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8日,正值至圣先师孔子诞辰2576周年,贵阳孔学堂礼仪广场庄严肃穆,来自贵州省内各地的孔子后裔与贵阳市省府路小学一年级师生共同参与2025(乙巳)年祭孔典礼暨开笔礼活动。在古老而庄严的仪式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薪火在新时代焕发出璀璨光彩与蓬勃活力。
9月28日,正值至圣先师孔子诞辰2576周年,贵阳孔学堂礼仪广场庄严肃穆,来自贵州省内各地的孔子后裔与贵阳市省府路小学一年级师生共同参与2025(乙巳)年祭孔典礼暨开笔礼活动。在古老而庄严的仪式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薪火在新时代焕发出璀璨光彩与蓬勃活力。
古礼新承 致敬万世师表
祭孔典礼是中华民族尊师重道、崇德尚礼的文化盛典,自古被视为“国之大典”。随着司仪高亢的“启户”声响起,祭孔大典正式拉开帷幕——
鼓乐声中,全体参祭人员面向巍峨的大成殿,向大成至圣先师孔子行庄重的三拜大揖礼,表达无限的敬仰与追思。随后,政府单位、文化机构、高校、孔子后裔等依次敬献花篮,寄托缅怀。“先圣往哲,立范垂仪。花溪流韵,白水漓漓……”古韵悠扬的祭文诵读,追述了孔子伟绩与儒家精神,令在场者无不沉浸在跨越千年的文化共鸣之中。学子缓声颂唱古朴的《越裳操》,再现先贤风骨,传递坚韧勤勉的精神力量。贵州省歌舞剧院歌剧团副团长苏磊演绎的《幽兰操》,以高雅的艺术形式,传递幽兰守心不改的气节,更承载先贤情志与华夏对高尚人格的追求。
大典礼成后,现场市民有序领取鲜花,缓步进入大成殿,向孔子像行礼献花,表达炎黄子孙对至圣先师孔子无限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蒙童启智 奠基人生始立
庄重的祭孔典礼余韵未消,现场迎来了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孔学堂开笔礼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来自贵阳市省府路小学的一年级新生们,身着盛装,席地而坐,带着好奇与期待,正式迎接求学路上的“启蒙第一课”。
读书识字为启蒙之始。“开笔礼”是少年儿童开始识字习礼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有着重大的意义。在贵阳市省府路小学学子们演绎的情景剧《教条示龙场诸生》中,活动正式拉开序幕。
一系列寓意深厚的启蒙环节依次展开——孩子们在音乐声中整理衣冠,迈出知书明理的第一步;面向孔子像行三拜大揖礼,“一拜,祝愿孩子们健康快乐;二拜,祝愿孩子们学业日进;三拜,祝愿孩子们茁壮成才。”每一声中都有孔学堂对孩子们的真挚祝福;随后,嘉宾们手持朱笔,在每位学童额头正中点上红痣,寓意开启智慧;击鼓明志环节,每敲击一下,孩子们随着领颂,高呼:勤学勉,守孝悌;学谦恭,循礼仪;学做人,做好人。表达了明德知礼的决心。在书法家杨伟勇先生的示范下,孩子们珍重地写下人生的第一个“人”字,承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做人的殷切期许。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书磊作为长者送上祝辞。他期望孩子们领悟“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儒家精神,懂得敬畏、谦逊与担当;寄语他们在王阳明悟道讲学之地的贵阳,培养向内求索、向外实践的生命态度;期待他们成长为有德有才、有情有义的时代新人。
各界共融 赋能时代新声
此次活动是文化传承与社会的深度融合。贵州省孔子后裔联谊会秘书长孔垂平表示,贵阳孔学堂组织全省各地孔子后裔参与祭孔已持续十余年,孔子文化的核心是“以和为贵”,孔学堂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优质平台。他认为今年祭孔典礼与开笔礼共同举行意义重大,既礼敬先师,又礼润童心。
孙书磊教授评价道:“孔学堂把祭孔典礼和开笔盛典结合起来,是把传统与文化传承创新结合的优秀实践。”他高度肯定了活动既恪守传统,又创新性地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对教育进步与社会风尚引领大有裨益。
贵阳市省府路小学党总支书记郭蓓表示,活动让师生共同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为孩子们提供了难忘的“入学第一课”,对其未来品德塑造和行为习惯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与开笔礼的学生王子睿兴奋地说:“今天最开心的是写了人字……我以后要端正坐姿,认真听讲。”童言稚语道出了活动在孩子心中播下的知礼种子。
此次活动中贵阳孔学堂缅怀先师、发挥教化作用,又以“今人行今礼”践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针,在千年礼乐中,承续文脉薪火。据悉,贵阳孔学堂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汲取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精华,独创孔学堂“四礼”——“开笔礼”“成人礼”“中华婚礼”“敬老礼”,通过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特色的庄重仪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化育文明新风。已经成为了备受市民群众欢迎与喜爱,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华传统文化品牌活动。
特约通讯员 舒锐 张晨 覃伟
贵州教育报记者 刘小钰
编辑 杨睿
二审 贺韬
三审 王宁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