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研究一共纳入1690 名受试者,这些人在20岁、26岁、36岁、43岁、53岁、60~64岁测量体重指数和腰臀比,以及在60~64岁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
近日,欧洲心脏杂志发表的一项英国研究提示,中青年时期变胖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不良变化有关,暴露的体重指数越高,暴露时间越长,心脏所受的不良影响越严重。
该研究一共纳入1690 名受试者,这些人在20岁、26岁、36岁、43岁、53岁、60~64岁测量体重指数和腰臀比,以及在60~64岁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
结果显示,从20岁开始,体重指数增加与随访期间左心室质量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加独立相关。体重指数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的关联与当前的体重指数无关。
从43岁开始,体重指数增加与左心室室壁相对厚度增加相关,但当60~64岁的体重指数被考虑在内时则不相关。
26岁、36岁、53岁时以及20岁以后体重指数增加分别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心肌收缩分数降低相关,但60~64岁时的体重指数有所影响。从20岁开始,体重指数增加与左室舒张功能较差独立相关。
调整60~64岁时的体重指数后,体重指数与体表面积相关的左心房容积之间的关联从26岁起持续存在。从43岁开始,也观察到腰臀比有类似的关联。
述评指出,该研究总结了与体重指数异常相关的心脏受损的时间和维度连续性,并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即使年轻时的超重或肥胖也会转化为不利的心血管风险状况,主要是心脏功能发生不良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体重指数增加与心脏解剖和功能的不良变化之间存在明显的时间剂量反应关系。因此,体重指数越高,心脏受损越明显,即使轻微增加也对心脏有不良影响。
虽然在观察性研究中很难确定因果关系和反向因果关系,但几十年来体重指数的改善,例如在年轻时肥胖但现在由于节食和锻炼而成功减肥的人中,对于预防或逆转心脏受损或功能障碍可能有显著的临床益处。
尽管该研究缺乏关于腰围、代谢综合征特征、身体活动水平和血脂数据,且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估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不如心脏磁共振精确,但该研究结果以令人信服的证据支持将超重和肥胖作为关键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尽早干预超重和肥胖对于预防未来心脏受损非常重要。
来源:
[1]Adulthood adiposity affects cardiac structure and function in later life. Eur Heart J, 16 July 2024
[2]Lifelong impact of adiposity on cardiac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n alarming signal. Eur Heart J, 16 July 2024
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网“期刊目录”或小程序(中国循环杂志+),可免费阅读和下载本刊所有文章!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