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数字化浪潮与公众金融素养提升需求并行的时代背景下,浙商银行济南分行以“金融为民”为核心理念,积极探索融媒体传播新路径,通过“教育赋能+数字创新+基层深耕”三位一体的宣教体系,打造了一系列具有辨识度、影响力和可持续性的金融知识普及品牌,走出了一条兼具温度与科技
在数字化浪潮与公众金融素养提升需求并行的时代背景下,浙商银行济南分行以“金融为民”为核心理念,积极探索融媒体传播新路径,通过“教育赋能+数字创新+基层深耕”三位一体的宣教体系,打造了一系列具有辨识度、影响力和可持续性的金融知识普及品牌,走出了一条兼具温度与科技感的消保宣传新路。
融合创新,打造“可听、可视、可感”的融媒体传播矩阵
浙商银行济南分行主动拥抱媒体融合趋势,打破传统单向输出模式,构建起覆盖广播、电视、短视频、直播、长图文等多平台的立体化传播网络。今年以来,分行金融理财师长期做客济南新闻广播《康养新主张》直播间,对广大市民进行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在金融教育宣传周期间,更是围绕“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主题,系统讲解存款保险、个人征信、移动支付安全“三不原则”及投资理财“三适当”原则,并实时解答听众关于养老投资、理财产品选择等热点问题,实现金融知识的“可听化”精准触达。
与此同时,浙商银行济南分行积极拓展视觉化传播渠道。自2024年以来原创制作的“消保每月一讲”系列长图文,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视觉设计,深入浅出地解读金融风险,多次被总行“浙银微讯”及省市银协平台采纳转发。更值得一提的是,分行联合总行创新应用数智体验官“智盈”数字人形象,参与制作防非宣传视频,亮相全国赛事,显著提升了宣教内容的科技感与吸引力,实现了传统宣教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
深耕基层,以“小小金融志愿者”项目打通金融教育“最后一公里”
在融媒体宣传的广度之外,浙商银行济南分行更注重深度与温度。自2020年起,分行与临朐县九山镇八一希望小学持续开展“一行一校”结对帮扶,启动“小小金融志愿者”项目。该项目不仅为乡村儿童提供金融知识培训,更创新引入“金融+普法”“金融+安全”等教育模式,将相关知识融入金融素养提升全过程。
2025年9月,浙商银行济南分行联合北京市京师(济南)律师事务所走进校园,开展“安全教育第一课”暨“金融+普法”专题教育。活动中,工作人员巧妙选取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画片片段,以“情景再现+法律解读”的形式,生动讲解个人信息保护、反诈骗、合同意识等法律常识,让抽象的法律条文变得具体可感。这一融媒体思维下的“沉浸式”教育模式,有效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实现了“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乡村”的良性循环。截至目前,该项目已覆盖学生800余名,组织志愿活动60余场次,先后入选全国“2025金融消保与服务创新优秀案例”、山东省银行业协会“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为乡村金融教育树立了标杆样板。
聚焦热点,以短视频与直播提升公众风险防范能力
针对当前电信网络诈骗频发的突出问题,浙商银行济南分行充分发挥线上短视频的传播优势,结合真实案例改编,创作拍摄《守护夕阳》《康养陷阱》等反诈主题短片,通过情景剧形式再现“冒充公检法”“养老投资骗局”等典型诈骗手法,有效提升了老年群体的识骗防骗能力,收获了“诚信315消保创新先锋案例”“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短视频大赛”优秀作品奖等荣誉。
在金融教育宣传周期间,浙商银行济南分行副行长刘方滨利用参加济南市银行保险业高管直播宣讲活动的机会,聚焦“全民防诈”主题,发布《银发防诈指南》,深度剖析“刷流水提高贷款额度”“冒充理财师”等新型诈骗套路,呼吁公众保护个人信息,切勿出租出借账户。系列直播活动由该行“零售特种兵”项目团队接力开展,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宣传合力。
浙商银行济南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融媒体不仅是传播工具的叠加,更是思维模式的升级。我们致力于将专业的金融知识转化为‘看得见、听得懂、记得住’的公共产品,让金融教育真正‘活’起来、‘火’起来。”未来,分行将持续深化融媒体宣教体系建设,依托各类平台打造宣传阵地,进一步扩大金融知识普及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切实履行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为构建安全、健康、有序的金融消费环境贡献“浙银力量”。
来源:山东财经报道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