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绝味食品因信披违规被冠上“ST”的帽子,并遭强制停牌。据披露,2017年至2021年间,公司未按规定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导致年度报告少计营业收入,少计金额占对应年度公开披露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48%、3.79%、2.20%、2.39%、1.64
文 | 观潮新消费
你多久没啃过鸭脖了?街边的卤味店越开越多,曾风光无限的“卤味三巨头”——绝味食品、周黑鸭、煌上煌,日子却越来越不好过。
近日,绝味食品因信披违规被冠上“ST”的帽子,并遭强制停牌。据披露,2017年至2021年间,公司未按规定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导致年度报告少计营业收入,少计金额占对应年度公开披露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48%、3.79%、2.20%、2.39%、1.64%。
外界对绝味隐瞒收入的原因猜测不少,可以确定的是,该事件不仅暴露出公司内部控制的漏洞,也暴露出整个卤味行业的困局。
5年前,煌上煌提出“用五年时间开出1万家门店”,4年前周黑鸭也提出“万家规模”计划,而绝味食品更是早在2019年达成万店规模。
但在今年上半年,三巨头营收集体下滑,批量关店成了自救的统一手段。传统增长模式的失灵,是比“监管帽子”更致命的存在。
加盟和直营,都逃不过寒冬这次让绝味食品陷入危机的加盟模式,曾是其迅速崛起的利器。
2005年,绝味食品创始人戴文军辞去医药公司市场部的经理职务,投身卤制品行业。此时,煌上煌与周黑鸭已初步实现连锁化、标准化,在各自省份拥有高黏性。
但戴文军仍大胆提出“三年做到上亿规模”的目标,背后是他看到卤味行业有品类,却无全国性品牌,留下了广阔的空白市场。
我国地大物博,辣味亦呈现出鲜明的地域差异。周黑鸭1997年在湖北武汉菜市场支起第一个卤鸭摊,凭借独特的“甜辣”口味快速成长。煌上煌1993年由江西下岗女工徐桂芬创办,靠“酱香+香辣”的复合型辣,从一辆三轮车起步发展壮大。
戴文军是武汉人,因工作经历,绝味食品的首家门店开在湖南长沙街头,其鸭脖的辣味比对手们更重,“鲜辣”风味突出“鲜、香、麻、辣”四重味觉冲击,口感直接、刺激感强。
煌上煌采用直营+加盟的综合模式,绝味鸭脖为了抢占市场,完全采用加盟模式,主攻下沉市场。其早期加盟费低至0.4-0.8万元,比煌上煌0.5-3万元/店的加盟费还低,自然吸引了大量加盟商。
周黑鸭则坚持直营模式,核心考量是把控品质。而为解决加盟模式的品控痛点,绝味首创“大后端+小门店”加盟体系,后端中央工厂集中生产,每日凌晨完成卤制,清晨配送到前端小店营业,在供应链效率上建立起比较优势。
凭借差异化的口味、更低成本的加盟模型等措施,绝味实现“虎口夺食”。2005年底,绝味在长沙已成功复制61家门店,为后续全国扩张奠定模板。
周黑鸭的直营模式导致发展较慢,但胜在稳健,毛利也更高。绝味食品靠加盟推动营收规模迅速膨胀,但要给加盟商让利,到手的钱会相应地减少。以最新财务为例,周黑鸭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58.6%,煌上煌31.96%,绝味食品只有29.92%。
在行业高速发展阶段,无论选择哪种模式,都迎来了黄金期。2012年、2016年、2017年,煌上煌、周黑鸭、绝味食品相继上市,“卤味三巨头”诞生。2019年,绝味鸭脖门店超过1万家,2023年逼近1.6万家,奠定了其“中国鸭王”的地位。
来到行业萎缩期,过去赖以增长的传统模式,都没能阻止三巨头的业绩下滑。
今年上半年,绝味食品以28.2亿元营收领跑,但降幅也最高,达15.57%。周黑鸭实现营收12.23亿元,同比减少2.93%,煌上煌的营收下降7.19%至9.84亿元。
在绝味食品盈利表现最好的2021年,上半年净赚5.01亿元,为此公司在2022年还雄心勃勃喊出“2025年百亿营收”的梦想。按照今年的业绩进展,若要如期圆梦,下半年营业收入至少达71.8亿元,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绝味食品的营收是由加盟商支撑起来的,门店数量直接与营收规模挂钩。其营收大幅下跌背后,是关店节奏太过激进。
目前,绝味鸭脖在营门店仅10838家,较2023年底官方披露的15950家,减少超5000家,这已经不算正常的优化调整,而是加盟体系的系统性收缩。
其他两家也在密集关店,以减少运营成本。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煌上煌的门店总数较去年底的3660家减少762家,剩下2898家;周黑鸭的门店总数较去年底的3031家减少167家,为2864家。
体现在盈利水平上,绝味食品虽以1.75亿元的净利润位居第一,却同比下滑40.71%,快要被周黑鸭赶超,后者净利润暴涨228%,为1.08亿元。煌上煌实现净利润0.77亿元,同比增长27%。
对于利润增加的原因,周黑鸭称,主要系门店运营提效、渠道拓展、品牌建设及供应链优化等方面均取得进展。煌上煌则归功于原材料,表示得益于鸭翅、鸭脖、冻新鸭等相关鸭副产品原料价格处于低位。
门店多的日子难过,门店少的也得节衣缩食。在行业寒冬期,门店的数量只是其中一个问题。
哄不住年轻人的胃,不止因为贵“明明可以抢,但还是给你一根鸭脖”,道尽消费者买卤味的心酸与忐忑。
贵,已成为周黑鸭、绝味、煌上煌的深刻标签,尤其是曾立志做“鸭脖界爱马仕”的周黑鸭。
三家企业都聚焦于鸭副产品(鸭脖、鸭掌、鸭肠等),这些原料不仅标准化程度高,便于规模化扩张,更有着成本低的优势,却偏偏让企业变着花样卖出高价。
为了提高品牌调性,周黑鸭长期坚持采用气调锁鲜包装,选在高铁、机场等高端商圈开直营店。这一策略在初期成功打造出“伴手礼”场景,让送礼就送周黑鸭成为许多消费者的记忆。
但锁鲜盒包装成本比散装高,且选址的租金比街边店高得多,这些成本最终转嫁给消费者,单盒定价常在30至40元,不仅劝退了大批消费者,还错失下沉市场的早期红利,甚至山寨货也能在县城混得风生水起。
2018年,对手们在加盟模式下疯狂拓店,周黑鸭的营收和净利润被绝味全面反超。周黑鸭坐不住了,2019年首次放开加盟模式,但没彻底放下身位,要求加盟商得具备500万元以上初始资金,远高于同期绝味设定的10万元以内即可开店的门槛,所以当年仅新增13家门店。
也是在这一年,绝味实现“万家门店”壮举,达10954家。这进一步刺激了周黑鸭,2020年6月,周黑鸭终于下定决心转战下沉市场,将加盟费降至20-30万元,当年下半年便新增388家门店,2021年又开了超1000家门店,接近此前18年积累总和。
随着加盟店助推周黑鸭营收回暖,2021年6月,其宣布万店目标。加盟费降下来了,产品定价仍不够接地气。哪怕经过几轮降级,周黑鸭还是消费者眼里的“周大福”。
公开资料显示,2012-2023年三家鸭脖累计上涨60-80%左右,周黑鸭绝对价最高;2024年起周黑鸭通过用“第二盒5折”活动,把折后价打至33元/斤,首次出现周黑鸭比绝味便宜的促销倒挂。
而到今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周黑鸭总销量为14.38万吨,同比下降1.6%。每个采购订单的平均消费为53.56元,上年同期为55.57元,产品定价并未大幅下调。
周黑鸭舍不得降价,某种程度源自加盟模式的压力。加盟体系对供应链有着非常高的要求,绝味、煌上煌十余年的经验,非周黑鸭短时间内能补足,成本优势自然逊色不少。
价格以外,品类单一、场景有限也是三巨头的共同短板,让其在新兴玩家面前缺乏竞争力。
传统卤味企业长期依赖鸭脖、鸭掌等鸭副单品,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爆款创新。相比之下,盛香亭、研卤堂等新式热卤品牌以“现卤现卖”满足消费者的新鲜需求,切入正餐场景,王小卤靠虎皮凤爪等大单品出圈。
连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百草味等休闲零食品牌,也纷纷推出真空卤制品,通过便携零食品类定位,抢占传统卤味品牌的存量与增量市场。
价格是表象,实质折射出传统模式在成本结构、产品迭代与场景更新等系统性滞后。
浙江鸭子逆袭启示据红餐产业研究院最新报告,2024年卤味行业市场规模为1573亿元,同比增速骤降至3.7%,与2021年前年均15%以上的增速形成鲜明对比。
尽管卤味三巨头面临着增长放缓与门店收缩的压力,但卤味市场整体仍缓慢扩大。在这一结构性转变中,以“衢州鸭头”为代表的区域性品类成为一股重要的驱动力量。
衢州鸭头并非一个独立品牌,而是特指自浙江衢州的地方风味鸭货品类。近年来,衢州鸭头从衢州出发,逐步进入苏州、亳州、南京、杭州、上海等城市,目前已在全国拓展至约2.9万家门店。
该品类能在三巨头收缩时逆势扩张,关键在于击中消费者对“性价比”的核心需求,走出了一条与连锁品牌不同的路径。
同样是鸭脖,绝味官方小程序260克卖25元、周黑鸭280克卖28元、煌上煌250克卖24.9元,衢州鸭头直接卖8块钱一整根,减轻消费者的心理负担。
类似的定价策略被复制在其他品类,如鸡爪、鹌鹑蛋、土豆片、丸子、海带等都以串串形式售卖,明码标价,有效规避了传统卤味“随手一拿就过百元”的价格焦虑。
连锁巨头靠加盟扩张,需要加盟商承担品牌费、装修费、设备费等,且对门店选址、产品结构有要求,这种重资产运营在行业波动时易陷入“开店即亏损”的困境。
按照现有门店数量和营收规模推算,绝味食品的单店月均销售额已从2023年的约3.7万元,下降到目前约2.1万元。
而衢州鸭头多数以夫妻店、个体摊贩形式存在,更像兰州拉面、隆江猪脚饭等地域美食,依托地方名称形成品类认知,但不依赖强品牌连锁体系。其崛起也从侧面反映出,消费者对高溢价连锁品牌已产生疲劳。
从万店竞赛到集体瘦身,标志着卤味行业告别规模至上的时代。对巨头而言,现在的核心目标不再是开多少店,而是“留下的店能赚多少钱”。
单纯的卤味产品已难以突破增长瓶颈,三巨头开始尝试跨界融合,通过拓展品类、场景,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绝味的转型尝试尤为迫切。其在投资领域早有诸多布局,投资过盛香亭、和府捞面、阿满百香鸡等餐饮,但收益不稳定。2024年,它在长沙门店上线奶茶业务,2025年推出融合炸卤、甜品、啤酒的“绝味Plus”餐吧店,均未实现规模化。
煌上煌则求快,近期以4.95亿元战略收购福建立兴食品51%股权,进军冻干食品赛道,利用现有渠道拓展健康零食市场。
周黑鸭向消费者“妥协”,今年5月起部分周黑鸭门店开始实行“锁鲜&散卤/热卤二合一”的调整策略,新增现捞热卤和散装称重产品。此外,其还成立合资公司推出“嘎嘎香”系列复合调味料,延伸至家庭厨房场景,产品线覆盖方便快餐、调味酱料等品类。
卤味行业的底层需求从未改变,消费者始终追求“好吃、便宜、方便”,但满足需求的方式正在不断迭代。
从早期的夫妻店散装,到后来的连锁品牌标准化,再到如今的场景细分化创新,每个阶段的赢家,都是精准匹配了当时的需求痛点。
无论“浙江鸭子”还是“其他鸭子”,最终能活下去的,无疑是那些守得住口味,又能跟上需求变化的品牌。
来源:钛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