销事业副总经理谢施奇这四位核心管理者,看看他们是怎么说。
24 个月完成研发,是 “压缩流程” 还是 “重构效率”?
“24 个月造一款豪华纯电,别人研发都要 4-5 年,这速度能保证安全和耐用性吗?” 在所有质疑声中,关于研发周期的拷问最为尖锐。
这一疑问的本质,是市场对“速度与品质” 这对经典矛盾的本能担忧 —— 在新势力以 “快速迭代” 为核心竞争力的行业语境下,传统豪华品牌的 “慢工出细活” 早已成为品牌基因的一部分,突然的提速难免引发信任危机。
但在宋斐明看来,E5 Sportback 的研发速度并非源于流程压缩,而是中德双方 “高效协同” 体系的必然结果。
宋斐明回忆道:“其实在项目初期我们不确定能否做到,但是我们做到了,并且在质量和安全方面都做到了最高标准。”
这种高效协同,体现在跨时区的“接力作战” 中:“负责车辆设计的团队在德国,他们把完成的数据传输给上海的工程团队,上海的团队收到后会进行接力,给到反馈,德国团队第二天上班时就能收到反馈,进行调整。车辆的测试,安全、加速等,也是以这样的方式进行的。我们在欧洲和中国同步进行安全和其他性能的测试,来确保达到最高标准。”
陶海龙则补充了中德工程师的分工与协作模式:“德方团队依托深厚的品牌积淀,更多地主导造型的最终定义和操控质感的精细调校,确保奥迪纯粹的豪华基因得以传承;而中方团队则深度融入本土智慧,将对中国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及智能互联领域的领先经验,应用于产品的智能化体验塑造中。双方之间分工明确又紧密协作,否则不会在 24 个月就打造出如此的杰作。”
而有如此高效协同合作的背后,宋斐明认为,这离不开上汽和奥迪“美美与共”的合资理念。
要知道,并不是每家企业都拥有奥迪近120年的品牌积淀,以及通过大众集团和上汽集团长达 40 年的深度协作经验。”
在宋斐明看来,奥迪与上汽的合作优势,在于双方彼此高度了解,且有着清晰的共识——共同创造新事物,重现奥迪当年进入中国市场时的开拓者精神。“40 年前,我们以先锋姿态进入中国;今天,我们要迈出下一步,开辟全新的发展道路。”
这种共识,让双方在合作中能够跳出短期利益的考量,聚焦于长期战略的落地,也为E5 Sportback 的快速研发与成功上市奠定了基础。
事实上,如果从行业视角审视,这场“速度革命” 恰好回应了豪华品牌电动化转型的核心痛点。
过去数年,BBA 等巨头在电动化领域的踯躅,本质上是传统研发体系与新能源时代需求的错配 —— 冗长的决策链条、僵化的部门壁垒,使其难以应对中国市场的快速变化。
奥迪与上汽的协同模式,相当于为传统豪华品牌装上了“中国引擎”,既保留了德系制造的品质锚点,又获得了本土创新的速度优势。
智能与豪华只能二选一?奥迪新品牌如何打破 “取舍魔咒”?
如果说研发速度是市场的“入门考题”,那么产品力就是决定成败的 “终极答案”。在中国新能源市场,消费者早已形成 “新势力懂智能、传统品牌懂豪华” 的刻板印象,能否打破这一认知,成为奥迪新品牌的核心挑战。
对此,陶海龙有着清醒的判断:“中国市场需要的不是又一款电动车型,而是一款能解决‘取舍焦虑’的电动车型。”
E5 Sportback 的产品布局,精准地瞄准了这一市场空白。其核心竞争力的构建,遵循着 “传统优势不减配、智能体验追标杆” 的双线逻辑,在三电系统、智能科技、驾驶质感三大维度形成合力。
三电技术作为电动车的核心命脉,奥迪直接采用了行业顶级配置:800V 高压架构搭配宁德时代 100kWh 电池包,实现超过 770km 的 CLTC 续航里程,10 分钟可以补充 370km 续航。
这一配置不仅超越了多数同级合资电动车型,即便与新势力头部产品相比也毫不逊色。
在智能领域的突破,最能体现奥迪新品牌的转型决心。过去,“智能化滞后” 是豪华品牌电动车型的普遍槽点,但 E5 Sportback 通过 “本土合作 + 技术融合” 实现了弯道超车。
其搭载的AUDI OS 操作系统基于高通骁龙 8295 芯片打造,操作流畅度媲美高端智能手机;与火山引擎合作开发的语音助手支持声音克隆功能,用户可自定义交互音色,这种本土化创新直击中国用户对智能座舱的个性化需求。
辅助驾驶方面,奥迪E5 Sportback这次也追上行业主流水平,与Momenta合作推出了EBM端到端大模型辅助驾驶方案,能够应对多种驾驶场景,包括高速NOA和城市拥堵路况。
对此,宋斐明对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更是赞不绝口:“作为欧洲人在中国,奥迪全景辅助驾驶系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在上海驾驶 E5 体验了一段时间,它的驾驶辅助系统非常高效敏捷且安全,只要开启导航,输入目的地,剩下的它都可以自己完成。纯粹的驾控和中国前瞻的智能技术的结合,为这辆车带来了绝佳的驾驭体验。”
不过,最能体现“基因传承” 的,是电动化升级后的 quattro 四驱系统。施鹏泽将电动 quattro 的优势拆解为三个核心要素:
“第一,我们拥有坚固的底盘部件,包括采埃孚 CDC 可变阻尼减震系统、德国大陆空气悬挂、博世渐进式转向系统,以及 Brembo 四活塞高性能卡钳,百公里刹停距离仅 32.8 米,还有同级最宽的 285mm 倍耐力 P ZERO 奥迪 R0 级定制后胎。这些部件与 quattro 四驱系统协同工作,可在 10 毫秒内检测路况,快速响应并完成四轮扭矩分配。”
他特别澄清了一个市场误解:“有人认为 quattro 系统只适合赛车手或漂移爱好者,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开发 quattro 的核心目标,是提升每一位用户在日常驾驶中的操控性与安全性。”
将以上这些产品优势串联起来,E5 Sportback 构建了独特的产品价值坐标系:它既没有像部分新势力那样为追求智能而牺牲驾驶质感,也没有像传统豪华品牌的早期电动车型那样固守传统而忽视用户需求。23.59 万元的起售价,更使其直接切入合资燃油 SUV 与新势力高端车型的重叠市场,形成 “同价位有豪华,同豪华有智能” 的差异化优势。
没有“四环”的新品牌,会陷入 “左右手互搏” 吗?
“新品牌会不会和四环品牌抢市场?” 这一疑问触及了奥迪品牌裂变的战略根基。
在豪华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内部资源内耗堪称 “致命伤”,而上汽奥迪给出的答案是 “差异化定位下的协同共生”。
这种协同首先体现在品牌定位的清晰分割。正如有行业人士分析,四环品牌承载着奥迪百年的历史积淀,聚焦“豪华本源”,通过燃油与电动并行的布局,巩固现有高端用户群体;
AUDI 新品牌则以 “智能电动新潮流” 为核心,瞄准年轻一代消费者,在设计语言与技术配置上更强调科技感与本土化。
这种分工形成了对不同需求圈层的全覆盖:追求经典豪华的用户可选择四环品牌车型,青睐智能体验的年轻用户则会被AUDI 新品牌吸引。
而渠道布局的协同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共生关系。
在多数豪华品牌收缩渠道的背景下,上汽奥迪选择“逆势扩张”,但扩张并非盲目铺点,而是基于 “精准覆盖、体验升级” 的原则。
施鹏泽透露,“我们的网络扩张速度极快。仅今年一年,就开设了超过 90 家全功能用户中心,到今年年底前,这个数字将突破 240 家,覆盖全国 100 多个城市。上汽奥迪应该是目前唯一还在扩展门店的合资豪华品牌。”
渠道扩张的同时,上汽奥迪更注重服务品质的“不缩水”。在服务流程上,更是注重 “专业与温度”。
施鹏泽介绍:“购车时,我们有‘AUDI 专家’提供一对一讲解,从智能系统操作到驾驶技巧,全程没有推销,用户有疑问能随时解答;交车时,会举办专属仪式,赠送定制车贴、车载收纳套装,还会教用户怎么用辅助驾驶、怎么连接车机;售后时,推出‘上门取送车’服务,用户在 APP 上预约,我们会派专人取车维修,维修进度实时推送,不用用户跑门店。”
施鹏泽特别强调:“在数字化时代,用户不缺‘买东西的渠道’,缺的是‘有温度的体验’。我们希望用户走进 AUDI 新品牌的门店,不仅是买一辆车,更是获得一段值得记住的经历。比如用户提车后,我们会定期回访,了解用车体验,有问题及时解决,确保服务从‘购车时’延续到‘用车后’。”
奥迪新品牌的 “中国解法”
过去,多数豪华品牌采用“电动车型挂靠燃油品牌” 的模式,导致电动产品难以摆脱 “油改电” 的认知标签;新势力则普遍缺乏品牌积淀,难以突破高端市场。
而奥迪的双品牌布局,为传统豪华品牌的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它相当于构建了“传统根基 + 创新先锋” 的双引擎:四环品牌守住豪华基本盘,AUDI 新品牌开拓智能新市场,两者既不重叠,又能相互赋能。
这种模式既避免了内部竞争,又形成了对市场的全方位覆盖,堪称豪华品牌转型的 “最优解” 之一。
当然,AUDI 新品牌的征程才刚刚开始。面对理想、蔚来等新势力的持续创新,以及奔驰、宝马在电动化领域的加速追赶,奥迪还需在技术迭代速度、用户运营深度等方面持续突破。
而不可否认的是,E5 Sportback 的成功已经证明,传统豪华品牌并非只能在电动化浪潮中被动挨打,通过 “本土协同 + 基因重组 + 长期主义” 的组合拳,完全有能力实现 “老树发新芽”。
而对上汽奥迪而言,E5 Sportback 无疑整个奥迪品牌在中国智电化战略转型的关键一步。
正如陶海龙所说,E5 Sportback 不仅是战略转型的起点,更是对双方合作能力的考验,“一方面,我们‘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同时我们也相信‘只会成功,不会失败’。”
来源:电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