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云:你的“十一”假期旅游,被AI“承包”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9 17:24 1

摘要:“跟着导游走”曾是不少人“十一”长假旅游出行的主要选择,不过,随着AI(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跟着AI走”正在成为更多人的选择。为适应这一趋势,今年“十一”长假前夕,科技公司、旅游景点以及旅游平台纷纷发布AI文旅产品。高德推出扫街榜,以AI小高老师串联美

中新经纬9月29日电 题:你的“十一”假期旅游,被AI“承包”了

作者 吴丽云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跟着导游走”曾是不少人“十一”长假旅游出行的主要选择,不过,随着AI(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跟着AI走”正在成为更多人的选择。为适应这一趋势,今年“十一”长假前夕,科技公司、旅游景点以及旅游平台纷纷发布AI文旅产品。高德推出扫街榜,以AI小高老师串联美食、酒店与景区;马蜂窝“AI播客”近期全新上线“十个绝美秋景观赏地”;位于上海杨浦区长阳创谷的敦煌当代美术馆则上新了“AI学者”,能随拍、随问、随讲,随时根据游客兴趣智能推荐。

“跟着AI走”这一趋势的兴起主要源于三方面因素。首先,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企业提供了免费开源的服务,极大降低了技术应用门槛,使AI创新能够快速落地文旅行业。这与早期ChatGPT未能迅速普及形成鲜明对比。

其次,年轻人是当下旅游消费的主体,他们对个性化、沉浸式体验需求强烈,AI技术恰好能够满足这一需求。AI可实现与历史人物对话、再现历史场景,让静态文化“活起来”。游客在文化遗产地不仅能看建筑,还能体验附着其上的文化与历史事件。如,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建设的石窟数字展示中心,借助脑机应用、裸眼3D、体感雕刻等前沿技术,让千年石刻实现数字化复原、沉浸式再现。福建泉州鲤城在“十一”假期推出“宇宙大派对之重返刺桐城”AI剧本游。目前,这些探索仍处于初级阶段,但未来前景可期。

最后,旅游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AI能够有效解放人力,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提高效率,降低运营成本。AI客服、智能票务系统、智能客流管理系统等已在多个景区落地,效果显著。如黄山AI旅行助手回答游客问题的准确率高达99.9%。环球影城等主题乐园,通过小程序实时显示项目排队情况,实现游客自主分流,减轻现场管理压力。

从整个行业来看,目前AI文旅产品主要集中在三大场景:行前规划:OTA(在线旅游)平台的AI行程规划与智能客服;行中服务:智能语音导览、拍照识景、实时翻译导航;住宿体验:智能客房初步实现语音控制等功能。

笔者预测,下一个爆发点将是“基于便携设备的沉浸式漫游”。未来我们可能只要使用AI穿戴设备,就能贯穿旅行全程,实现互动规划、导航、翻译与场景再现的一体化服务。例如,你只需对眼镜说:“帮我规划一个为期5天的西安深度历史文化游,‘十一’期间,要避开人最多的时段,预算中等。”AI就会瞬间调取你的个人偏好、历史旅行数据,并综合分析“十一”期间的机票、酒店价格趋势、各景区历年及实时预约数据、天气,甚至社交媒体上的口碑,生成多个动态方案。AI会在你眼前投射出3D的西安城市模型,高亮标出推荐路线。当你“看向”兵马俑景区时,眼镜会模拟“十一”期间的可能人流场景,并给出“建议几点抵达以避免最长排队”等提示。你可以用手势在空中切换、比较不同方案等。

在旅行中,AI不仅是一个高效的记录工具,更是一个有温度的创作伙伴。从工具价值看,AI能充当“全能助理”。它可基于行程数据,如地理位置、照片、语音备忘录、消费记录等,自动生成结构完整、图文并茂的旅行游记。它能精准识别照片中的人物、地标与景物,并为你筛选出最具代表性的精彩瞬间。你只需简单下达指令,如“生成一篇适合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Vlog(视频日志)脚本”或“写一封包含旅行花絮的明信片”,AI便能即刻完成,极大提升了内容创作的效率。从情感价值看,AI能成为“记忆管家”。它能理解你旅程中的情感脉络,捕捉那些对你而言别具意义的“高光时刻”,并将其声情并茂地呈现出来。

总之,技术的终极目标是增强人类体验。AI将作为强大工具,让旅行更沉浸、更便捷、更个性化,而人文关怀和情感联结始终是旅游体验的核心。不过,AI在人类情感联结、共情能力和复杂问题处理上仍不可替代人类。所以,人类导游依然会长期存在。而且,人类导游在创意策划方面优势明显,能创新性地打造出独一无二的旅游体验。笔者认为,在未来的旅游中,人类与AI更可能是协作模式:AI负责知识库支持、标准化服务和危险区域工作,人类专注情感交流与个性化服务。(中新经纬APP)

来源:中新经纬

相关推荐